

-
黄埔“春日限定”来了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玉琴 通讯员 许婉 范敏玲) 初春三月,黄埔区联和街天鹿湖森林公园内的禾雀花进入盛花期,形似雀鸟的花朵在藤蔓、廊架间隙肆意绽放。昨日,“赴联和赏花之约·享非遗文化盛宴”2023年联和街客家山歌非遗文化展演活动在天鹿湖森林公园举办,将非遗表演融入春花盛景之中,吸引不少市民游客观赏体验。 看禾雀花开,“小雀仔”站满枝头 天鹿湖森林公园位于黄埔区联和街,此处森林茂密,山清水秀,素有“广州东肺”的美名。据天鹿湖森林公园负责人周国华介绍,公园的禾雀花共有3个品种,绿色为本地品种,紫色是云南品种,深紫色是去年刚从华南国家植物园引进的。云南禾雀花的花期较早,于每年2月底到3月初盛开,比本地禾雀花早半个月。目前,天鹿湖森林公园的禾雀花主要分布在东广场、木栈道沿路、禾雀花一区。“现在是禾雀花的最佳观赏期,不少游客特意来打卡。”周国华表示,但由于今年降雨量少,温度较高,估计花期较短,盛放期还有10天左右。 来到天鹿湖森林公园,除了赏花外,游客还能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客家山歌是联和街的非遗特色,属于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次展演活动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省文化馆研究馆员、客家山歌歌唱家徐秋菊老师现场演唱客家山歌《如意祥和万事兴》,让游客领略客家人的淳朴、开朗和真诚。联和小学的学生带来客家山歌《少年强则国强》表演。此外,广东汉乐、螳螂拳、汉服伞舞、川剧变脸等非遗表演精彩纷呈,游客纷纷喝彩鼓掌。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广彩、立体剪纸、通草画、提线木偶、广绣等非遗体验展示摊位,游客可以现场体验古风汉服试穿及汉礼教学。“这些都是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游客钟先生说。 邂逅“粉色浪漫”,宫粉紫荆竞相开放 春日烂漫,百花盛放。除了到天鹿湖森林公园看禾雀花,黄埔区还有不少踏青赏花的好去处。位于永和街道的甘竹山公园,宫粉紫荆花灿然怒放,形成一片粉紫色的花海,淡淡花香带来春天的浪漫气息。甘竹山公园树木成阴,植被葱郁,园中凉亭步道颇具岭南特色。公园共有1174株宫粉紫荆,主要种植在东门、南门和西门3个广场,目前正值盛花期,吸引了不少市民拍照,打卡春日美景。 驱车经过全长约7公里的广汕公路(长平-金坑段),中央绿化带1000多株宫粉紫荆铺开一路春色,紫、白、粉三色花瓣夹杂交错,美不胜收,仿佛穿越一条长长的花带。广汕公路(长平-金坑段)曾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位于该路段的广汕公路骑行绿道集骑行、步行、观光、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连接科学城与知识城,沿途串联长平、黄登、黄麻等村落山水人文,不仅是市民漫步骑行、踏青赏绿的好去处,更是一条乡村振兴与产城融合的绿色生态廊道。
-
周末,来“公园音乐厅”听悠悠粤韵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伍尚文) 3月17日~19日,“曲韵悠扬 绿色乐章——又是一年荔枝红”音乐会系列活动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户外大草坪上演,奏响岭南华彩乐章。据悉,作为“花城阳光温暖生活季”系列文艺活动的重头戏之一,音乐会为广大市民带来充满非遗韵味的艺术盛宴。 据悉,“曲韵悠扬 绿色乐章——又是一年荔枝红”音乐会系列活动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东音乐曲艺团承办,广州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华南国家植物园协办。本次音乐会“奏响”华南国家植物园,将非遗艺术与绿色生态完美融合,从室内走向户外,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跨界新尝试,打造“公园音乐厅”沉浸式视听享受。 17日至19日下午,由广东音乐曲艺团民族管弦乐团组成的大型乐队,连续3日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户外大草坪上带来精彩表演。据悉,音乐会由著名粤曲演唱艺术家梁玉嵘领衔,携手广东音乐曲艺团一众优秀青年演奏员展现岭南传统非遗文化和广州文旅行业新气象。 音乐会以原创主题音乐《又是一年荔枝红》为序,展现新时代的广东山水与人文风貌。除了广东音乐《平湖秋月》、阮咸与柳琴演奏的《山歌》、打击乐与乐队《巴山之舞》等韵味十足的岭南曲目外,梁玉嵘压轴上演根据毛泽东诗词创作的粤曲粤歌《忆秦娥·娄山关》。 “没想到逛植物园还能免费欣赏音乐会,好惊喜。”市民张女士说,岭南特色乐器的演奏配上粤曲和舞蹈,令人置身如诗如画的意境,是一场难忘的音乐之旅。 据悉,“花城阳光温暖生活季”系列文艺活动项目将分别在广州长隆欢乐世界、广州大剧院、二沙岛户外草坪、华南国家植物园等旅游景区举办,共有11场演出,包括“文旅助力 百业复兴——广州欢迎您系列活动”、“聆听元宇宙时代的民族交响乐”、广州大剧院青少年弦乐团音乐会等。演出内容涵盖广东音乐、舞蹈、歌曲、管弦乐等多种风格,通过发挥名家名团优势,做好非遗艺术传承与创新。
-
这场古风诗乐会,真“香”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杨希) 兰香馥郁,诗乐相融。日前,“湾区诗会之‘兰之猗猗’诗乐会”在广州兰圃公园上演。诗乐会由《序篇》《思念》《风雅》《旷达》4个篇章组成,以琴、筝、笛、箫、埙等乐器穿插、引导、衔接,呈现出幽雅简淡、空灵蕴藉的诗意氛围。 赞颂兰花,是中华传统诗词咏唱的永恒主题之一。据悉,《兰之猗猗》诗乐会在以兰花为特色的广州兰圃公园举办,以兰花为引子,诗词与雅乐相辅相成。孔子的《幽兰操》诗和古琴曲《幽兰》,为诗乐会拉开序幕。 《思念》篇章选取了《诗经·郑风·子衿》、陶渊明的《停云》(节选)、王维的《杂诗》(节选),分别对应爱情、友情、乡情三大情感主题。昆曲《牡丹亭》曲辞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花旦声调优美,兰圃中的氤氲幽香与怀春少女婉转明媚的腔调情景交融,营造出意蕴深远的春之声。《阳关三叠》包含着人们对于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意和一路前行的豪情,音乐的诉说勾画出文学的意境,诗与乐由此完美交融。 《风雅》篇章,以古筝曲《渔舟唱晚》配以于良史的《春山月夜》与秦观的《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诗意人生。《渔舟唱晚》以表现陶渊明隐居的《归去来》为素材,气韵生动的古筝弹奏出一幅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翁欣然自乐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画面。 《旷达》篇章,缥缈的箫音吹奏起著名音乐家赵松庭所创的《幽兰逢春》,这首以兰花为名的乐曲,寓意兰花正逢春日暖阳,春风吹拂,幽香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