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州向中小微企业送出“救急”大礼包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欧嘉福) 昨日,广州举办疫情存续期间“暖企”新闻通气会。广州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通报了广州“暖企”行动的相关举措,为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送出“救急”大礼包。记者获悉,受影响并存在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可获得低息贷款、延迟缴纳税款、失业保险费返还等优惠,餐饮等四类行业的企业还可以依法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企业符合条件可返还50%的失业保险费 广州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过程中健康发展的十五条措施》(下称《十五条措施》)。《十五条措施》中提出“实施援企稳岗政策”,主要是:对符合不裁员少裁员等条件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即“受影响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申领条件、返还标准按国家、省规定执行,实施全程网上申报,简化审核流程,加快审核速度。这个做法,主要是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共渡难关。 从去年的实施情况来看,申请稳岗补贴企业共29264家,涉及返还补贴6.0117亿元;全市认定受疫情影响企业5835家,已申请失业保险费返还的企业共2570家,涉及返还金额14.4397亿元。 据广州人社局介绍,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对中小微企业的保障力度更大,稳岗补贴和失业保险返还两个层面预计共有超过70亿元的资金支持。目前,国家、省有关2020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正在抓紧制订,受影响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也可能有所调整,广州人社局将密切关注上级政策和实施办法的出台情况,提前做好相关的基础性工作。 700余家企业申报的融资需求已到账5亿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指导广州地区各银行机构通过制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安排专项信贷额度、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给予特别利率优惠等措施,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2月3日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协调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梳理企业名单和融资需求,指导帮助广州银行等已建立专项融资服务通道的银行机构,解决申报流程中的问题。截至2月14日,全市已申报疫情防控相关企业700多家,申报融资需求60多亿元。其中已完成审批流程的贷款金额20.21亿元,实际发放到账的贷款5.17亿元。 “《十五条措施》对我们企业来说是很及时、很系统、很全面的支持。尤其是贷款融资这块,对我们企业的复工生产帮助很大。”广东康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兵表示,以往优惠利率在5%左右,现在下调明显,对于康尔这样生产医用口罩物资的企业来说帮助很大。 据了解,为确保疫情期间金融服务不间断,全市金融系统创新服务方式。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粤信贷”平台设置了“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专区”和“抗疫贷款”模块。截至2月14日,广州地区金融机构累计在“粤信贷”发布“抗疫贷款”对接类相关产品212个,签订授信合同88笔,金额8.94亿元。 餐饮企业等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据广州市税务局介绍,企业因疫情导致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重大影响,发生重大损失且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各类企业,依法给予困难减免。对属于以下情形的,税务部门优先办理减免:疫情防治医疗机构,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四个行业,疫情期间减免物业租金的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业主单位,疫情期间提供免费运营服务的第三方电商平台及其他因疫情影响有关政策明确需扶持的行业。 对因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时缴纳社保费的,可延至疫情结束后3个月内缴纳,期间不加收滞纳金。市税务局与市人社部门、医保部门沟通合作,已完成部门间的信息系统对接和参数设置,缴费人无需申请即可享受相关优惠。 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纳税人,符合条件的可依法及时办理延迟缴纳税款,并不影响纳税信用评价。目前市税务局已对有意向办理延期申请的纳税人进行了初步摸查,下一步将对这些企业进行住户政策辅导。 数据 ●返还失业保险费。从去年的实施情况来看,申请稳岗补贴企业共29264家,涉及返还补贴6.0117亿元;全市认定受疫情影响企业5835家,已申请失业保险费返还的企业共2570家,涉及返还金额14.4397亿元。