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9: 家居空间
  • 智能门锁“太智能”面临市场考验

      □信息时报记者 王颖婷    “小黑盒”一靠近就能自动开锁、未录入的陌生指纹及照片也能顺利开锁、开锁用的感应卡片放在包里就能被复制......这些曾经出现在特工电影中的情节,目前也出现在了智能门锁中。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智能门锁的风险监测,并对监测发现的风险发布了安全消费警示。自2001年国内第一把智能锁面世以来,截至2018年6月,智能锁品牌已经扩展到1500个以上,直逼传统机械制锁行业。门锁作为家庭中的第一道防线,智能锁的安全性显得至关重要。到底智能锁是方便了用户还是方便了不法分子?多名业内人士提出了智能锁企业需更改重启机制、增大指纹识别像素点、升级加密技术等对策。中国智慧人居产业促进会秘书长陈军称,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意识到了诸多风险,摸索找到了相关的解决方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因智能锁属于新行业缺乏经验可参考,所以还需时间和市场来检验。  据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1月6日报道,此次监测从线上线下采集了38个品牌、40款型号的智能门锁产品,涉及的标称产地有广东、浙江、福建等7个省市。监测了识别方式安全、信息安全、电子安全和功能安全的17个项目。通过广州的国家通用电子元器件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称检验中心)的实验发现,被采集的40批次样品中,存在“小黑盒”干扰开锁、指纹识别缺精准、人脸识别被照片开启、卡片开锁易复制、远程控制信息易泄露的五大方面风险。该检测结果一经发出,引起消费者的强烈反响,对于智能锁的安全性众说纷纭。记者对此采访了多名业内人士,对智能锁的风险原因进行剖析并为广大用户提出了使用建议。  风险1:“小黑盒”干扰下自动开锁  根据报告,检验中心在40批次中发现,6个批次能被特斯拉线圈打开,占比达到了15%。现行行业标准GA374-2001《电子防盗锁》规定,电子防盗锁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要能够抵御住50V/m的电磁场干扰。而检测中心发现,“小黑盒”已经达到1000V/m,超过行业标准20倍。即使智能锁已经达到行业标准,也有被“小黑盒”干扰的风险。  前段时间,关于用“小黑盒”开锁的视频风靡网络。记者在网上看到,视频中将“小黑盒”靠近智能锁,部分锁便会自动打开。据了解,“小黑盒”名为特斯拉线圈,可以在短时间中发出强电磁脉冲,被誉为“人工闪电”。“小黑盒”在靠近智能锁时,通过强磁场来干扰门锁的电子元器件,使其死机重启,而部分智能锁在重启后会自动开启。  针对“小黑盒”干扰自动开锁的风险,记者采访了欧瑞博智能家居技术人员王小姐,她表示:“特斯拉线圈之所以能打开智能锁,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智能锁的重启机制,有的门锁在受到干扰时,重启机制会先开锁然后再锁住,所以在开锁阶段,便能打开门锁;二是门锁的控制方式存在缺陷,容易受干扰而被开锁”,谈及如何避免此问题,他告诉记者:“欧瑞博采取了三种方法,一是优化智能锁重启机制,重启后跳过开锁阶段,直接锁住;二是采用更复杂的信号进行控制,可有效避免干扰导致的误触发;三是优化电子元器件,从根本上提高抗干扰性”。  安朗杰中国区总经理朱道明还提出了另一个方法,旗下西勒奇智能锁还通过运用整块金属背板来抵御“小黑盒”的干扰,他说:“整块金属板达到一定厚度能屏蔽电磁波,可以极大概率抵抗干扰”。  专家提醒:消费者尽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智能锁。  风险2:陌生指纹能开锁  此次检测中,部分智能锁在识别区域贴上胶带后,可以用陌生指纹开锁。检验中心人员表示,40个批次样品共有36个批次具备指纹开锁功能,10个批次样品存在高风险。而存在高风险的智能锁普遍不能识别非指纹图像,即如果锁上有异物(如头发丝、金属丝、胶带)、裂纹干扰并成功开锁后,门锁将会记住异物和裂纹的图像,作为下一次开锁的识别部分。  记者在淘宝上浏览智能锁产品看到,指纹识别开锁已经成为智能锁主流开锁方式之一。对于指纹开锁的安全性,朱道明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其实用户使用指纹开锁时,每次手指的按压力度、角度等有所不同,如果想保持高识别率,一是使用大尺寸感应区域的指纹模块,但是成本高昂;二是在录入指纹时同个手指多次录入,就像苹果手机iphone的指纹录入一样,缺点是时间长、体验感差;三是调整指纹模块软件,增大指纹识别时可通过的差异比例,此方案便宜又快捷,部分智能锁厂家都采用此方法,但出现了陌生指纹也能开锁的问题”,他介绍称,有些厂家通过设计算法软件来检测到假指纹部分,在保持便利的同时保持了安全。  