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笑兴,天河区林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 张笑兴,天河区林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自2006年从医以来,她一直秉承“大医精诚”的理念,乐于奉献,热诚服务,用专业呵护社区居民健康。投身抗疫勇担当,她连续13个日夜在隔离酒店当“大白妈妈”,照顾一老一少无微不至,为社区战“疫”贡献力量。 奋战抗疫一线照顾患者家属 疫情防控期间,张笑兴投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每天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在抗疫物资最短缺的时候,她主动联系家属从国外购买大批医用口罩等抗疫物资,无偿捐赠给单位的医务人员使用。同时,她还多方联系爱心企业,争取获得医务人员生活及医疗物资的保障。 2020年2月24日凌晨,张笑兴突然接到紧急任务,一老一少两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家属急需志愿者照顾,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她匆匆交代保姆照顾好家里的两名孩子,然后直接奔赴隔离酒店当起“临时妈妈”。期间,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一名2岁的孩子和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打扫卫生,给孩子洗澡、喂饭,时刻关注他们的身体情况。为让孩子安心睡眠,她整夜守护在旁;有一天老人深夜腹痛,她同样不眠不休地悉心照顾。 张笑兴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灵活运用中医适宜技术等方法做好隔离期间的疫情防控措施,如定期在室内熏艾,给孩子做小儿推拿,引导老人练习八段锦等。为节省防护服资源,她每天三餐并作两餐,长时间忍着不上厕所。13个昼与夜,张笑兴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260多个小时的高强度高压工作,她从未抱怨过一句,尽心尽力当好孩子的“大白妈妈”和老人的“好女儿”。任务结束后,她没有休息,而是立即返回工作岗位投入新一轮的疫情防控工作。 乐于助人赠医施药送健康 身为党员技术骨干,富有爱心的张笑兴还多次参与梅州兴宁市汤一村的义诊与慰问工作,为当地送技术送健康。2020年7月,她赴贵州毕节市大方县、纳雍县参加医疗帮扶交流活动,与结对单位交流经验,为当地医务人员传业授课,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技术项目带到乡村医院,培训316人次。在纳雍县董地乡与纳雍农贸中心广场的两场义诊活动中,她现场开展赠医施药,为上百名群众提供中医诊疗、刮痧理疗、推拿理筋等服务。 生活中,张笑兴乐于助人,她十分关心同事,为多名老职工解决问题,照顾退休老干部。她还利用周末时间回社区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认领群众“微心愿”,助力社区开展各项工作宣传,积极为社区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从医15年,张笑兴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践行“以初心守战线,用专业护健康”的医者承诺,身体力行地帮助他人,传递社会正能量。 信息时报记者 李丹
人物:钟晓媚,林和街道社工服务站主任助理,青少年领域、特色领域组长。 在林和的大街小巷、在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中,总会看到这样一群人的身影:他们忙前忙后,为街坊提供贴心的服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社工。 钟晓媚是林和街道社工服务站主任助理、青少年领域和特色领域组长,也是一名普通的社工。入行近6年,她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社工领域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对于社工这份工作,钟晓媚说虽然忙碌但十分充实,让她体会到满满的成就感。 在学习中体会社会工作意义价值 大学时,钟晓媚就读于社会工作专业,不过该专业并非她的第一选择。当时钟晓媚对社工了解甚少,随着深入的学习,她对社工这一专业逐渐产生了兴趣。 令钟晓媚印象深刻的是大学时期的班主任。在教学中,这位曾经做过一线社工、有着丰富服务经验的老师,把学生视为自己的服务对象,注重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提升其自我分析、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班主任身上,钟晓媚体会到社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潜能,作为社工就是用一定的专业方法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为其赋能。” 抱着助人自助的信念,大学毕业后,钟晓媚成为广州市风向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先后在天河南街道和天园街道的社工站任职,2020年6月进入林和街道社工服务站。 携手爱心企业搭建公益平台 钟晓媚服务于青少年领域,协助青少年处理情绪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缓解压力,提升青少年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跟进抑郁、情感障碍等青少年危机个案。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内的青少年,钟晓媚通过自学和参与培训等方式,积极学习多项心理治疗技术,如绘画心理分析、沙盘心理分析、园艺治疗等,运用专业方法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除了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钟晓媚还结合林和街道的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推出不少有林和特色的服务和活动。去年年底和今年3月,她和同事组织策划“亲蔬同行”公益活动,携手广州太古汇、广州环贸中心等爱心企业,邀请残障人士及其家庭到太古汇屋顶菜园、广州环贸中心“都市农场”体验蔬菜种植。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孩子们通过参与种植学习、实践探索等互动体验,认识植物生长规律和有机种植科学知识。 “园艺治疗有很好的疗愈作用。”钟晓媚说,希望透过园艺体验,搭建特殊人士与社区志愿者、社区居民的互动平台,让他们从中收获正向的情绪体验。 在街道公共服务办的指导下,钟晓媚还和同事一起策划开展“不因特别而孤单”残障人士及照顾者艺术疗愈服务项目,通过开展绘画、沙盘等艺术疗愈方式,促进林和街特殊人士融入社区。 信息时报记者 曾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