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对中小微企业的保障力度更大,稳岗补贴和失业保险费返还两个层面预计共有超过70亿元的资金支持。 ●信贷支持。截至2月14日,全市已申报疫情防控相关企业700多家,申报融资需求60多亿元。其中已完成审批流程的贷款金额20.21亿元,实际发放到账的贷款5.17亿元。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粤信贷”平台设置了“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专区”和“抗疫贷款”模块。截至2月14日,广州地区金融机构累计在“粤信贷”发布“抗疫贷款”对接类相关产品212个,签订授信合同88笔,金额8.94亿元。 ●缓缴纳社保费。对因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时缴纳社保费的,可延至疫情结束后3个月内缴纳,期间不加收滞纳金。
-
1500户医护家庭获免费送菜上门服务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欧嘉福) 昨日,广州举办疫情存续期间“暖家”新闻通气会。团广州市委、广州市妇联、广州市民政局等多部门通报了抗疫“暖家”行动的相关工作。据介绍,广州妇联与多家单位共同开展“致敬抗疫医护——‘家事我来帮’公益活动”,为1500户广州地区定点救治医院一线的医护人员家庭提供免费服务。市民政局、团市委也针对相应的对象,提出了关怀和帮助措施。 团市委: 开通微课为家长和青年普及疫情防护知识 团市委12355广州青少年服务台成立由社工+专家组成的“心理防疫”青年突击队,针对青少年提供心理“防疫”网络及热线咨询服务,截至2月14日,累计提供各类咨询服务648人次。同时联系全市23个“青年地带”站点电访重点青少年群体1443人次。 从2月13日开始,团市委开通了“广州12355卫宝课堂”网络微课,为青少年及家长们送上包括面向4~11岁未成年人讲自我保护、成长教育的“青苗教室”,面向父母、监护人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教育技巧和支持的“育苗教室”,以及面向12~18岁青春期青少年的“青苹果教室”系列微课,让大家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和学习疫情防护知识、心理防护知识、亲子沟通技巧。 2月15日,团市委已在“广州青年”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第一期由广州共青团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少科等多个单位联合出品的《疫情下心理防护的家长十八问》心理防护知识问答。同时在“12355广州青少年服务台”微信服务号发布了由12355广州青少年服务台资深社工和专家主讲的《宅家抗疫,如何提升孩子“自觉性” 》《你的拖延症犯了吗?》等视频课程。这些课程以系列微课的形式呈现,每节课程以5分钟时间讲透一个家庭教育问题,并提供具体的技巧。接下来,还将依托这两个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的内容。 市妇联: 为1500户医护人员家庭提供免费服务 广州市妇联联合市总工会、团市委、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慈善会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展“致敬抗疫一户——‘家事我来帮’公益活动。”活动将在防疫期间为1500户广州地区定点救治医院一线的医护人员家庭提供免费服务。 1500户医护人员家庭名单由市卫健委和医院推荐,均是广州地区7家正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家庭。市妇联与各医院直接对接建立联系,建立每个医院联系群,每个群安排志愿者与家庭直接沟通,及时掌握家庭需求,及时跟进。 公益活动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每周两次配送果蔬生鲜食品、每周一次家政服务、母婴关爱服务、儿童教育(幼儿早教、课外素质教育)、心理疏导服务(关爱孕产妇、儿童和老人)。 市妇联征求市商务局意见联系供应商,按照科学营养搭配的原则精心准备了套餐,包括肉、蛋、奶、菌、米、无公害蔬菜等,并计划每周更换菜单。2月15日起首批配送到家。市妇联依托“南粤家政”工程,发挥市妇联“花城人家”家政服务平台作用,待疫情缓解后,每周为1500户医护人员家庭提供4个小时的上门服务。 此外,还联系教育机构为医护人员子女提供免费公益课程。 市民政局: 为老年人和困境儿童提供心理帮助和关怀 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后,广州市民政局实行最严格的封闭式管理措施,确保在院老人、困境儿童安全。各养老、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暂停接待走访、慰问和探视的外来人员,原则上不安排老年人、困境儿童离院外出。确需家属探望、外出返院的老人和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检测、消毒等防护和登记排查工作;并严格控制来访亲属人数,且不得进入其他老年人房间和活动场所。取消机构内集体活动和集中就餐,引导在院人员尽量在自己房间内或者分批次、有组织地户外活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原则上暂停集中式服务和聚集性活动。 建立晨检、午检、晚检和健康申报制度,每日实时关注老年人、困境儿童身体状况,发现体温异常等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并及时送医院就诊。各养老、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及时提供心理疏导、政策宣传、餐饮服务,没有因疫情降低服务质量、伙食标准。各养老机构引导、鼓励老年人子女和亲属利用微信视频、电话联系的方式慰问在院老年人,使其感受到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