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8: 小孩大事
  • 尘封40多年后 “时间胶囊”将开启

      登上月球一直是人类的梦想。然而,1972年美国阿波罗飞船最后一次抵达月球后,对月球的研究,就只有研究之前从月球上带回来的部分月球土壤和岩石样本了。不过,科学家们此前对这些月球岩石和土壤样本进行了封存,是因为科学家认为,当时的科技水平还达不到要求,希望在合适的时间内,使用恰当的技术再对这些样本进行研究。几天前,美国科学家就在时隔40多年后首次打开其中一份样本……本版文字 王裳 鱼落  几十年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通常在“回家”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任务:那就是在距离月球漫步结束还有几分钟的时间里,他们要赶紧收集月球表面的岩石,把它们放到专门的箱子中,如果箱子还不够满,还要加上月球土壤,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这些宇航员所收集到的月球岩石和土壤,就成为人类历史上从外星球取回的第一批样本,也是阿波罗登月计划最伟大的科学遗产——在过去50年的时间里,人类对这些岩石的研究已经改变了人们对月球的认知,揭示了月球的出生环境以及其斑驳表面的成因。  一直在等待研究  美国航天局发布消息称,一份编号为73002的样本在位于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被打开。这是阿波罗17号飞船宇航员尤金·塞尔南和哈里森·施密特1972年用管状容器在月球上取得的。据介绍,阿波罗15号、16号和17号飞船的部分样本,被完整保存在原始容器中。这些样本被放在月球样本实验室里——实验室建造于1970 年代,是一个如同迷宫般的存在,里面由闪闪发光的金属柜和一尘不染的地板构成,专门用来存放美国六次月球任务中带回的岩石。美国保存这些岩石的目的,就是为了等待合适的科学家、在未来使用更先进的技术分析对它们进行研究。  给每个颗粒照像  美国航天局说,开封前,研究人员已经为样本拍摄了高清3D照片,给每个颗粒和小岩石成像;然后在充满超纯干氮的手套箱中将样品取出。明年初还计划打开另一份编号为73001 的样本。据悉,这两份样本保存了垂直分层的月球土壤,有望为月球形成的历史提供信息,并说明月球表面滑坡是如何发生的。美国航天局科学家说,现在能够使用一些在阿波罗飞船登月那个年代根本无法实现的技术手段对这些样本进行分析,从而最大化这些月球岩石和土壤样本的科学价值,为未来探月项目做准备。  为什么要研究月球土壤?  当今世界拥有月球岩土土壤样品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俄罗斯。美国实施了六次成功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一共取回了重达381.7公斤的月球岩石与土壤样品。那么为什么要研究月球岩石与土壤呢?  月球其实极为古老——其年龄可追溯至45亿年前。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前,科学家们对月球的形成一直没有达成统一认识。因此,通过研究月球岩石土壤是最直接的方法。  目前,世界上开展月球岩石土壤的研究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研究陨石,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并不知道陨石究竟来自月球表面的哪里,这就缺乏了重要的地质信息,在进行分析时会有很多限制。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去月球上取样。这样一来,在哪里取的岩石土壤样品,清清楚楚,而且非常“新鲜”,不像陨石,经历了数万年的四处漂浮,“破坏”很严重。

  • “扫地”成为大学必修课了!

      当扫地、擦玻璃等成为大学“必修课”,你怎么看?近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劳动课引起关注,有人认为体验劳动可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很有意义;也有人觉得劳动课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去年,教育部相继出台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劳动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劳动课作为必修课变为了现实。不过,面对社会上关于“学校为了省清洁工人”的质疑,劳动课老师回应道,其实学生能做的事情真的不多,学校的初衷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习惯,“让学生知道尊重别人的劳动,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除了疑问,学生最开始也并不理解。“一开始感觉到怪怪的,”不过学生的心态也在慢慢发生转变,“打扫次数多了,也慢慢理解了,感觉到平常清洁工人也挺不容易的。同时,劳动也是一种锻炼。”  思考:作为一名中小学生,“劳动”也是一门必修课。其实,每个人在日常生活里都需要“劳动”,这也应当成为生存的必须“技能”。  信息时报记者 卫静雯整理

  • 法国兴起“让孩子远离手机”运动

      在美国硅谷有一所中学,这所学校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完全与外界“断绝联系”:所有年级的学生,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电脑,更没有互联网,而这里大部分孩子都来自硅谷的科技高管家庭。为什么这些家庭不想把这些技术交到他们的孩子手中?相似的想法在法国也有出现。那些不愿在孩子15岁之前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的父母,在网上发起倡议:在一个月的时间里,3700名学生家长就参与其中。其实,法国教育部长在去年10月就要求法国高中强化手机管理。  正在准备高中毕业会考的马丁表示:“我用的手机只能简单接打电话和发短信,这样生活真的很不容易,非常孤独。”但马丁表示,这至少教会了他如何学习,“现在在晚上,我会把手机放在卧室,来好好读书、工作和睡觉。”  思考: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小学生接触智能手机越来越多了。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的关键,还在于学生是否能自觉性控制自己使用的时间。  信息时报记者 卫静雯整理

  • A1: 头版
  • A2: 要闻
  • A3: 焦点
  • A4: 广州
  • A5: 广州
  • A6: 社会
  • A7: 综合
  • A8: 专题
  • A9: 彩票周刊
  • A10: 竞彩专版
  • A11: 观图论势①
  • A12: 观图论势②
  • A13: 观图论势③
  • A14: 时时财经
  • A15: 产经
  • A16: 金汇理财
  • B1: 天天向上
  • B2: 阅读书单
  • B3: 吱喳圆桌
  • B4: 优能舞台
  • B6: 学艺智囊团
  • B7: 亲子家园
  • B8: 小孩大事
  • Z1: 工商广告价目表(周一至周四)
  • Z2: 工商广告价目表(周五)
  • Z3: 工商广告价目表(周六周日)
  • Z4: 工商广告价目表(特殊规格)
  • Z5: 版花广告价目表
  • Z6: 社区报广告价目表
  • 信息时报
  • 家在岭南
  • 新林和
  • 猎德
  • 幸福车陂
  • 家园
  • 新员村
  • 天河智慧城
  • 石牌百姓事
  • 瑞宝人
  • 南石风采
  • 平安海珠
  • 阳光前进
  • 激情龙洞
  • 幸福沙东
  • 新凤阳
  • 新滨江
  • 素社家园
  • 西关逢源
  • 赤岗特刊
  • 昌岗纪事
  • 幸福金花
  • 绿色天河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