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媒体视角
孩子被打,作为家长,告诉他不要忍气吞声,学会通过一定方式自我保护,是必要的。但自力救济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负面结果,因此,在法治社会,除了一些紧急场合,更多时候自力救济是公力救济不力或不及时的补充手段。对孩子来说,“打回去”不是也不应该成为解决冲突的“常规手段”。遭遇暴力,情况紧急,自己躲避不及,老师、学校也不能及时介入,将“打回去”限定这样的场合,或是合适的。所以,如果您想告诉孩子学会“打回去”,不妨这样说:有小朋友或同学打你,马上报告老师;如果老师不在身边,你又无处躲避,可以“打回去”。 ——检察日报:《如何告诉孩子“打回去”》 倘若信奉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也只是“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不分轻重、抓而不实、庸碌无功,这类“不正确的努力”越多,越容易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越容易影响党风政风。 ——人民日报:《“劳苦”还要“功高”》 品牌受损,并不单单是酒店行业的事情,它还有可能影响到旅游业,甚至影响到城市的形象。所以,这并不是区区小事,也不是被罚款2000元,做做无关痛痒的道歉和声明就能过关。要维护好的市场品质,还是要从内心真正重视起来。在消费者的批评面前,任何自负与自大,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包括摘星降级,也许还包括更多。 ——法制晚报:《问题酒店整改 有效行动胜于道歉》◎木木 辑
-
“见义勇为被罚款”是个伪命题
珠江瞭望 11月21日,一段“饭店老板因踢猥亵男被罚200元”的视频引发关注。对此,深圳龙岗警方回应,15日晚,林某酒后到某火锅店突然搂抱女食客占某,被火锅店老板曾某等人制止,在林某已被控制情况下,曾某再次用脚踢打林某头部。公安机关在肯定曾某见义勇为行为的同时,对他故意伤害行为处以罚款200元。而林某则因猥亵他人被行拘10日。 通过观看视频可知,“见义勇为被罚款”是个伪命题。曾某参与制止林某搂抱女性的行为,当然是见义勇为。但在现场众多食客共同努力下,林某被牢牢摁在地上。曾某随后再次猛踹林某头部,已不再是见义勇为了。警方根据林某家属的反映与指证,对曾某的打人行为作出了处罚。 但也有人认为,根据《刑法》第20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以此来证明“见义勇为无责”,也是经不住推敲的。原因有三:一是,曾某脚踹的并非“正在进行”的不法行为;二是,该法条还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负刑责;三是,警方本来就没有对曾某作出刑事处置,而是行政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不难看出,警方对曾某作出的处罚是最轻的一种。 可见,表扬见义勇为行为与处罚故意伤害行为,可以并行不悖。当然,该事件之所以引发议论,与警方的表扬显得“轻描淡写”有一定关系。这方面,值得警方思考。但是,并非所有见义勇为行为都需要发证书或奖金,就像不是所有先进劳动者都要给个劳模称号一样。毕竟,众人合力制服挑事者的正义行为,生活中很是常见。如果这些行为都要颁奖,那只能证明我们的道德风尚堪忧了。 ◎椿桦 本报评论员
-
火车票无纸化不只是便民
市民论坛 外出旅行,许多人或许遇到过这样的尴尬:明明提前到达火车站,却在长长的取票队伍面前眼睁睁错过进站时间;明明记得出门时把车票放在包里,却在检票口翻遍行李都找不到……如今,随着车票无纸化,这类尴尬将永远成为记忆。 11月22日起,铁路部门将在海南环岛高铁实行电子客票服务试点,并将根据试点情况,逐步在全路高铁及动车停靠的车站、普速列车停靠站推广。实行电子客票后,目前可支持25种身份证件直接乘车,无需再用纸质车票。 作为民众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铁路的每一步改革都牵系民众福祉。从硬板车票、粉纸车票、磁介质车票,到如今的电子车票,一方小小的火车票见证了我国售票科技的进步,也彰显火车票服务功能的强大。 不管火车票的形式如何变化,其作为旅客运输的合同凭证、报销凭证的属性没有变。车票实现无纸化之后,作为报销凭证的无纸化也在推进中。 车票电子化不只是便民,一方面,还折射出铁路发展秉持的环保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对民众高质量出行需要的尊重和满足。 中国铁路从硬板车票到磁介质车票,走了半个多世纪。而从磁介质车票到现在部分线路刷身份证就可进火车站,只用了不到10年。当然,车票全面无纸化还需要时间,对此,我们希望普及的速度能再快一些。 ◎陆玄同 国企职员
-
有趣嘅食物代词(下)
白话广州 广州人中意煲汤,其中有一种汤叫粉葛鲮鱼赤小豆,味道好正嘎。咁点样先可以煲到呢种靓汤呢?嗱,最关键就系要拣到碌靓葛!真系天生我材必有用,粉葛长相虽然木口木面,但胜在有“内涵”,使自己成为一流嘅煲汤料,都算争气。不过,闹人嘅人系唔理你有冇“内涵”嘅,所以粉葛仲系因个“蠢样”而被借用作代词。 “一碌葛咁”、“成碌葛咁”,呢啲声音唔系嚟自街市嘅买卖声,而系闹人、贬人嘅常用词。只要对方表现蠢钝,或做事犯低级错误,都可以成为“煲汤料”。 粉葛因为“外因”而“入选”代词,而另一种食物却系因“内因”而“埋堆”,讲嘅系水鱼。 凡系俾人轻易侵占利益嘅人,通俗叫做“俾人揾笨”,大家会嘲笑为“俾人当水鱼揿”。咁点解系水鱼呢?因为水鱼嘅壳系软嘅,捉上嚟用手一揿,佢身体里面就会出水,大佬,“水”为财呢。 粤语用食物做代词闹人、贬人真系五花百门:嘲笑大龄未婚嫁嘅男女就叫“卖剩蔗”、“箩底橙”;闹人唔用脑嘅叫“食塞米”;闹人去食屎嘅就叫“吔蕉”…… 闹人或俾人闹每个人都在所难免,但用词方面,用一句“粉肠叉烧一碌葛”总比“人体器官加父母”好听得多。咁样唔知算唔算广州街坊语言文化嘅一种文明进步呢?◎阿六 律师
-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