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常做四个小动作可预防脑卒中
信息时报讯 (记者 谢菁菁)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广州白云山奇星药业联合全国近100家连锁药店同时开展“预防中风,立刻行动”大型公益活动,为广大患者提供正确的中风防治知识和药品使用方法,同时提出四个“预防中风”小动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病学科陈晓红教授指出,预防中风要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首先是健康饮食,低糖、低脂、低胆固醇,多一些膳食纤维,新鲜的蔬果;其次,要远离吸烟,吸烟是引起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包括主动吸烟和二手烟;另外,要避免过量饮酒,作息不规律。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坚持四个小动作,即“摇头晃脑防中风、按摩颈部少中风、耸肩防脑梗塞、空抓手防脑溢血”做好日常防范工作。
-
患上急性前列腺及时接受抗感染治疗
信息时报讯 (记者 谢菁菁) 每年10月28日是“世界男性健康日”,在日前家庭医生在线举办的前列腺炎相关防治知识科普活动中,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瞿利军指出,前列腺炎早期症状多,如果发现有发热、寒颤乏力、尿不净等症状,需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据瞿利军介绍,前列腺炎分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需要明确自己属于哪种类型,以免错失治疗良机,以致于造成严重后果。他强调,急性前列腺炎不会自愈,它有很明确的感染表现(如全身发热、寒颤乏力、盆骨区域疼痛、排尿异常),必须进行抗感染治疗。“前列腺炎对精神的危害比对身体的危害更大。一旦患者对自身的状况过于关注,可能导致神经过敏,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瞿利军表示,有时候本来很轻微的症状就会被患者自己无限放大,甚至会引起性欲减退、性功能障碍等方面的问题。
-
精准腹腔热灌注明显改善肿瘤患者预后
信息时报讯 (记者 蒋隽 通讯员 阚文婧)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第二届华南国际肿瘤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全国肿瘤体腔热灌注治疗研讨会上获悉,精准腹腔热灌注技术(HIPEC)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确切疗效,明显改善预后,延长患者总生存期。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报告显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其中腹腔肿瘤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占近50%。更可怕的是,这些恶性肿瘤确诊时或手术后还常常会发生腹膜种植性转移。“它们就像恶性肿瘤会到处逃跑的‘小尾巴’,行踪诡异,无以数计,手术中医生难发现,术后化疗又难以彻底清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崔书中教授介绍道,以前面对已经发生了腹膜种植性转移的案例,临床医生往往束手无策。不过,随着肿瘤热灌注治疗技术的发展,这一状况逐渐改变。 据了解,该技术的原理是,正常组织在47℃条件下能耐受1小时以上,而恶性肿瘤细胞能耐受的温度仅为43℃,如果热疗联合化疗一起使用,那么化疗药物在加温条件下,抗肿瘤作用会明显增强。崔书中教授带领团队攻克瓶颈,实现热化疗技术的精准控温、精确定位以及精准清除,被称为精准腹腔热灌注技术(HIPEC)。 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市300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在推广应用精准腹腔热灌注技术,成功救治了16万余例的肿瘤患者。研究表明,该技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确切疗效,明显改善预后,延长患者总生存期,提高IV期胃癌患者、IV期结直肠癌患者、晚期卵巢癌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10.4%至13%;浅表层膀胱癌在电切术后,加膀胱热灌注化疗可以降低3年无复发生存率13.1%,有效预防复发;治疗恶性腹水有效率在90%以上。
-
《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发布
信息时报讯 (记者 蒋隽) 首部针对中国女性乳腺特征、全面覆盖乳腺癌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随访全路径的《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下称《指南》)于日前发布。据悉,《指南》由卫健委指导,国家癌症中心牵头,组织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历时一年编撰完成。首次明确界定了中国乳腺癌风险人群、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策略、易感基因检测技术、针对民众科普性质的乳腺自我关护。 其中,在乳腺癌的筛查策略方面,提出超声联合X线。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马飞教授介绍,欧美国家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乳腺癌筛查,已将早期发现率提升至80%。国际常规采用的筛查手段是x线(钼靶),因为西方女性跟中国女性的胸不太一样,西方女性主要是脂肪型,中国女性大多是致密型。“打个比方,脂肪犹如‘树叶’容易被‘光线’(x线)穿透,而光线却难以穿透密集的‘枝干’”。因此应采用超声联合x线筛查乳腺癌。
-
华南地区血液病专科联盟成立
-
钟南山:乐观、有追求让人身心更健康
信息时报讯(记者 廖温勃 通讯员 李映勤) 秋冬是慢性病高发的季节,但患者情绪调控对慢性疾病的影响仍未得到足够重视。“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近日,钟南山院士在广东科学馆开展主题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讲座,首次公开为慢性病患者的情绪管理、身心健康指点迷津。 疾病与情绪因素关系密切 “什么是健康?”钟南山在讲座开场时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他表示,人的自然寿命至少大于100岁,但以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则是对健康最大的危害。“慢性疾病是病程长、早期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因此不被患者及医生重视,导致中晚期治疗效果差的疾病。”钟南山介绍,目前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5%,以慢阻肺为例,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十年间增长67%,患病总人数近一亿人。 “健康四大决定因素中,生活方式占60%。”心理平衡、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和早防早治是主要因素,“健康是躯体、精神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钟南山表示,有大量的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长时间处在某种情绪中不能自拔就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充满心理矛盾、压抑,经常感到不安全和不愉快的人,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一着急就喉咙痛;紧张的人则会头痛、血压升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经常忍气吞声的人得癌症的几率则是一般人的三倍。”精神创伤、不幸生活、性格孤独、抑郁、爱生闷气等不良心理与精神因素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而刻意忍受型、紧张焦虑型、喜欢孤独型和较真懊恼型的性格更易患癌症。 生活有所追求者自杀率更低 可见,人体免疫力的强弱与人的情绪和心理压力有很大的关系。乐观的情绪不仅使人生活更积极,还能有效增强免疫力;相反,闷闷不乐、抑郁不振会使免疫力面对疾病时“溃不成军”。即使大众对此都有所认识,但如何能行动起来,驱散“坏情绪”呢? 钟南山借用104岁刘君谦老人的健康长寿秘诀——“三从四得”给大家支招:“‘三从’:心态从宽(情绪乐观、心态平和)、生活从简(饮食有节、作息有序)、运动从水(游泳锻炼持之以恒);‘四得’:食得(食欲正常)、睡得(睡眠充足)、屙得(大便通畅)、行得(能走能动)。” 此外,在一项基于43000名40~90岁受试者的研究中,60%的人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为A组,5%的人没有明确生活目标为B组,35%的人不确定为C组,在进行7年的追踪后结果显示,B组3000人病死/自杀,比A组多一倍,B组心脑血管病较其他组亦多一倍。 “生活有目标,长寿几率高。”坚守医疗一线40多年的钟南山,以自身经历激励在座的听众,透露自己仍追求在两个目标:2020年成立国家工程技术中心、2021年建立亚洲呼吸中心。“向前看的心态才能使人心情舒畅、知足常乐。在执着追求的同时,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才能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