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12: 周公馆
  • 内心没有安全感的人,很难从恋人身上感觉到安全

      翠红  答问  问:我和女朋友谈了大半年了,她对我很好,我也爱她,不过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始终不能理解。第一是刚谈恋爱的时候,微信上经常有人向她示爱、表白,同事、朋友、同学、老师,什么人都有。她好像不懂得拒绝人,有些男的调戏她、威胁她,她很厌烦也不删除。为这些事我们闹了几回矛盾,我说不理解她为什么要和这些人聊,她说不好说(不)。闹的次数多了,她现在基本不聊了。  第二是她到现在仍然在所有社交媒体上和初恋互相关注,倒是看不出来有什么联系。她和初恋的老婆是闺蜜,参加了她的婚礼。上个月初恋的小孩满月,邀请她吃满月酒。她没告诉我,看到手机里的信息才知道。她担心我吃醋,说要不你也去吧,我知道她是客套话,不是真愿意我去,后来她一声不响地就去了。她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呢?  我是打算和她结婚的,可是老觉得她心里还有别人。前面说那些只是我的感觉,未必是真的,但我担心她会不会将来喜欢上别人,伤我的心。  答:我们大多是根据自己的经历、经验来看别人的思想、行为,别人和我们不一样时,就得放下自己,进入他(她)的世界,用对方的眼睛来看世界。你在猜测女朋友可能不懂拒绝人,你很聪明,你只是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不懂拒绝别人,而且照你的说法,明明是些“渣男”。  有些人出生在父母不允许孩子拒绝的原生家庭里,他们要求孩子绝对地照他们说的做(所谓听话),孩子拒绝就会挨打,往死里打。因为他们的自尊像个肥皂泡一样,十分脆弱,被拒绝,哪怕是拒绝一件小事,他们的肥皂泡也会破裂。我见过有两岁幼儿走不动路,母亲在街上毒打加语言暴力后,扔下小孩就走了,幼儿在后面撕心裂肺地哭着喊妈妈。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人,只要对方没有使用特别恶劣的语言和行为,在大部分时候都不会拒绝别人,再厌烦都要陪着聊下去。信中没有谈到女朋友平素的行为习惯,我不能断定她的情况,但是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些人被原生家庭严重伤害过,以至于不懂拒绝别人。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是不是觉得心疼,想更好地爱她?  你谈到她和初恋互相关注,她又和初恋的老婆是闺蜜。一般情况下,女性和前任如果还有情愫存在,不大可能和前任的老婆是闺蜜。如果她们是闺蜜在先,之后闺蜜才和她的前任恋爱、结婚,正常情况下一定是事情已经放下了。要心理比较反常的人才可能既对前任怀有特殊感情,又和他老婆做闺蜜。既然她闺蜜都不介意他们的过去,结婚、生子全部热情邀请,处于同样位置的你,为什么这么在乎呢?  这就要说回来,说到你。你似乎从恋爱初期开始,一直在不断地查女朋友的手机。我们暂不讨论该不该翻手机这个道德问题,只谈心理上,这个行为说明你缺乏安全感。一般人查伴侣手机是感觉出现了异常以后,你在谈恋爱初期就有查手机的需要,一是安全感很缺乏,二则潜意识里有可能你在等着查出问题,也就是说,你在期待着背叛来临。那么,安全感缺乏可能不是由现任女友带来,有可能与你成长的原生家庭以及你在社会中的经历有关。你需要回溯童年的经历,那些印象深刻的事件中,主观上你是否感觉到父母的爱不稳定?他们的爱是不是有条件的?当你不能满足那些条件时,他们会拿走爱?同时还需要理清过去的情感经历、人际关系经历,看看你所想象的背叛是不是来自这些家庭之外的经历。如果自己内心没有安全感,女朋友很难让你感觉安全。  女友悄悄一个人去吃满月酒,我也认为不是好的处理方式,从头到尾都用回避来处理,不是好的解决办法。你对这事的分析很对,她瞒着你是怕你吃醋,不想和你起争执。据你说来,为了她聊天你们吵过好多次,为了她的初恋也吵过不少。我想,既然她不大懂拒绝人,可能在处理亲密关系上也没有太多好的办法,也许息事宁人就算了。你们可以互相倾诉创伤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相互了解,既疗伤又增进感情。  翠红简介:  文学硕士,2009年获心理咨询师资格,长期从事文学、心理学跨学科研究,专注于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超个人心理学学派。为多家媒体文体版撰写情感分析专栏文章多年。  读者如有情感方面的咨询,可发送至 xxsbfkb@163.com

