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普京提议签署俄日和平条约
据新华社电 俄罗斯总统普京12日建议,俄日在不设任何前提条件的情况下签署和平条约,并在条约中规定通过谈判解决俄日争端。这一提议出乎日方意料。分析人士认为,普京这一表态意味着日本政府通过经济合作推动解决领土争端的谋划很可能落空。 普京:不是在开玩笑 在当天举行的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上,普京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演讲后说,建议双方今年年底前在“不设任何前提条件的情况下”缔结和平条约。普京还强调,他不是在开玩笑,他认为先缔结和平条约有助于解决两国间过去70年未能解决的问题。 普京所说的问题主要是指俄日领土争端。日本北海道以北的齿舞、色丹、国后、择捉四岛被日本称为北方四岛,在俄罗斯被称为南千岛群岛。这些岛屿二战前属于日本,二战后被苏联占领。日苏两国1956年签署《日苏共同宣言》,结束战争状态,恢复外交关系。宣言规定,双方将继续就缔结和平条约进行谈判,条约缔结后苏联将归还齿舞岛和色丹岛。但此后日本一直主张四岛必须全部归还,导致和平条约谈判陷入僵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继承国实际控制四岛。 与日方立场正好相反 安倍自2012年底重掌政权以来,将对俄关系作为外交重要发力点之一,有意在领土争端问题上取得突破,其对俄外交基本策略是用经济利益换取俄在领土问题上软化立场。除与俄罗斯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外,日本还着力推进与俄在四岛的“共同经济活动”,为促进领土问题的解决做铺垫。日本政府的立场是先解决日俄领土问题再缔结和平条约。普京上述建议的实质是双方搁置领土争议,优先缔结和平条约,这与日方立场正相反。 在日本,北方四岛问题一直是日本政府对俄外交的敏感点和“软肋”,也是安倍政府对俄外交试图寻求的主要突破点。普京这一看上去突如其来的建议让安倍政府颇为尴尬。菅义伟12日在记者会上强调,先解决四岛归属问题再缔结和平条约的日方立场“完全没变”。 日本“经济合作”策略落空? 据新华社电 俄日首脑10日举行会谈,双方刚刚通过了在四岛开展“共同经济活动”的路线图。12日的论坛上,安倍发表演讲时刻意展示对俄外交成果。他回顾了2016年12月与普京在日本长门举行的会谈,强调双方达成的150项合作计划中半数以上已经实现或即将实施,盛赞两国关系“蕴含无限可能性”,并要让这些可能性“全面开花”。 但普京随后当众提出的这一建议显然完全出乎日方意料。据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2日表示,普京提议的意思很明确,“解决领土问题往往要花数十年时间”。俄罗斯副总理特鲁特涅夫13日强调,俄方正主动放慢对南千岛群岛的开发,这是“在等待日本的决定”。 关于俄方的意图,日方有诸多猜测。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普京真实意图何在,这一表态显示俄在领土问题上的立场不会有丝毫软化,不可能做出日方期待的让步。日方以经济利益打开领土争端解决空间的策略很可能落空。
-
国际刑事法院依法“继续工作”
据新华社电 国际刑事法院11日声明,将依法“继续工作”,不惧美国方面就阿富汗战争所涉罪行调查发出制裁威胁。这份声明旨在回应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约翰·博尔顿前一天撂下的狠话。后者声称,国际刑事法院如果开始调查美国在阿富汗所涉战争罪,美方将制裁法院法官和检察官。 表示“不惧阻吓” 国际刑事法院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作为一家法院,国际刑事法院将依照法治的原则和首要理念继续工作,不惧阻吓。” 国际刑事法院根据联合国《罗马规约》于2002年7月在荷兰海牙设立,负责审理国家、检举人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委托审理的案件,有权就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反人类罪和侵略罪指控作出审判,只追究个人刑事责任。美国政府没有批准《罗马规约》,时任共和党籍总统乔治·W·布什2002年宣称不加入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法图·本苏达去年11月要求法院调查阿富汗武装冲突中可能存在的战争罪行。 按照博尔顿的说法,如果美方人员受战争罪调查,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考虑禁止国际刑事法院法官和检察官入境,冻结他们在美资产并在美国法院起诉他们。博尔顿还威胁制裁协助调查的其他国家或个人。 多个大国声援 多个大国声援国际刑事法院。法国外交部发言人阿涅丝·范德米尔发布声明,说国际刑事法院必须能够不受阻碍、独立公正地行使权力。“法国和其他欧洲伙伴支持国际刑事法院,同它合作并从资金方面予以支持。”德国外交部在社交媒体“推特”的账户说:“我们承诺支持国际刑事法院的工作,尤其在它遭受攻击时。” 博尔顿10日指认国际刑事法院对美国和以色列等盟友是“彻底的威胁”,称任何针对美国军人的调查“毫无事实根据且不正当”。美联社报道,国际刑事法院去年11月至今年1月底共收到来自阿富汗的170万项战争罪指认。 设在阿首都喀布尔的“过渡司法协调小组”帮助不少人向国际刑事法院申诉。这一法律团体的成员伊赫桑·卡内认为,一些反政府武装人员被抓获后遭到虐待,获释后加入塔利班组织,更多是为复仇而不是出于意识形态。卡内说:“如果他们觉得获得公道,或许会停止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