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台13个月 伊拉克总理辞职
12月1日,伊拉克国民议会在特别会议上投票批准总理阿卜杜勒-迈赫迪辞职,而这距离他去年10月宣誓就职仅13个月。 分析人士认为,阿卜杜勒-迈赫迪政府没能拿出有效措施应对示威抗议活动,且失去了伊拉克什叶派最高宗教领袖的支持,他的辞职在情理之中。但此举对平息事态作用有限,加之各派将围绕新总理人选展开博弈,伊拉克未来局势堪忧。专题据新华社 辞职原因 失去民意和宗教领袖支持 阿卜杜勒-迈赫迪11月29日宣布辞职并于次日向国民议会递交辞呈。辞呈获议会批准后,现政府成为看守政府,总理和各部部长将暂时留任直至新政府组建。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专家魏亮认为,阿卜杜勒-迈赫迪辞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政府无力平息持续至今的抗议示威活动,二是政府无力推动各项改革以满足示威群众的要求。 自10月1日起,伊拉克多地爆发抗议示威活动。抗议者指责政府腐败、服务不力以及失业率居高不下。抗议活动引发冲突并造成人员伤亡。为此,巴格达两次实施宵禁,伊拉克当局多次切断除北部库尔德自治区以外所有省份的互联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专家秦天表示,除处置抗议不力外,失去什叶派教士集团,尤其是伊拉克什叶派最高宗教领袖西斯塔尼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西斯塔尼先前多次发声支持示威者,号召政府拿出切实改革方案。11月29日,西斯塔尼发表讲话,呼吁国民议会重新考虑阿卜杜勒-迈赫迪政府。 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问题专家马晓霖指出,失去民意基础和宗教领袖保护,阿卜杜勒-迈赫迪辞职就在意料之中了。 国际观察 对平息示威抗议作用有限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阿卜杜勒-迈赫迪已经辞职,但这对平息示威抗议作用有限。秦天表示,伊拉克民众不满的问题很多,并非仅针对阿卜杜勒-迈赫迪一人。诸如派系政治、经济对石油的依赖、官员腐败等都是长期问题,所以即便抗议暂时缓和,也会在今后反复出现。 伊拉克政治分析人士萨巴赫·谢赫说,示威者不会停止示威游行,因为他们的目标是解散国民议会并根据新选举法、在新的选举委员会主持下举行选举。 伊拉克大学新闻学教授阿卜杜勒-阿齐兹·朱布里认为,阿卜杜勒-迈赫迪的辞职或许将鼓励示威者提出更多要求。示威抗议活动可能会一直持续到国民议会制定新选举法和改组选举委员会,并提前举行国民议会选举,但这将需要很长时间。 博弈新总理人选 未来局势堪忧 递交辞呈后,阿卜杜勒-迈赫迪呼吁尽快确定新总理人选。根据规定,新总理候选人将由总统在议会最大党团中提名,该候选人须在任职30日内完成组阁,并提交议会批准。 伊拉克政治分析人士纳杜姆·阿里认为,阿卜杜勒-迈赫迪辞职将使各政党陷入艰难而漫长的谈判,可能使本已动荡的国家陷入进一步混乱。 魏亮说,伊拉克在2003年以后实施教派分权模式,政局复杂、派系林立,短期内无法推行切实的改革。虽然国民议会已批准阿卜杜勒-迈赫迪辞职,但修改选举法、提前大选等问题是涉及权力结构洗牌的大问题,国内各派达成一致的难度很大,伊拉克未来局势堪忧。 人物 伊拉克去年5月举行国民议会选举,由于政治派别众多、利益诉求复杂,直至同年10月才选出新总统、提名总理并组建内阁。 阿卜杜勒-迈赫迪去年10月出任总理,是什叶派一名宗教领袖的儿子,曾在位于法国的智库和杂志社供职,先后出任伊拉克财政部长、副总统和石油部长等职务。
-
巴西圣保罗踩踏事故 9人丧生
-
德军特种部队再现极右分子身影
据新华社电 德国《星期日图片报》1日报道,德国联邦国防军KSK特种部队再现极右分子身影。 据报道,德国军事反谍局怀疑KSK特种部队一名下士为极右分子,对其秘密调查数月。德国防部一名发言人日前表示,将把此人调离特种部队并停职。 此外,KSK特种部队另有两名军官被指在这名下士召集的私人聚会上行纳粹礼。其中一名军官已被停职,另一人则被作为“极右嫌疑分子”接受调查。 德国国防部长克兰普-卡伦鲍尔近日表示,德联邦国防军没有极端分子的容身之地,而KSK特种部队作为联邦国防军的招牌更是如此。 2017年4月,德国军事反谍局在联邦议会接受质询时承认,已对军内270多起疑似极右事件展开调查。 同年8月,多家德媒报道,KSK特种部队多名军人在聚会上行纳粹礼并播放宣扬右翼思想的歌曲。一名涉案军官于2019年2月受审。 德国媒体报道,因组织结构严密、能合法使用武器,联邦国防军对极右分子极具吸引力,自建立以来便难以摆脱“易于感染右翼思想”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