  • 如何平衡无条件的爱和自身心理需要

      往期已经谈过要求伴侣无条件爱自己的误区,无条件的爱还有一个很多朋友遇到过难处理的方面:无条件的爱是无条件满足对方的需要吗?那么自己的需要怎么办呢?  无条件的爱,一般用在父母对子女,无条件接纳、爱子女的一切,幼儿由此获得充足的爱和安全感,得以成长为人格饱满的心理健康的人。还有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在无条件接纳的基础上,给予无条件的爱。伴侣之间无条件的爱,很难说是完全无条件的。一个人爱另一个人总是有一定的要求,即使是灵魂相遇式的爱,双方都有灵魂是前提,本质相遇是另一个前提,没有灵魂和相遇,怎么爱呢?在相爱的基础上,才存在有无条件爱对方的可能。要做到对每个人施予无条件的爱,那几乎是成神的要求,人生有限,我们把自己打磨成神太花时间,没有必要。  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个体,双方各有心理需要时,要对自己和对方的需要加以平衡,并不是以一味满足对方需要为无条件的爱。千依百顺不但有为人做代理父母的嫌疑,而且容易使人厌倦。试想一个唯唯喏喏、没有自己想法的人,他(她)是很乏味的,缺少性格魅力。能够兼顾双方的需要背后隐藏着对心理健康的要求,即个体要有坚定而稳固的核心,在自我力量强大的基础,能够灵活多变地适应环境,从而有力量满足伴侣的心理需要。  前一阵微博上讨论是否原谅家暴的父母,不少人提到很多父母不合格。在原生家庭普遍存在或大或小问题的现实生活中,自然成长为心理力量强大并且能自由地满足伴侣需要的人,少之又少。做不到怎么办?探索、了解自己,明白局限、限度在哪里,允许自己做不到,允许在做不到时退出。赌博、吸毒、家暴之类原则问题不存在无条件接纳,需要平衡双方需要以及衡量自己心理力量的是一些普通问题,如由于婚姻出现了危机,一方出轨,同时相互之间仍然存在爱,这时候就没有标准答案,要去平衡、衡量。又如配偶中一方父母长期卧病在床,配偶看护多年无经济收入兼事实分居,这时力量不够的不必勉强,不必被道德绑架。  经常有人抱着"爱我就要给我无条件的爱"的想法,当对方不能按照希望的方式来爱自己时,强求无条件满足自己的要求。其实这是爱的方式的问题,双方经过有效沟通,通过谈判、协商、互相妥协,通俗地说各自退让一步,能够解决。此时要允许对方保持现状,这是无条件接纳,而“允许”本身,就是爱。

  • 排队烦了看看身后后面的队伍越长,就越不愿意离开

      排队是一件很烦的事,那么怎么才能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呢?专家说,回头看看身后,感觉会好很多!  香港的消费心理学专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在排队中途决定是去是留时,排在身后的人数起着关键作用。虽然理论上来说,决定等待时间的是前面有多少个人,你后面排的是15个人还是50个人,对你的等待时间没有任何影响。然而,专家观察发现,对于排在队伍前面的人,他后面的队伍越长,就越不愿意离开。专家认为,这一有趣的排队现象来源于人们的“向下兼容”心理,即跟不如自己的人比较,会更让人平心静气。  所以,当我们排队烦了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向下兼容”效应,看一下身后那么多人,想想自己比他们更接近终点,你会就会多了几分耐心。  此外,排队不可避免时,还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来减少焦躁。比如带上电脑处理一些工作,带上图书、手机看一些视频或听音乐等。充分利用好时间,注意力不集中在等待的时间上,焦虑和不耐烦的情绪也会相应减少。  也可以调整期望值。比如吃饭排队时想想很快就可以吃到美味的饭菜了,等车的时想想很快就可以回家见到家人了,这样整个排队过程就会被期待心理占据而不觉得太烦躁。

  • A1: 头版
  • A2: 要闻
  • A3: 焦点
  • A4: 要闻
  • A5: 事件
  • A6: 一追到底
  • A7: 广州
  • A8: 广州
  • A9: 广州
  • A10: 见咩讲咩
  • A11: 今日警讯
  • A12: 社会
  • A13: 出前一盯
  • A14: 中国
  • A15: 好人365
  • A16: 云山论见
  • A17: 今日健康
  • A18: 国际新闻
  • A19: 国际
  • A20: 体育新闻
  • A21: 体育
  • A22: 竞彩专版
  • A23: 天天福彩
  • A24: 体彩闲情
  • B1: 时时财经
  • B2: 财经/证券
  • B3: 投基
  • B4: 金汇理财
  • B5: 银行保险
  • B6: 产经
  • B7: IT
  • B8: 游周刊
  • B10: 学周刊·综合
  • B11: 匠心说
  • B12: 周公馆
  • B13: 品弹
  • B14: 娱乐新闻
  • B15: 娱乐
  • B16: 娱乐
  • Z1: 工商广告价目表(周一至周四)
  • Z2: 工商广告价目表(周五)
  • Z3: 工商广告价目表(周六、日)
  • Z4: 工商广告价目表(特殊规格)
  • Z5: 版花广告价目表
  • Z6: 社区报广告价目表
  • 信息时报
  • 新林和
  • 家园
  • 幸福车陂
  • 石牌百姓事
  • 天河智慧城
  • 新员村
  • 家在岭南
  • 猎德
  • 瑞宝人
  • 南石风采
  • 平安海珠
  • 阳光前进
  • 激情龙洞
  • 幸福沙东
  • 新凤阳
  • 新滨江
  • 素社家园
  • 西关逢源
  • 赤岗特刊
  • 昌岗纪事
  • 幸福金花
  • 绿色天河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