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9: 云山论见
  • 媒体视角

      我们现在还不确知,是怎样的校园“霸凌”行为,让这位父亲愤怒到失去人性。我们的确要反思校园“霸凌”,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对当事者会带来长久伤害。然而,即便如此,要用到这种极端的方式,去为子女讨要“公道”,依然令人不寒而栗。  任何一个杀人案,都有复杂的前因,甚至有这样那样令人叹惜的理由。然而,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就同情杀人行为,这突破了价值观底线,混淆了基本是非。生活中总有火冒三丈的事让人怒不可遏。但是,因为怒不可遏就愤而杀人,没有一种道德、良知和法律支持这种行为。  ——长江日报:《为“杀童”叫好丧失了基本是非》    宾馆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日用品,会让很多人不习惯,但改变这个习惯,会带来超乎想象的收益。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有酒店44万家,接待旅客48亿人次,其中,70%以上的香皂在仅使用过一次之后就会被丢弃。按重量计算,每家酒店每天约有5斤一次性香皂被丢弃,全国一年丢弃的香皂就超过40万吨,按照每吨香皂两万元钱来算,就是80亿的花销。这是直接成本,还有垃圾处理成本。仅仅香皂就如此,所有一次性日用品又会怎样?  ——北京青年报:《慢慢习惯没有一次性用品的生活》    首付比例因为人才“学历高”变成了高下有别,这种做法使普通劳动者产生一种不公平感。长此以往,可能会让普通劳动者找不到归属感……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是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干扰。“博士买房,首付按最低比例执行”做法实质上是根据学历将公民分为三六九等,在市场上享受不同的政策和服务。此举无疑违反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  ——齐鲁晚报:《谨防“抢人大战”破坏市场公平》  ◎木木 辑

  • 用惩罚性赔偿填平免费宽带“陷阱”

      热点观察  购买手机套餐,获赠免费宽带,这样的通信套餐实用又划算,给消费者带来许多实惠。然而,不少手机用户近日反映,自己一年前办理的免费宽带,到期后没有提示自动扣费。想要取消却困难重重,又是要求缴纳撤机费,又是要求归还全套设备(新华社5月15日)。  生活在当下,手机和网络几乎须臾不可分离,无论是消费、工作,还是政务服务,都与移动互联网密切相关。因此,话费与网费成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开支。于是,运营商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打电话,送宽带”服务。只要用户消费一定档次以上的手机套餐,就能获赠免费宽带。然而,消费者“上船容易下船难”,等免费宽带的甜蜜期一过,各种烦恼就接踵而来。  比如,运营商说好的“到期提示”爽约了,不少消费者在发现话费猛增后,才查询得知免费宽带已过期并被自动续费。想要取消相关业务并不容易。有的运营商规定,宽带使用不足两年,需缴纳150元撤机费;有的则要求用户在退网时归还全套设备(路由器、网线等),否则就要先赔钱再取消。同时,继续使用宽带也有诸多不便,因为手机套餐在规定时间不能降档,携号转网也会受到影响。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可见,免费宽带成为“收费陷阱”,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运营商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底气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消费者难以举证维权。所谓“到期提示”、“自动取消”,大都只是运营商工作人员的口头介绍。等到日后产生纠纷时,消费者百口莫辩。二是违法成本太低。由于收费方式具有隐蔽性,消费者很难及时发现。即使事后发现较起真来,运营商通常只是取消了之,并不会退费或赔偿。如此收费陷阱,可谓高收益零成本。  眼下,随着固网宽带和移动业务趋于饱和,手机套餐赠送免费宽带成了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不过,这一服务本应实现消费者和运营商双赢,而不能纵容运营商暗设陷阱。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一方面加强对运营商的管理,促进诚信经营与依法经营。另一方面,提高消费者的维权能力,指导他们保存证据与维权方法。  更重要的是,对于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通过惩罚性赔偿机制,提高运营商违法成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具有欺诈性的经营行为,规定了“退一赔三”制度。执法与司法机关要将法律规定落到实处,消费者也要有这方面的索赔意识。只有让无良运营商得不偿失,才能敬畏用户,不再敢设“陷阱”。  ◎张淳艺 公务员

  • 展现医护形象不妨多些“戏精男护士”

