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5: 文教
  • 2021东莞新年诗会邀你共享名家名作

      □信息时报记者 段亚雄 通讯员 利民    为打造东莞新年系列文化艺术品牌活动,巩固东莞新年诗会的成果,充分营造东莞都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品质,同时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向东莞城市新春献礼,东莞市文化馆将于2021年1月15日举办“城市的声音——2021东莞新年诗会”。据悉,此次诗会将进行线上直播。  集中展示诗歌品牌文化成果  东莞新年诗会是东莞市文化馆着力打造的新年文化系列品牌活动。“城市的声音——2021东莞新年诗会”,将集中展示“万江潮涌 金鳌风流”——中国著名诗人东莞万江采风行、“生态谢岗 湾区新城”2020东莞谢岗诗歌季创作大赛,“美丽新农村,诗意任我行”中国诗歌名家东莞横沥采风,“与经典同行”——东莞(石碣)经典诗歌全民诵读系列活动等过去一年东莞诗歌品牌文化活动的原创成果和部分著名诗人的代表作。  包括李少君、杨克、李云、梁尔源、丘树宏、干海兵、吴少东、陈群洲、郑小琼、黄礼孩、卢卫平、张慧谋、唐成茂、冯娜、方舟等全国著名诗人和广东诗人的作品;同时汇集了崔臻和、莫一军、王琦等东莞本土优秀音乐人专门为本次诗会创作的反映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作品。  此外,诗会还将展示东莞作为儿童诗之城的诗教成果,推出2020年东莞儿童诗大赛、谢岗镇诗歌季创作大赛少儿组获奖作品。  省市知名朗诵艺术家齐助阵  本次诗会演出阵容强大,名家荟萃。著名朗诵艺术家一舟、牧言、帅志刚、娄贵山、林静、刘艳、杨楠、徐显亮、王一丁、殷丹、王亚楠、唐雷、陈智秀等省市知名朗诵艺术家齐助阵,用声音演绎诗歌的魅力;更有本土著名歌手齐若名、曹黎俪、覃妮、林丽珊、娄孟、黄敏仪以及演奏家颜乐、廖婷,广东知名民谣诗人卜军以及广东优秀现代舞演员的倾力加盟,更增添了诗会时尚、现代、都市的气质。  诗会分为《战疫:这个春天让我们铭记》《凝眸:时光中沉潜的事物》《热爱:说出一座城市的明亮》《畅想:每一棵草树都书写未来》四个篇章,第一篇章为抗疫主题、第二篇章为城市历史主题、第三篇章为城市当代(智造、扶贫、小康)主题、第四篇章为生态与未来主题。在第一篇章和第四篇章中,还将呈现由东莞本土诗人和音乐人专门为本次诗会创作的反映抗疫和扶贫攻坚主题的作品。  诗会追求时代性、地方性、原创性,在呈现方式上,以文本与试听相结合,融合了诗歌朗诵、吟诵、现代舞、民谣、器乐表演与多媒体动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力求为市民送上一台高雅、现代、简奢的视听艺术盛宴。

  • 嘉荣外国语学校首场教师招聘会举行

      小学教师年薪18万元-36万元,初、高中教师年薪20万元-40万元,特优人才可面议更高薪酬……2020年底,东莞市嘉荣外国语学校发出了一份重磅邀约,邀请每一位有理想、有情怀的教育人,与学校共创未来,收到了2000多份回应。近日,该校首场教师招聘会举行,通过首轮筛选的近200名教师进入面试环节。据悉,首轮集中招聘,东莞市嘉荣外国语学校计划录取不超过20人,遴选严苛。  据介绍,东莞市嘉荣外国语学校是一所覆盖小学、初中、高中12年一贯制高品质国际化学校。学校位于东莞麻涌,地处东莞水乡经济区核心区域。占地416亩,建筑面积27.8万平方米,投资超过15.3亿,提供小学、初中、高中优质学位近万个,计划2021年秋季开学。  在开展首场教师招聘会之前,学校诚邀教育专家通过教师特质审视、教学视频欣赏等方式,进行首轮筛选,初步确定200名教师进入面试环节。招聘会当日,近200名教师怀揣教育热情与梦想赴莞应聘。  如何确保优中选优,评审机制尤为关键。招聘现场,校方组建了一支由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市区级教研员、省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名校学科带头人等组成的专家评委团。评委团以专业视角,从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综合素养等多维度对应聘教师进行考核,特别优秀者,推荐至校长处面谈。  东莞市嘉荣外国语学校拟打造东莞首家民办未来学校,所以,在严把笔试与授课等环节之外,学校还为“未来教育”量身定制了附加卷,确保选拔出的老师既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与较强的科研意识,又能始终葆有对未来教育的满腔热情并进行积极探索。  在高标准选拔人才之下,东莞市嘉荣外国语学校也为教师提供不菲的薪酬。其中,小学教师年薪18万元-36万元,初、高中教师年薪20万元-40万元,特优人才可面议更高薪酬,优秀教师享受与公办教师相当的退休待遇,满服务年限而未达退休年龄的离职者亦可按比例一次性发放退休补贴。学校将为教师提供专业系统的培训课程,创设特级教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室等学习平台。此次招聘是学校首次教师集中招聘,接下来,该校还将举办多场现场招聘会。  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段亚雄

