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品酒庄与大单品成企业转型新趋势
信息时报讯(记者 刘芳)近年来,葡萄酒行业进入调整期。我国葡萄酒产量从快速激增的态势转变为逐年下降,但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却不断上涨。有专家指出,在此基础上,国内葡萄酒市场格局产生变化,企业不断往大单品和精品酒庄集中,主打品质与口碑,而很多三四线品牌已经逐渐被市场淘汰。 国产葡萄酒进入调整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9月,我国葡萄酒产量为5.8万千升,产量同比下降10.8%,累计产量44.6万千升,同比下降5.1%。这也并非是葡萄酒产量首次下降。据悉,我国葡萄酒产量在2003年开始出现双位数增长,此后产量呈现快速激增态势,2013年后,葡萄酒产量开始出现波动。从企业销售情况来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8年上半年,14家葡萄酒上市公司营收达435808万元,利润70817万元,分别同比增加4.77%与0.64%。 业内人士认为,2006~2016年,国产葡萄酒经过十年的飞速上涨,加上进口葡萄酒不断进入国内市场,产量已经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目前行业进入调整期,正在处理结构性过剩问题。 “国产葡萄酒行业调整的重要原因在于消费者观念变化。过去的市场对消费者的培育不强,而随着葡萄酒教育越来越普及,消费者对产品各方面要求更高。”葡萄酒专家陆江表示,整体而言,葡萄酒消费和生产逐渐趋于优质化、高端化,部分小品牌及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正逐步退出市场,新的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市场优势往大品牌靠拢 进过行业自身调整,市场优势逐渐往大品牌集中靠拢。陆江表示,从现在国产葡萄酒市场格局上来看,张裕、长城等大的国产葡萄酒企业在市场占据了很大份额和主导地位。一些小型国产葡萄酒品牌,如品质不太好、规模不大、没有创新等酒厂,随着市场变化逐渐被淘汰。 以长城为例,据其官方数据,截至9月29日,长城葡萄酒的销售额已经超过2017年全年总体销售收入;张裕2018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张裕实现营收28.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1%,净利润为6.35亿元。 葡萄酒评论员杨征建表示,国产葡萄酒阵营是大牌集中加长尾精品格局。销售额前十的企业出现了强分化,前3名和其他企业差距拉大。如张裕2018年上半年的营收就占14家葡萄酒上市企业同期总营收近65%。 “我对国产葡萄酒市场仍是比较乐观,国内很多企业里面沉淀了很多好的人才,其次市场都在积极应对变化,其中长城、张裕两个国产巨头企业的销售数据还是很不错的。所以,未来我对这块市场是很看好的。”陆江说。 精品酒庄与大单品助突围 对于国产葡萄酒的总体趋势,陆江进行了总结:一方面是精品酒庄针对精准受众,以品质为基石打造市场;另一方面,大品牌做大单品,集中力量把品牌提升上去。 长城葡萄酒总经理李士祎表示,过去长城产品线混乱,子品牌定位模糊,需要梳理。而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就是产区和产品,围绕产区打造超级产品才能更具有竞争力。张裕方面也表示,从去年年底公司提出“聚焦高品质、聚焦大单品、聚焦中高端”的三个战略,同时也全面整合产品和经销渠道,目前该战略转型已经实施将近半年。 除了大品牌独占优势,一些新兴的精品酒庄市场也逐渐崛起。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琦指出,中国酒庄酒和精品酒已经初具基础,中国葡萄酒庄、国产精品酒庄的数量在过去20年来增长了407%。在中国酒庄酒最大的产区之一宁夏就拥有酒庄86家。 此外,陆江还表示,随着国产葡萄酒的品质提升,部分葡萄酒酒企也在逐渐的往国门以外发展,尝试国外市场,从无论从品牌、还是市场角度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张裕、长城这些国产葡萄酒巨头在努力做国际化酒业集团。张裕、长城为此各自也收购了很多澳洲、智利、西班牙等地区的名酒庄,慢慢扩展海外的版图。其中,收购的国外名酒庄的酒不单单是销往中国,也有很多是在当地销售和国外销售。”陆江认为,未来国产葡萄酒酒会越来越与进口酒融合,一起共享渠道这也是一个大的趋势。 专家建议 精品酒小而美, 大企业做大单品 杨征建表示,精品酒主要是做小而美的路线,企业需要做到把产品与品质跟国际接轨,生产有专业化分工。在其他国家,99.5%以上的酒庄都只是专业酿酒,销售功能多是外包。因此,国内精品酒庄的利益分配模式还需要改进。另外,大单品不是每个酒庄都可以做的,需要很有实力的企业才可以,因为做大单品需要兼顾种植户、制作工人、销售商人等三个角色,另外大单品还需要具有很稳定的产能。因此,企业选择做大单品,要多方面考量一下。
-
花冠酿酒历史60年成就展在山东开幕
信息时报讯(记者 刘芳)日前,花冠集团 “甲子成就·鲁雅香飘”花冠集团第十七届中华储酒文化节——高端鲁酒高峰论坛暨花冠酿酒历史60年成就展在山东开幕。据了解,2002年花冠集团举办第一届中华储酒文化节,至今已经举办了17年。 活动现场,花冠集团董事长刘念波表示,在企业发展方面,花冠集团构建了白酒、葡萄酒、金融投资和以房地产、印刷为主的其他板块四大事业发展格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刘念波意识到了“三个不匹配”制约了企业的快速成长,即:产能和销量的不匹配、人力资源成长速度与企业成长速度的不匹配、市场营销能力和销售管理能力的不匹配。制定以“四个结构调整”来解决“三个不匹配”的问题,即:人才结构调整、原酒储存量与储存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形成了花冠集团运营管理的“三四理论”。并始终坚持边布局、边突破、边发展的“三边市场发展战略”和“四核工程”等,助推花冠快速成长。 在人才方面,花冠拥有8名国家级白酒评委、4名国家级葡萄酒评委和16名省级白酒评委组成的核心技术团队,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216人的专业技术团队。在品牌方面,花冠集团拥有中华储酒文化节超级IP,以及国花庄、冠群芳、花之冠、曹州老窖、大碗酒五大产品品牌,绽放齐鲁。在文化价值理念的构造方面,集团在原有的核心价值“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酿酒”的基础上,全面升级为“实在认真、创新、担当”的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刘念波还透露,未来两年还将不断优化调整产品结构,2020年开始谋划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