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漫游在伟大故事诞生之地
视野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读书与旅行,常常被联系在一起。有时,我们会不禁对书页背后的故事感到好奇:纳博科夫如何在穿越美国的旅途中写出了《洛丽塔》?爱丽丝·门罗与温哥华这座城市之间,有着怎样深层的联系?日前由未读文化推出的《文学履途》或可以带领你“漫游在伟大故事诞生之地”。 这本《文学履途》,源自《纽约时报》“FOOTSTEPS”专栏。该专栏自1981年开始,让记者、编辑、专栏作家去美国、欧洲和世界其他角落,探寻伟大作家的灵感之地,刊登他们的文学旅行之作——正是这些文章,最终集成了这本书。 《纽约时报》旅行板块的编辑莫妮卡·德雷克为本书写了前言,她这样描述她关于这个专栏的想法:“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装满田野、森林和城市广场的遗物箱,这些景致曾引领我们中的佼佼者创造出流芳百世之作。触摸着这些遗物,我们这些旅行者变成了信徒,会思考他人是如何成为他人,又是怎么创造出那些作品的。我们会四处打量,并情不自禁地思索,这座小山和清晨的雾气是否给过他一丝火花?这个地方对他来说是灵感源泉还是偶然路过?” 比如对于博尔赫斯的仰慕者来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漫步,就是在与他狂热的想象力进行碰撞。博尔赫斯迷恋自己的故乡,尤其喜欢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漫无目的地行走,他曾写道:“在我的梦中,我从未离开过布宜诺斯艾利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巴拉圭路521号,在那里,博尔赫斯不再是一个文学巨匠的名字,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居民。这是一个摄影工作室,当地居民依然会来这里拍护照和身份证件照片。如果你仔细看橱窗里的三十几张人像,第一排右数第四个,就是博尔赫斯。照片中的他,眼神里依然透着疑惑,仿佛这个世界对他来说过于陌生,他只能去创造他自己的世界。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作家和他们结下不解之缘的地方等待着你来拜访,如爱丽丝·门罗与温哥华,她令自己的形象如此深刻地映入一个城市,但她本人却从未真正地沉浸于其中。菲茨杰拉德与法国里维埃拉海岸,他在那里写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那里也见证了他的追求与幻灭。杜拉斯与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这位法国作家在少女时代与一个中国男人的恋情,让她一生不曾忘记。 这样的文学游记,探寻了一个作家的个性、作品与其周遭环境之间的关系,它们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重新看待这位作家和他的缪斯之地。
-
那些学校里不曾教过的人生课题
潮流 理想的工作、称心如意的爱情无法凭空获得,掌控情绪、感悟幸福也不能盲目摸索,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的人生课题。 阿兰·德波顿是人们口中的英伦才子,他擅于从哲学、美学、心理学等角度审视生活中的现象。2008年,阿兰·德波顿与英国泰特美术馆前馆长索菲·霍华斯共同创立“人生学校”这一项目,致力于帮助当代人更好地面对人生、提升修养与情商,为教育事业带来新前景。“人生学校”的项目遍及全球,在巴黎、阿姆斯特丹、柏林等12个城市设有分校,线上有超过380万的高人气关注。同时,项目中汇集了众多资深教育家、权威思想家、知名作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探讨大众关切的哲学命题。学校除了开设课程、制作系列短视频之外,还出版书籍、提供心理学服务,大受欢迎。 迄今为止,“人生学校”已陆续推出近20册书籍,以套系形式呈现,探讨的内容涵盖了工作、爱情、家庭、幸福、精神、物质等议题,文风优美,又富于哲理。日前未读·生活家推出《人生学校》套系图书5册,包括《人生学校:理想的工作》、《人生学校:爱情的真相》、《人生学校:平静的力量》、《人生学校:微小的幸福》、《人生学校:美好的品格》,从中可见,工作、爱情、情绪、幸福、道德——这5项困扰当代人的重要命题,是这套书籍的重点议题。如何扫除障碍确立自己的目标,用自己的喜好赚钱? 如何处理生活琐事,与伴侣更有效的沟通,谱写属于自己的完美爱情故事?如何在颓丧和焦虑中,保持心平气和,实现积极的情绪管理?如何再次发现细节中的闪光和乐趣,使自己被微小的幸福包裹?如何多一份容忍、如何举止自然,做一个强大且善良的人?那些学校里不曾教过的人生课题,可能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
《婚姻中的陌生人》
-
《没有星星,夜不滚烫》
-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