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脸识别红外成像 打响科技防疫战
记者获悉,白云区将利用“平安白云”大数据、红外热成像设备、门磁、可视门铃、门禁系统、无人机等多种手段,以均禾街清湖村为试点,构建起“人防+技防”“服务+管控”四位一体的疫情防控体系。同时,白云区各镇街也提出了众多行之有效的“技防+群防”疫情防控举措,集结多方力量,坚定信心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专题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曾易琳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刘诗敏 曾易琳 通讯员 云宣 专题摄影 郭柯堂 通讯员 谭札烽 管 控 居民出入凭防疫通行证 近日,居住在新市街棠涌村的钟女士从老家返穗,凭借提前在“平安白云”小程序注册好的防疫通行证,她只需再配合村口监测点的党员志愿者检测体温后就可以顺利回到家中。钟女士说:“只需在小程序上填好个人信息、健康情况申报后就可以生成防疫通行证二维码出入,很便捷。” 记者了解到,从2月10日起,白云区对全区所有居住小区(村)实施严格管理,居住人员凭“平安白云”防疫通行证进入。居民进入村居前,只需出示一下手机,通过验证后完成体温检测即可进入。在清湖村出入口处则设置了红外热成像设备对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据介绍,居民使用防疫通行证,数据进入后台会自动生成出入记录档案,确保信息清晰可查,实现动态监管。 技 防 为居家隔离住户安装可视门铃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居家隔离的效果,清湖村和同和街还在居家隔离住户的房门口装设门前视频监控、可视门铃等设备。据悉,该门铃具有身份识别、逗留报警、可视通话等功能,工作人员可远程连线监控居家隔离人员出入等异常情况。居家隔离人员一旦开门即发出预警信息,管理人员可马上启用远程视频通话进行情况确认和外出劝阻。 黄石街在辖内各个重要出入口设置了人脸识别系统,录入居家隔离人员信息,确保及时追踪捕捉居家隔离人员的外出路径。黄石街党工委副书记邱名敦说:“我们希望通过‘人防+技防’的措施,把居家隔离要求落实到位。” 与此同时,白云区公安分局启用搭载了视频监控设备和喊话器的无人机,在空中进行不定时巡逻,对聚集人群进行驱散,降低潜在病毒传播风险,与地面人防管控共同形成了联合联动的立体化监管模式,全力确保村民做到不外出、不串门、不扎堆、不聚餐。白云区表示,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立体化疫情防控体系,将有力补强补齐社区疫情防控治理短板。 群 防 “95”后青年先锋队助力防控宣传 记者走访中发现,发动多方力量、做好群防群控也是白云区各镇街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抓手之一。在云城街群防群控队伍中有一支“95后青年先锋队”,每天都会在辖区内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和排查等工作。据了解,这支青年先锋队于2月3日成立,由云城街萧岗村的28名95后青年组成。今年上大二的在校大学生徐伟锦主动到村里报名,成了青年先锋队的一员。他表示:“防疫工作不仅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全社会都应尽一分力,作为村里的青年人,更应该当排头兵、先锋队。” 记者了解到,三元里街的松柏社区有4900多名湖北人返乡探亲,其中大部分人员来自洪山市螺山镇。为了防止出现大量湖北籍人员返回社区的情况,三元里街党工委提出了跨地域群防群控办法,主动将防控关口前移,与湖北省洪山市螺山镇党委、镇政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通过确定联络员、建立微信群以互通疫情动态,保证第一时间通报该社区湖北籍人员返程情况。 除此之外,鹤龙街给提供疫情有效线索的居民奖励20个口罩;棠景街结合辖内外籍人员较多的特点,设置了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防护指引;太和镇奖励有效疫情防控线索100元话费;松洲街组建党员志愿者巡查队加强排查工作;钟落潭村提出如村民妨碍疫情工作将取消分红……这些都是为了全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助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而提出的创新做法。 服 务 上千人参加 线上公益太极课 在隔离期间,清湖村通过派发“健康包”,组建健康服务三人组为居家隔离人员购买生活用品、回收垃圾及提供其他帮扶服务。对村里的优抚对象、低保户、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党员干部及志愿者们及时为其派送口罩、酒精及体温计等防护用品,购买生活必需品,尽全力解决居民们的困难。 除了照顾居家隔离人员和困难群体的生活不便,其余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是各镇街密切关注的。记者了解到,京溪街为了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够有效疏解抚平居民们焦虑担忧的情绪,特地把“红暖京溪”之金牌服务室的内容搬到了线上,其中包括金牌书法课、金牌舞蹈课、金牌维权课等。 每天早上八点,居住在永平街的王先生都会准时参加“线上”太极课。原来,永平街文化站联合永平街太极拳协会推出了线上“太极”公益课程,居民每天都可以在家看直播跟着老师学太极。据了解,该课程已有上千名街坊报名参与。太极课老师祁俊平表示:“战胜病毒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免疫力,希望线上公益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大家在家也能强身健体。”
-
党员群众“心连心”战疫情
记者手记 春节原本是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打乱了春节原有的节奏。当大多数人还在家中感到惴惴不安时,基层工作者们已经当机立断取消假期,返岗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 我从大年初五就开始跟进基层防控工作宣传报道,在采访中见证了从两千公里外的河北省连夜赶回工作岗位值守的街道党员干部、脚伤还没好却“倔强”上阵一线指挥工作的村委书记、为了能够多挤一点时间做好人员登记工作而睡在办公室的基层党员、每天早上八点半帮居家隔离人员采购生活必需品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毅然冲锋在防控一线的基层“逆行者”不胜枚举。 24小时轮班值守、挨家挨户上门“洗楼”排查、给居家隔离人员代买生活用品……毫不夸张地说,基层工作人员就是在用双脚织密一道道疫情防控网,跟疫情抢时间、拼脑力。我每一次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心中的敬佩之情都会油然而生。尽管不能跟家人相聚、尽管寒风入骨,但每次被问到累不累、辛不辛苦时,他们的回复都是“为了群众安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基层工作者争分夺秒奋战在一线时,也陆续有不少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向基层捐赠物资、向隔离人员捐赠蔬菜、自愿报名当志愿者助力疫情防控宣传。我相信,在疫情面前,只要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必能共渡难关。 信息时报记者 曾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