中国智慧人居产业促进会秘书长陈军透露,以前智能锁市场上的指纹识别模块大部分是176*176像素点,而现在部门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160*160像素点的识别模块。他说:“指纹识别多数是通过比对特征点的方式开锁,在缩小像素点后,只需要符合10来个特征点就能开锁,安全性随之降低。”目前,消费者在购买智能锁时需注意指纹识别模块的配置,并在使用时注意保持模块的清洁度。  专家提醒:消费者需选择配备大面积、高像素指纹识别模块的智能锁,并在使用时定期清洁识别模块,能提升指纹识别功能的安全性。  风险3:  人脸识别被照片开启  据了解,在监测智能锁中普及度不高的人脸识别系统中,也发现了“高风险”。据央视新闻公布的检验中心监测数据,40批次中仅有4批次样品具备人脸识别功能,不符合率达100%。检验中心人员称,4批次智能锁无法分别真实人脸与照片,录入用户多角度的照片,就可以开启智能锁。  据悉,人脸识别并不是一个新技术,已在手机、银行、酒店、公共场所运用得非常广泛,那么为什么放在智能门锁上就出现问题呢?就此,朱道明表示,在智能锁领域,目前人脸识别还属于“新兴事物”,现在出现的风险,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使用2D识别技术、不使用3D识别技术造成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认为智能锁开通人脸识别显得有些“鸡肋”:“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区别并不大。人脸识别还会加快电池使用速度,其耗电量是指纹识别的上百倍。而在智能锁这种要求低功耗的应用场景中,用户需要对门锁频繁更换电池或者充电,体验感会大打折扣,还需考虑增加的使用和维护成本”,他说,如果是具有生物识别能力的人脸识别,通常会使用红外线或激光作光源,利用对特定器材来采集人脸,一般使用照片是无法验证通过的。但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需经历技术学习和供应链成熟的过程,时机尚未成熟,此技术安全应用到智能锁上还需要一定时间。  专家提醒:因为智能锁的人脸识别功能不够成熟,暂不建议消费者购买带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锁。  (下转B10)

  • A1: 头版
  • A2: 要闻
  • A3: 要闻
  • A4: 焦点
  • A5: 要闻
  • A6: 要闻
  • A7: 广州
  • A8: 人物
  • A9: 人物
  • A10: 广州
  • A11: 区区无小事
  • A12: 广告
  • A13: 见咩讲咩
  • A14: 综合
  • A15: 广东
  • A16: 中国
  • A17: 云山论见
  • A18: 国际新闻
  • A19: 国际
  • A20: 体育新闻
  • A21: 体育
  • A22: 竞彩专版
  • A23: 天天福彩
  • A24: 体彩闲情
  • B1: 时时财经
  • B2: 财经/产经
  • B3: 证券
  • B4: 金汇理财
  • B5: 业界
  • B6: 家周刊
  • B7: 地产·综合
  • B9: 家居空间
  • B10: 家居
  • B11: 家电
  • B12: 娱乐新闻
  • B13: 娱乐
  • B14: 红人馆
  • B15: 娱乐
  • B16: 美食馆
  • C1: 新东莞
  • C2: 关注
  • C3: 楼市
  • C4: 楼市
  • C5: 金融
  • C6: 时政/社会
  • C7: 镇街
  • C8: 综合
  • D1: 新佛山
  • D2: 广佛一家
  • D3: 广佛一家
  • D4: 广佛一家
  • D5: 广佛一家
  • D6: 广佛一家
  • D7: 广佛一家
  • D8: 优悦生活
  • Z1: 工商广告价目表(周一至周四)
  • Z2: 工商广告价目表(周五)
  • Z3: 工商广告价目表(周六、日)
  • Z4: 工商广告价目表(特殊规格)
  • Z5: 版花广告价目表
  • Z6: 社区报广告价目表
  • 信息时报
  • 家在岭南
  • 新林和
  • 猎德
  • 幸福车陂
  • 家园
  • 新员村
  • 天河智慧城
  • 石牌百姓事
  • 瑞宝人
  • 南石风采
  • 平安海珠
  • 阳光前进
  • 激情龙洞
  • 幸福沙东
  • 新凤阳
  • 新滨江
  • 素社家园
  • 西关逢源
  • 赤岗特刊
  • 昌岗纪事
  • 幸福金花
  • 绿色天河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