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行东莞中心支行积极推动金融标准化
□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陈武东 通讯员 曾宪平 倪佩敏 近日,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指导下,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结合2022年全国“质量月”活动,深入东莞银行、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召开“金融标准,为民利企”金融标准化宣传座谈会,宣传和解读新版《人民币现金机具鉴别能力技术规范》,了解金融机构技术准备现状,为后续标准顺利实施打好基础,并就如何贯彻落实《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推广金融标准相关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据悉,座谈会以为民利企为出发点,明确金融标准化工作目标,要求各金融机构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发挥银行业主体作用,提升银行业金融标准化水平。首先,要认真对标落实,做好《人民币现金机具鉴别能力技术规范》技术准备工作,推动多项金融标准落地实施;其次,要因地制宜,探索建立特色化企业标准体系,推进金融标准为群众办实事;此外,要强化保障措施,完善金融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推进金融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介绍,金融标准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技术支撑,是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可以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条件,是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是规范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支持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在本次质量月活动中,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认真组织金融机构深入商圈、社区、企业园区等,开展“金融标准 为民利企”主题宣传活动,积极推广生僻字、适老化、无障碍金融服务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金融标准,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金融标准化带来的服务升级、效率提升,也促使金融机构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高质量完成标准贯彻落实工作。 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强宣传,组织调研交流,指导辖区金融机构不断提升标准化能力,推动东莞市金融标准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
兴业银行东莞分行持续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昨日,兴业银行东莞分行向记者介绍,为进一步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能力,强化其金融安全知识,普及金融安全知识,提高社会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承担意识,兴业银行东莞分行积极响应监管号召,于9月初开展2022年“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宣传活动。 一方面以营业网点为阵地,通过在营业场所中的公众教育区、资料取阅处、自助银行等区域摆放宣传折页,挂设宣传海报;通过LED 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通过电视屏幕播放宣传视频,营造浓郁的宣传氛围;针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厅堂人员为他们详细讲解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范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另一方面,各支行通过进社区、进企业、走访商户等现场宣传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金融知识宣传,为广大公众提供咨询服务,积极扩大金融知识普及面,提升活动效果。 兴业银行东莞分行还针对“一老一少”等特殊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据悉,该行于9月16日邀请19组家庭参加“小小银行家”金融知识宣传活动,让孩子们学习银行金融知识。活动当天该行宣教人员先是带领孩子们参观银行,认识银行功能区域和体验服务设施,讲解人民币基础知识、钱币知识、防范诈骗等知识。其次,该行工作人员组织孩子们开展“小小银行家”金融知识互动游戏,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深刻学习财富知识。整个活动安排有序,家长们和孩子们都反应热烈,活动获得家长们高度认可。 “金融知识普及是一项长期工作。”兴业银行东莞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行将持续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加大金融知识宣传的力度,引导公众正确使用金融服务、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让金融知识更多地普及到千家万户,让金融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信息时报记者 陈武东 通讯员 赖慧
-
民生银行东莞分行“五招”助老年人防范诈骗
近期,民生银行东莞分行持续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着力提升老年人群体防范金融风险能力。面对各式各类的诈骗套路,民生银行东莞分行推出“五招”助力老年人防范诈骗。 防骗第一招: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轻易点击网络上的不明链接或二维码,以免泄露个人敏感信息;妥善保管银行卡号、有效期、卡片背面签名栏数字信息等卡片信息以及密码和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任何支付场景,都需要注重支付安全,切勿轻易向陌生人透露卡片信息和个人信息。 防骗第二招:保持警惕警戒心理 不轻信网络上“超低价”、“高收益”、“免费”等来源不明的广告,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应时刻保有怀疑与警戒心理,警惕“低价旅游”、“养老项目投资”、“缴纳养老金”、“免费服务”类诈骗;遇网络上自称“公检法”人员,以您涉嫌洗钱等犯罪需要协助公安机关开展调查为由要求您提供银行卡信息或转账到安全账户的,要警惕“冒充公检法”诈骗,保持警觉与戒备心。 防骗第三招:通过正规途径办事 到正规医疗正规医院机构进行健康检查,不轻信所谓的“医疗专家”、“养生大师”言论,到正规药店买药,不轻信网络广告上虚吹的一些号称包治百病,无效退款的“神药”或保健品,这些“药品或保健品”往往没有正规的机构许可,安全性缺乏保障,谨防“网络售药”骗局;婚恋交友要通过信得过的朋友介绍或正规可靠途径寻找,不轻信网络上未曾谋面的“知己好友”,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独居寂寞、求伴心切等心理,实施“黄昏恋”诈骗。 防骗第四招:加强亲人朋友沟通 不轻信陌生人发送的关于亲人朋友“被绑架”、“出车祸”等信息,要多与亲人朋友沟通,多渠道核实情况,不要贸然按照对方指示操作汇款,避免“冒充熟人”骗局;审慎对待重大资产处置,在动用大额资金前应多和家人朋友商量,听取专业意见,切勿草率轻易尝试。 防骗第五招:主动学习提高警惕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科学养生不迷信;在日常生活中多主动学习,开阔视野,提高警惕,面对陌生人的花言巧语,记住“不听、不信、不转账”,如遇诈骗马上报警。 信息时报记者 陈武东 通讯员 梁柱良
-
东莞平安产险开展2022年金融知识普及月系列活动
日前,记者从东莞平安产险获悉,为切实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清朗网络环境,东莞平安产险在有关单位的指导下聚焦“一老一少”、新市民等重点人群开展系列金融知识教育宣传活动。 9月5日,中国平安东莞地区支教志愿者在韶关市平安希望小学开展平安支教行动。课堂上给同学们发放小学生防诈骗知识手册,通过分享小学生群体多发金融诈骗案例,提醒学生们谨防个人信息泄露、警惕游戏装备诈骗。同时为学生普及金融常识,提升小学生金融素养。 为扩大客户金融知识认知渠道,东莞平安产险所辖的5个营业网点均张贴宣教海报、悬挂横幅、摆放金融知识宣传折页、播放电子海报,营造金融知识随目可及的传播氛围。同时门店增设多样化的适老服务措施,保留和改进传统金融服务,设置老年人优先服务窗口,摆放老花镜和放大镜,提升老年客户服务体验;更新投诉处理流程图,公示投诉渠道,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向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同步讲解防金融诈骗知识,提高消费者防范金融诈骗意识。 近日,东莞平安产险还走进社区为老年人和新市民宣传防范金融诈骗知识。聚焦老年人常见诈骗陷阱,向老年人介绍诈骗子的作案手段,警惕“以房养老”骗局、谨防银行卡“返息”诈骗、警惕“电讯类”诈骗,并帮助老年人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指引其使用,提升老年人对养老诈骗等骗局的自防意识和能力。聚焦新市民外卖骑手,针对骑手金融知识薄弱方面,向外卖骑手介绍保险种类及保障范围,从而购买到适合自己的保险。 接下来,东莞平安产险将进一步扩大金融知识宣传覆盖面,推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各类特色活动,助力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金融改革成果。 信息时报记者 陈武东 通讯员 关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