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媒体视角
“冒名婚姻”无效,那错误登记的效力呢?我国婚姻登记条例第7条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对结婚登记当事人出具的证件、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并询问相关情况。对冒名结婚进行错误登记,属于内容存在“重大违法”情形,依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应为无效行政行为。无效行政行为自始无效且当然无效,一旦发现应予以注销。 ——检察日报:《“冒名婚姻”难注销,症结何在?》 一心只想从用户身上获利,而不顾及用户的正当合法权益,是当下很多企业的通病。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方面,企业责任压不实,关键还是越轨成本太低。虽然这几年立法步伐加快,惩戒力度逐步加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违规企业所接受的处罚还是太轻,比如通报批评和要求整改等。企业不受到真正的教训,保护个人信息的口号喊得再响,都缺乏实际价值和意义。 ——中国青年报:《企业不得到教训 信息安全口号喊再响也没用》 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让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更让“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不仅是扩大开放的参与者、受益者,更是积极的推动者。值得关注的是,包括RCEP在内,我国目前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已达19个,自贸伙伴将达到26个。特别是中国通过RCEP新建立了中日自贸关系,这是中国首次与世界前十位的经济体签署自贸协定,此举将使中国与自贸伙伴贸易覆盖率由目前的27%提升至35%。 ——经济日报:《RCEP签署让“中国封闭论”不攻自破》 ◎木木 辑
-
让学生素质评价形成教育主要导向
珠江瞭望 日前,广州市智慧阳光评价工作会议在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召开,第三方评价专家对2019年阳光评价数据报告及阳光评价周期性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解读。数据显示,对2017年起参测的4、7年级学生进行连续三年的过程性评价发现,广州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总体呈现上升发展态势,小学和初中具有各自学段发展特点,各区呈现一定的区域发展特点。 区分不同学段,小学阶段学生的公民素养、音乐审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能力、学科思想方法等八项指标水平三年间持续增长;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发展相对平稳,其中音乐审美、学科思想方法水平三年间持续增长。这对教育界、学生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来说,无疑都是一个好消息。 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评价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首先,评价能够为地方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智慧”。既然评价结果是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持续提高,那么就证明此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和措施是正确的,这有利于改革的持续性和深入性,也有利于不断完善改革措施与方案。其次,评价能够为中考改革提供助力。换言之,为了让教与学跟中考不形成两张皮,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评价的要素,就应该成为中考考察的要点,从而发挥好中考指挥棒的作用。 从上述意义出发,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评价就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或者说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在内部范围内循环,而应该是开放式的。所谓开放,就是评价体系要面向社会作广泛宣传。一方面,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怎样的评价,就有怎样的办学导向,各学校需要通过审读评价体系来完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另一方面,学生素养养成是学校、教师、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作用的结果,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需要有意识的在评价体系内向学生做正向引导。 当然,实现上述种种目标,首要前提是教育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只有评价体系科学、公正,才会导向正确的办学和改革方向,相反,就容易将基础教育改革带歪了路。基于此,教育评价体系也需要是开放式的,从而吸纳更广泛的社会智慧,让评价体系本身保持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为学校的教与学以及教育教学改革提供遵循。 一言以蔽之,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评价既要科学又要实用,科学是实用的前提,实用是评价的目的。无论评价结果如何,都可以用来指导实践和促进家校共识。 ◎燕农 大学教师
-
查笃撑
-
为民服务的窗口哪能给人添堵
