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柳静) 近年来,数字健康行业迎来加速分流期。一方面,数字健康行业迎来上市潮,药师帮、圆心科技、方舟健客、梅斯健康等数字健康公司纷纷递交上市申请表、实现上市。另一方面,在业内看来,作为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行业,数字健康公司需要承载的压力较大,在探索过程中,需要挺住。总体来看,数字健康行业在新旧交替中稳步发展,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互联网医院等多个细分赛道均有新的变化。
互联网医疗公司纷纷上市
2022年,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上市潮。智云健康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并于7月6日成功上市;7月12日,医疗大数据服务商中康控股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10月27日,思派健康向港交所第三次交表成功,并于12月23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11月9日,在线专业医师平台梅斯健康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不过,好大夫在线CEO王航于2022年12月12日发布公司全员内部信称,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好大夫在线需要立即进行战略及组织结构调整,以加强业务的抗风险能力,迎接接下来很可能要面对的挑战。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受限于医疗行业复杂的模式、多样的服务环节、相对传统的思维逻辑等因素,导致该行业的互联网化存在较大难度。因此,互联网医疗公司需在医疗资源获取与构建以及技术平台搭建上长期的积累与持续的资本投入,这也导致众多互联网医疗公司处于长期亏损状态。
陈礼腾表示,为支持公司发展,除了一级市场融资外,进军二级市场也是众多互联网医疗公司尤其是融资到了中后期的公司获取资金支持的重要渠道。
医药电商盈利模式清晰
陈礼腾表示,医药电商作为目前数字健康市场占比最大的一个细分板块,当下,医药电商企业按模式分,B2B公司有药师帮、合纵药易购、益药仓、药药好等;B2C类公司有京东健康、阿里健康、1药网、360好药、好药师、药房网、方舟健客等;O2O类公司有叮当快药、上药云健康等。
陈礼腾认为,医药电商盈利模式清晰,变现路径直接,是数字健康领域最早实现盈利的细分赛道。以阿里健康最新财报为例,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的6个月,收入达115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到100.8亿元,同比增长24.2%,处方药业务收入增长46.2%。
另外,京东健康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营收105.2亿元,2021年同期为74.0亿元,同比增长42.1%;实现盈利7722.5万元,2021年同期亏损5.5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司经调整后经营盈利6.55亿元,2021年同期经营盈利为3.51亿元,同比增长86.6%。
陈礼腾指出,疫情的出现催化了医药电商的发展,其市场重要性不断提升。同时,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政策的落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2年9月1日发布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对药品网络销售管理、平台责任履行、监督检查措施及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填补了相关漏洞,推动了医药电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医院数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互联网医院数量和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微信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依托微信小程序打造的互联网医院已覆盖28个省市区,数量同比增长195%。
《“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建成1700多家互联网医院,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60多个城市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码)通”。
对此,陈礼腾表示,互联网医院是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满足患者在线问诊、开具处方、药品寄送等需求。互联网医院作为线下医院的有力补充,减轻了近期线下医院问诊骤增的压力,价值进一步凸显,大大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医疗资源紧缺和不平衡的问题。
未来展望1
互联网化:持续推进融合互通
陈礼腾表示,城乡医疗水平的不均衡、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年轻化等一直困扰着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医疗行业的改造升级在持续进行中。当前,我国医疗行业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与互联网化。
在他看来,实现医疗、医药、医保等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互通,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闭环式医疗服务体系是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所在,但目前来看并未实现完整的闭环。因此,2023年乃至接下来几年,互联网加持下医疗各个环节的不断融合仍会是行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未来展望2
数字化:智慧医疗提升运营效率
陈礼腾认为,医疗互联网化实现了医疗资源整合与互动。而医疗数字化则是对医疗行业的更深层次的改造。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解决看病难、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而依托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智慧医疗就是推动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当前我国智慧医疗建设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仍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