  • 南城计划在中小学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队

      在东莞南城宏图科技中心北门8号楼1楼,每天都有专业志愿者在这里接听来电,或者接受现场面询。无论是家庭困扰,还是成长疑惑,志愿者都耐心倾听,细心疏导,为他们解答疑惑,排忧解难。  这里就是东莞市南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指导中心(下简称“指导中心”),又称阳光成长工作室。一直以来,它以“健康、阳光”为工作宗旨,以建设和谐环境为工作目标,为南城及全市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呵护他们心灵的健康成长。  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护航  2012年3月,南城整合心理教育资源,投入130万元专项资金,成立了东莞市南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指导中心,为青少年及家长提供电话咨询、个人及团体辅导、公益讲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等服务,从而加强青少年心理疏导,做好心理防护工作,有效防范青少年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  “我们设有电话咨询热线及3个独立面询室,每周一至周六的上午9时至晚上8时提供服务。”据指导中心负责人张林介绍,目前,指导中心由专职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参与运作,共有4名专职心理老师和135名志愿者。志愿者主要由学校心理教师、社工、心理科医护人员、公检法人员、律师、高校应用心理系学生等组成,均通过专业、完善、系统的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截至2020年11月,指导中心共接听咨询电话5590个,接待来访咨询4163人次,开展“心理品质夏令营”7期,家长学堂160余节,心理沙龙22次,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方面起到明显的作用。  从“被动求助”向“主动预防”转变  除了解决日常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指导中心将课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动员全员开展工作,把“预防为先”作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做到主动预防,及时干预。指导中心理顺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架构,形成一个以校长为主导、班主任及各科任教师等一体化的完整体系架构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指导中心组织培训南城全体教师,实行全员心育,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到四个“关爱”及三个“一”,即教学态度体现关爱,教学眼神传达关爱,教学语言表达关爱,教学行为显示关爱;每天和学生谈一次话,走一次心,送一份礼。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要么是对学生心灵的按摩与支持,要么就是对学生造成伤害。”张林希望,老师和学生的经常性交谈,让师生之间形成一个沟通的管道及惯性,学生一旦遇到问题,就会立即想起向教师寻求帮助。  课程建设促进心灵健康成长  “心灵的教育不是靠简单鼓励的话语能够做到,必须是心灵本身的成长。”张林介绍,指导中心还进行了课程推进,通过设立正能量的团体辅导课程以及开展每天10分钟心理短课,为学生提供心灵上的滋养。  张林表示,通过“诵读润心,书法静心,艺术温心,体育强心”,指导中心依托各个学科开发心理短课,以跑操、诵读、歌唱等方式,要求南城各中小学在每天上课前,先上10分钟心理短课,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寻找幸福、快乐。从9月1日开学至今,指导中心开发了近200节心理短课,向各个学校推送,将心育渗透到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接下来,指导中心还将从家庭教育入手,在各中小学每个年级段成立至少3人以上的家庭教育讲师团队,由指导中心培训,帮助学校自主开发家庭教育相关课程,让学校具备家庭教育的能力。“通过这些举措,让学校的家庭教育更加系统、稳定、适用,把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家庭教育的提升,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张林说。  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段亚雄  通讯员 罗伟良 翟嘉欣

  • A1: 头版
  • A2: 要闻
  • A3: 要闻
  • A4: 广州
  • A5: 广州
  • A6: 广州
  • A7: 综合
  • A8: 教育特刊
  • A9: 教育特刊
  • A10: 体育
  • A11: 家电
  • A12: 家居
  • A13: 金汇理财
  • A14: 竞彩专版
  • A15: 天天福彩
  • A16: 体彩闲情
  • B1: 新东莞
  • B2: 楼市
  • B3: 金融
  • B4: 时政/社会
  • B5: 文教
  • B6: 镇街
  • B7: 综合
  • B8: 综合
  • Z1: 工商广告价目表
  • Z2: 工商广告价目表(特殊规格)
  • Z3: 版花广告价目表
  • Z4: 社区报广告价目表
  • Z5: 信息时报新媒体广告价目表(一)
  • Z6: 信息时报新媒体广告价目表(二)
  • Z7: 信息时报新媒体广告内容制作类产品收费标准
  • 信息时报
  • 家在岭南
  • 新林和
  • 猎德
  • 幸福车陂
  • 家园
  • 新员村
  • 天河智慧城
  • 石牌百姓事
  • 瑞宝人
  • 南石风采
  • 平安海珠
  • 阳光前进
  • 激情龙洞
  • 幸福沙东
  • 新凤阳
  • 新滨江
  • 素社家园
  • 西关逢源
  • 赤岗特刊
  • 昌岗纪事
  • 幸福金花
  • 绿色天河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