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垃圾分类进校园 一个娃带动一个家
信息时报讯(记者 李龙 刘诗敏)“回去跟爸爸妈妈分享,一起做好垃圾分类!”来自京溪小学六年级的李昊颉调皮地对记者说。9月2日上午,广州白云区京溪街吹响“垃圾分类进校园”集结号,在京溪小学开展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环保课,通过小手拉大手、党建引领、软硬件全面升级,打好垃圾分类全民参与战。 小手拉大手,一个娃娃带动一个家庭 开学第一课学什么?京溪小学的垃圾分类小小宣传员代表站上台前,大声宣读了京溪街印发的垃圾分类倡议书,号召大家做环保小卫士,共同守护美好家园。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京溪街道办事处携手京溪小学在开学第一天的课堂上集中观看垃圾分类宣传短片,参与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趣味小游戏、师生一起在十米长的画布上描画垃圾分类宣传环保图。“课堂教学+互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轻松get垃圾分类技能,主动当好垃圾分类宣传员与践行者。 为了抓住开学第一课“风向标”和“必修课”的带动效应,京溪街精心组织了此次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京溪街党工委书记杨莉现场说:“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区分垃圾分类,学会正确投放各类垃圾,开学第一课的强调和普及非常重要,通过小朋友的视角督促家长们主动做好家庭垃圾分类,实现小手拉大手,一个娃娃带动一个家庭的联动效应。”记者了解到,根据白云区相关部门的部署与安排,京溪街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已基本实现了四类垃圾分收分运。 京溪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京溪街携手京溪小学向所有学生派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号召家长做好孩子们的榜样,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通过小朋友的带动和督促、家校联合,全面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进家庭。 京溪小学五年级学生刘同学说:“开学第一课学习了垃圾分类知识,回去也要跟爸爸妈妈分享,如果我都做到了,他们做不到的话,我就罚他们给我零花钱,这一招很管用!” 党建引领,党员志愿者全面下沉社区 活动现场,处处忙碌着身穿红色志愿背心的身影,京溪街五心红色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在各个垃圾分类趣味游戏摊位前玩转垃圾分类最新知识。 据介绍,京溪街通过组建五心红色志愿服务队,发动社区居民、党员志愿者、回社区报道的在职党员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中来。采用先行培训一批先锋、带动全民大学习的方式,通过组织党员志愿者进社区宣讲、入户走访传达、开展垃圾分类实践等活动,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下一步,京溪街还将发动各片区党员,通过支部建在网格上,发动各楼栋、临街商铺档主、企业负责人、城中村出租屋主等群众力量,形成垃圾分类合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垃圾分类氛围,全面深入推进京溪街垃圾分类工作,打造垃圾分类示范街。 软硬件全面升级,将垃圾分类落到实处 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备能否跟上?这是很多居民群众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京溪街主要负责人介绍,京溪街垃圾分类软硬件设施全面升级,终端处理设备、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点、智能回收箱、垃圾分类小程序都在有序安排中。 截至目前,京溪街已经在云景花园、白天鹅等样板小区投放了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箱;通过前期调查选址,在恒大御府、万科天河御品等小区建设垃圾分类收集房。确保每一个社区都有智能回收箱、每一个片区都有分类收集房,保障楼层撤桶后的垃圾收集处理需求,从加大硬件投入入手,打消居民对垃圾分类终端处理混装的顾虑。京溪街的23个垃圾分类收集房和71个垃圾分类收集点正在全面升级改造,在设施方面确保城中村垃圾分类工作有基础、见实效。 如何更有效的让人人参与?京溪街着手开发“红暖京溪”垃圾分类小程序,面向全街户籍居民及流动人口推广,通过人人参与线上闯关答题、打卡积分的方式调动居民群众垃圾分类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践行家庭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
定制垃圾分类专属袋 评选“垃圾分类之星”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曾易琳) 近期,垃圾分类成了家家户户的“必修课”,当大家还处于“入门级”状态时,已经实行了两年垃圾分类的云山居社区住户们或已成为“尖子生”。 原来,云山居自2017年6月起开始创建广州市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小区。走进云山居,第一感觉就是干净整洁,垃圾分类的宣传栏也是随处可见。为保证家家户户提高垃圾分类意识,永平街道办、居委和物管联合想了不少“金点子”。 小区共设有22个垃圾收集点 在云山居,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置有一个“云山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收集点设有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4个分类垃圾桶,每个垃圾桶前还设置有分类提示的小图标,指引居民进行正确投放。目前小区共设有22个垃圾收集点。 据介绍,收集到的垃圾将由小区环卫工人进行二次破袋分拣,以实现垃圾实质性分类。每一位环卫工人在上岗前都会开展现场分类培训,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性。据永平街市政所副所长苏庆华介绍,这两年,小区定点垃圾投放点设施多次升级,迄今投入已超过百万元。苏庆华说:“通过二次破袋分拣,垃圾分类的准确率提高至90%以上”。 评选“垃圾分类之星”鼓励分类 记者了解到,永平街道办还为云山居每一户住户定制专属垃圾分类袋,垃圾分类袋上印有每户的房号,让垃圾分类溯源到每个家庭,便于了解每户居民垃圾分类的情况。 “实行垃圾分类之后,楼道没有了垃圾异味,居住环境改善了,于民于己都有好处”,对于垃圾分类的全面推广,退休职工邓叔无条件支持,积极响应。在邓叔家中,可以看到厨房和客厅分别放置有两个垃圾桶,不同种类的垃圾会分类放入定制的垃圾袋中。 在垃圾分拣过程中,工作人员会依照垃圾袋上的房号进行登记和评比,将垃圾分类质量较好的家庭评选为月度“垃圾分类之星”,发放小礼品以示表彰。对于表现较差的家庭则会上门进行劝导、教育。 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巡查监督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分类点的右上方,都可以看到一块红色的“垃圾分类责任牌”,上面写有责任党员、和社区志愿者的名单。据云山居物业管理负责人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李芬环介绍,分类点设立初期,为尽快协助居民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责任党员和社区志愿者会在一旁住户们进行垃圾分类。两年时间下来,大多数住户们成了垃圾分类的“小能手”。 “地上有矿泉水瓶,我要捡起来投放到回收箱!”住户李女士告诉记者,经过垃圾分类宣传,她的孩子也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只要见到地上有可回收的物品,都会投放到回收箱里,就像当游戏玩一样。 据介绍,责任党员和社区志愿者们依旧会定期进行巡查,针对垃圾分类情况提出优化意见,结合各个分类点的投放习惯作出了细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