新华时评 近日,几名工人因劳动争议两次到贵阳市花溪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窗口咨询并反映情况,窗口工作人员在没有详细询问和采取调查措施的情况下,给出的是“你们属于劳务外包”“找社保中心”“申请仲裁”“上法院起诉”的回答。直到现场有记者亮明身份,工作人员才请工人坐下来询问、记录并承诺实地调查。 本该是为群众服务、为百姓排忧解难的政务服务窗口,却因个别工作人员的推诿塞责给前来办事的群众添堵。此风不可长,必须纠正!百姓专门到政务窗口咨询办理的,往往是关乎切身利益乃至全家生计的大事。群众利益无小事,对这样的咨询、投诉,窗口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更应认真处理,切不可将其视为小事。 “首问责任制”在各级政务服务窗口推行了多年,发挥了便民利民惠民的积极作用。但“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个别窗口服务人员依然对来访群众搪塞扯皮,归根结底是他们人到岗了心还没有跟上。 到窗口来的群众都是带着困难来的,窗口工作人员的首要职责就是倾听他们的诉求,要跟群众站在一起去解决困难,而不是跟困难站在一起去为难群众。对群众提出的诉求,能解决的不拖延,不能马上解决的要认真记录,详细解释,把解决问题的路径告诉来访群众,既当好听众,又当好讲解员,结合群众诉求把政策掰开揉碎给群众讲清讲透,力争让群众带着问题来、揣着明白走。 窗口工作人员还要努力把这个窗口当成了解社情民意、把握基层脉搏的问诊台。窗口来访群众带来的问题林林总总,汇集起来都是关乎百姓冷暖、群众生计的大事,问题指向就是改革攻坚的方向。这些问题少一分,民生福祉就长几寸。 ◎齐健 新华社记者
-
人怎么能与高铁“赛跑”
点击广东 生活中的新鲜事儿远比小说要丰富。有的新鲜事儿是自然现象,比如,“临近‘小雪’时节,广东人叹空调穿短袖喝冷饮打蚊子”(《羊城晚报》11月21日)。北方白雪飘零,南方炎热难当;你在北方裹着貂,我在南方露着腰……这些其实还是在说明同一个道理:我国幅员辽阔。 有的新鲜事儿是政策带来的。比如,“驾考新政实施首日,广东12名古稀老人申请考驾照”(《信息时报》11月21日)。古稀老人考驾照,一方面说明,当代老人更“年轻”了,不只是心态年轻,精神状态也年轻。另一方面也说明,政策与时俱进。老年人是否适合开车,考一考、测一测就知道了。 还有一些新鲜事儿,与法律意识与思想观念落伍有关,接下来这三件事就是如此。其一,“茂名警方通报男子被‘浸猪笼’:情感纠纷引起,已抓获一嫌犯”(大洋网11月21日)。不管是什么原因,将当事人脱光衣服绑进竹笼放入水中,都属于非法拘禁与私设公堂,其行为非常恶劣,与现代法治格格不入。 其二,“广州南站一旅客赶不及上车追着高铁拍打车门致列车延误,后被拘留”(《羊城晚报》11月21日)。此类事例已发生过多次。人怎么能与高铁“赛跑”?敢于做出此举的人,要么是不懂法律,要么是不懂高铁运行规则。当然,如果这些人经常关注新闻,从既往事例中吸取教训,也不至于做出这一荒唐之举。 其三,“诬陷老师体罚女儿致吐血,广州一名妈妈造谣被判刑”(《信息时报》11月21日)。这个是思想问题,更大的可能是臆想导致的结果。因为怀疑,所以把怀疑当成事实。要改变这种情况,既要学习法律,还要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让精神世界变得健康一些。 ◎胡也屏 媒体人
-
“人脸识别第一案”判决意义大于争议
市民论坛 11月20日,被称为国内“人脸识别第一案”的杭州市民郭兵诉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有限公司一案宣判。富阳区法院一审判决,动物世界删除郭兵办理年卡时提交的面部特征信息,赔偿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共计1038元。驳回郭兵提出的确认动物世界店堂告示、短信通知中相关内容无效等其他诉讼请求。郭兵表示将继续上诉(《新京报》11月21日)。 人脸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的进步,能够大幅度提升身份识别效率。该技术一方面给大众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也衍生出人脸数据保管等问题。由于人脸识别涉及敏感的面部特征,令很多人感到不安。用户的担忧并不为过,近年来隐私数据泄露的事件时有发生,亦曾有人暗中倒卖人脸数据。这些数据最终可能流向网络诈骗分子手里,给用户埋下难以预测的风险。 正因如此,“人脸识别第一案”引发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一审判决结果发出了鲜明的警示信号,有助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规范化。动物园做为企业经营者,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提高运营效率,但是其采集数据的合法性、必要性、保管能力等均存疑。而且,动物园擅自修改条款,强制消费者将指纹识别入园改为人脸识别入园,亦违反了协议。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不规范的表现。 一审判决支持消费者,对动物园的错误行为予以纠正,是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强调,具有积极意义。人脸识别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对其不必因噎废食,而是需要加以规范化,法律应该对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商家、单位、平台予以限制,明确哪些单位在哪种情况下,才能采集人脸数据,其前提是遵循合理、正当、必要等原则,必要时还需征得当事人同意。像动物园、小区等场所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显然是为了节约管理成本,并不具有必要性与正当性。 当然,一审判决也存在争议,即驳回原告提出的确认动物世界店堂告示、短信通知中相关内容无效的诉讼请求。有人认为,既然动物园擅自采集人脸信息不合法,那么其对外告示中的相关内容就应该无效。这有一定道理,有待二审法院厘清。 总体来说,一审判决的意义大于争议,因为它表明了法律态度,公民对不合理的人脸识别行为,可以说不;商家滥用人脸识别技术,不受法律支持。 ◎江德斌 自由职业者 信息时报评论邮箱:xxsbp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