      珠江瞭望  今年护士节当天,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本地一媒体联合推出了以“戏精男护士大爆囧事”为内容的短视频。视频发出后,引发网友热评与点赞。无论是说“女士,请把衣服解一下”遭遇的白眼,还是面对患者要求“帮忙贴卫生巾”的尴尬,都让人对男护士工作的不易有了直观的理解。  这个短片之所以能在网上热传,除了内容诙谐等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恐怕是它给人以一种新鲜感。在平时,民众与男护士接触很少,难以了解他们的工作。“戏精男护士”的出现,便让人眼前一亮。  医护的专业性很强,且在隐私保护和避免微生物感染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需要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正因如此,医院与社会之间似乎总隔着一道无形之墙。比如手术室、抢救室、检查室等医疗场所,里面发生了什么,医护人员在这些区域内的工作状况如何,外界很难知晓。近年来,从手术室里传出不少感人照片,让民众看到了医护人员的另一面。但在医护人员看来,这些感人举动不过是他们的日常工作而已,每天都在发生,根本不值一谈。同一件事,医务人员与民众的看法截然不同,正是医疗活动的相对封闭性所致。  假如医护人员的真实形象能够得到充分展现,他们心里的想法也能被民众获知,民众就会给予他们更多理解。这个短视频可以让民众对男护士的快乐与艰辛多一些了解,将来民众与他们打交道时,就会持更加宽容的态度。且男护士的风采展现,还会提高男护士的职业吸引力,消除护士这个职业的性别标签,让社会更容易接纳男护士,也让更多男青年愿意从事相关工作。  类似创新在广东并非第一次。去年护士节,深圳市卫计委微信公众号推出的一则关于“戏精女护士爆笑吐槽”的推文,同样产生了很强的关注度。在自媒体时代,需要更多“戏精男护士”这样的作品,假如类似创新在时间上不局限于护士节,在对象上不局限于护士,且形式与内容也能不断得到拓展,势必会产生更好的沟通效果,大幅提升医患互信。  ◎罗志华 医生

  • 小区绿化用水摊给业主属乱收费

      点击广东  扫黑除恶又传捷报!根据通报,“广东公安一年多来刑拘涉黑恶疑犯6.94万人,4800余名涉黑恶逃犯投案自首”(大洋网5月15日)。这些案件中,既有“套路贷”、“黑物业”等新问题,也有“黄赌毒”等老问题。据报道,在专项打击之下,全省刑事警情、刑事立案分别同比下降高达10.5%和9.5%。  对待黑恶势力不能手软,而加大法制宣传也很重要。像“佛山九江‘保健品’专题讲座走进社区,剖析诈骗套路”(《珠江时报》5月15日),就是针对老年人容易被骗的特点,以案说法,提高他们的防骗能力。关于以案说法,“广州男子醉驾撞人被抓,半年后开庭受审又醉醺醺”(《信息时报》5月15日),无疑是当事人为社会“贡献”的一堂法制课——以自身犯案来普法。据法官解释,该男子此前处于取保候审阶段,如果他并非一身酒气来出庭,按其此前危险驾驶的情节,不排除判缓刑的可能,但案情本身是醉驾还喝酒来开庭,体现其悔罪表现极差,缺少对法律的敬畏,所以对其判实刑。  打黑除恶,打击诈骗,以及打击醉驾,都是为了净化社会环境。至于物管为了净化与美化小区环境,动辄将相关水费分摊给业主,显然是不正确的。为此,“广州规定小区绿化用水不得摊给居民”(《广州日报》5月15日)。物管用水,是物业经营的必要成本,这些成本业主事先已通过物业费的形式缴付,如果分摊给业主就属于重复收费、乱收费。  所以,广州的相关制度既可化解矛盾,也能扫除不正之风。显然,遏制谣言也是为了扫除不正之风,你看,“一季度广州共有医护人员9200人次参与无偿献血,‘医生从不献血’谣言不攻自破”(《信息时报》5月15日)。实际行动,是最好的辟谣手段。而网上之所以会流传“医生从不献血”的谣言,原因在于医护人员无偿献血的相关报道不多。这给有关部门提了个醒:医护人员献血不能低调,相反,应当更高调,因为这对普通大众来说,更具“言传身教”的作用。  ◎陈香凝 网管员

  • 开笔礼

      白话广州  呢排,广州唔少幼儿园为即将步入小学嘅小朋友举行开笔礼。宜家喺广州,讲到开笔礼,唔可以唔提番禺学宫。以前嘅广州城入边有三大文庙,分别系广府学宫、南海学宫同埋番禺学宫。而家保存完好嘅,就剩番禺学宫啦。喺清代以前,呢度系番禺县嘅县学同埋祭祀孔子嘅文庙。  以前嘅学宫,系冇开笔礼嘅,佢只有“入泮礼”。因为学宫又叫“泮宫”,学宫入边都挖有一个水池叫“泮池”(又叫泮水),系学宫嘅象征。只有州县考试新进嘅秀才先至可以进入学宫拜孔子,仪式嘅过程,系由各州府县官带头绕泮一圈,叫“游泮”。  以前细路啲启蒙开笔礼,唔系喺学宫入边,而系喺私塾。而家,为咗俾细路仔更多嘅仪式感,就借鉴咗成人嘅呢个“入泮礼”。番禺学宫嘅开笔礼,首先由老师带住绕住学宫行一圈,效仿旧时嘅“游泮”;再换上汉服齐齐拜孔子;之后就有老师喺啲细路嘅额头上边点朱砂来寓意启智;跟住就会学习正衣冠,端端正正噉坐住练习坐姿,坐完一轮就要学正确嘅揸笔姿势啦!老师会教佢地点揸毛笔,仲会教佢地写第一个字,通常都会写“人”字,呢个就系“开笔”。最后,击鼓击钟明志,寓意要奋进向上。  虽然而家嘅开笔礼同以前唔同,但系佢嘅仪式感对小朋友嘅思想启蒙,有着积极意义。◎阮栩 编辑

  • 答好治理“高考移民”考卷

      新华时评  最近,“高考移民”问题引起广泛关注。5月12日,有关部门公布了对深圳市富源学校“高考移民”问题查处情况:有32名考生属“高考移民”,取消其在深圳市的高考报名资格;责令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广东省有关部门也启动高考考生报名资格复查,对“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在册不在校、在校不在籍”等问题加强治理。与此同时,3名学生通过空挂学籍等方式违规获取贵州省高考资格,被清华大学等高校取消学籍。  向“高考移民”说不,既是各地各部门的鲜明态度,也折射出公众对教育公平的热切期盼。  所谓“高考移民”,是指一地考生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录取门槛相对较低的另一地参加高考,表面上是一种投机取巧行为,实则触碰了高考的公平底线。“高考移民”利用政策漏洞,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户籍或学籍,导致不公平竞争,挤占了其他考生正常的入学机会。  “高考移民”的出现,背后往往有利益之手的推动。一些教育机构钻政策的空子,一手拉考生及其家长“下水”,一手利用他们的“出色”高考成绩招揽生源,打通各个关节,形成一条灰色利益链。治理“高考移民”,板子既要打到违规考生身上,更要惩治幕后推手,让违法违规博取名利者付出应有代价,用严明法治筑牢高考的公平之基。  从更深层面看,“高考移民”反映了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等现实问题。省际间入学机会的不均等,一些地方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因为录取门槛较低等原因,成为“高考洼地”,让一些人动起了歪脑筋。治标更要治本。从长远看,促进各地教育的均衡发展,补齐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短板,让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合理,才是解决“高考移民”问题的治本之策。  高考不仅是一项考试,更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安排。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多少人因为高考改变了命运、开拓人生的新天地,高考为国家选才、学生成才、促进社会流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公平性得到了全社会广泛认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考改革正朝着多元录取方向迈进,有统招统考录取,有高校自主招生,有面向欠发达农村地区考生的专项计划,有高职院校的分类招考等,如此种种,都贯穿着维护教育公平的鲜明主线。治理“高考移民”,也是一张捍卫教育公平的考卷,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查漏补缺、防患未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用规则与法治夯实莘莘学子追梦圆梦的舞台。  ◎辛识平 (据新华社电)  信息时报评论邮箱:xxsbpl@126.com

  • A1: 头版
  • A2: 要闻
  • A3: 要闻
  • A4: 出前一盯
  • A5: 广告
  • A6: 城中热议
  • A7: 活力社区
  • A8: 活力社区
  • A9: 聚焦中考
  • A10: 广州
  • A11: 特别报道
  • A12: 广州
  • A13: 区区无小事
  • A14: 社会
  • A15: 今日警讯
  • A16: 好人365
  • A17: 特别报道
  • A18: 综合
  • A19: 云山论见
  • A20: 今日健康
  • A21: 今日健康
  • A22: 国际新闻
  • A23: 体育新闻
  • A24: 体育
  • A25: 娱乐新闻
  • A26: 竞彩专版
  • A27: 天天福彩
  • A28: 体彩闲情
  • B1: 时时财经
  • B2: 证券
  • B3: 公司
  • B4: 金汇理财
  • B5: 广告
  • B6: 银行/保险
  • B7: 精明眼
  • B8: 汽车周刊
  • B9: 汽车·试驾
  • B10: 汽车·新车
  • B11: 商周刊
  • B12: 悦读纪·影响
  • C1: 特刊
  • C2: 特刊
  • C3: 特刊
  • C4: 特刊
  • C5: 特刊
  • C6: 特刊
  • C7: 特刊
  • C8: 特刊
  • C9: 特刊
  • C10: 特刊
  • C11: 特刊
  • C12: 特刊
  • C13: 特刊
  • C14: 特刊
  • C15: 特刊
  • C16: 特刊
  • Z1: 工商广告价目表(周一至周四)
  • Z2: 工商广告价目表(周五)
  • Z3: 工商广告价目表(周六周日)
  • Z4: 工商广告价目表(特殊规格)
  • Z5: 版花广告价目表
  • Z6: 社区报广告价目表
  • 信息时报
  • 新林和
  • 家园
  • 幸福车陂
  • 石牌百姓事
  • 天河智慧城
  • 新员村
  • 家在岭南
  • 猎德
  • 瑞宝人
  • 南石风采
  • 平安海珠
  • 阳光前进
  • 激情龙洞
  • 幸福沙东
  • 新凤阳
  • 新滨江
  • 素社家园
  • 西关逢源
  • 赤岗特刊
  • 昌岗纪事
  • 幸福金花
  • 绿色天河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