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学了,怎样帮孩子收回注意力?
育儿 开学了,为人父母者又要重启“陪读”模式,各种“辛酸”吐槽也开始刷屏: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写作业磨磨蹭蹭,收拾东西总丢三落四……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让万千爸妈头痛甚至抓狂的“毛病”,都是“注意力”的问题。关于“注意力”,孩子的大脑中到底藏着什么奥秘?爸妈该怎么做才能科学系统地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日前,台湾辅仁大学副教授、爱贝睿家长教练黄扬名携新书《天才赢在注意力》现身广州言几又书店,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育儿公开课,给焦虑的父母们支招。 黄扬名是英国约克大学心理学博士,博士师从认知领域奠基者级别的大师、工作记忆模型之父艾伦·巴德利,博士后师从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情绪研究领军人物丽莎·费尔德曼·巴雷特,博士期间,黄扬名的研究项目就包括“什么样的信息会吸引人的注意力”。同时他也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大宝8岁,二宝4岁,在和孩子一路“斗智斗勇”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多动症?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近年,黄扬名在育儿公号爱贝睿开设有儿童注意力、儿童大脑发育课程,期间他发现很多年轻的父母都很关注注意力是因为关注多动症,黄扬名注意到,近年虽然从客观数据看,患多动症或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并不是这样的孩子真的多了,而是因为随着科学养育水平的提升,这些词逐渐被大家熟知,家长在发现孩子注意力问题的时候会及时就医,过去如果孩子真的有这些问题,父母和老师大概只是会认为他们不爱学习,不会认为是他们的注意力有问题。 黄扬名说,孩子是否真的有注意力问题,不是父母在家里就能够确认的,一定要找专业的评估机构协助评估,作为家长,一定不要随随便便给孩子贴上多动的标签。因为注意力的发育有其规律,小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是正常现象,只要没有过于异常的表现,家长就无需担心。黄扬名说:“之所以可以这样说,是基于两个原因。第一,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他的额叶发育还不完全。额叶是一个与注意力十分相关的脑部运作区域,额叶发育不完全的时候,当然注意力就容易受影响;第二,从原发观点来看这件事,试想在远古时期,孩子刚出生妈妈就出去猎物了,如果他不能一直留意外界的变化,就很可能被熊吃掉。所以对孩子来说分心其实是一件有利于生存的事情。” 有时候孩子可能本来没事,一旦被家长贴上了多动的标签,他可能就会觉得,反正我多动,所以我没有办法专心,这样反而对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而对于很多父母焦虑的诸如孩子不能专心写作业等问题,黄扬名认为,这是关于如何提升孩子注意力的问题,其实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引导和训练来加以改善。 专心很重要,太专心也不好?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注意力就是专注力,就是能够专心致志做一件事的能力,黄扬名首先厘清了“注意力”和“专注力”的不同概念。在心理学上,“注意力”其实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有很多细致的概念和分类,涉及大量的脑科学知识,虽然我们平时经常把“注意力”和“专注力”混用,但二者并不是一回事。注意力是一个广义的心理学概念,而专注力则特指人们选择性地专注于某些信息,同时忽略其他信息的控制能力。 黄扬名表示,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越专注,就越好,其实错了。实际上,注意力不仅包括专注力,还包括警觉能力、注意力的转移能力、冲突排解能力。警觉是指我们要能够及时察觉环境中的变化,比如孩子在抄写作业的时候,没有办法发现自己有东西抄错了,就属于警觉能力的不足;注意力的转移是指把注意力转移到该注意的事情上面的能力,比如孩子可能很喜欢看动画片,你怎么叫他都不理你,其实就跟注意力转出困难有关系;而冲突的排解,常常是父母最苦恼的事情,就是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常常会走神,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喝东西,一会儿又要吃东西,无法排除环境干扰,这属于冲突排解能力不足,“冲突的排解就是指,当我们面对很多不是现在该做的事情的信息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办法不受影响,这件事情不仅对孩子来说很关键,对现代的成年人来讲也十分重要。” 黄扬名说,专心固然好,但过于专注却未必好,“太专心很容易累,没办法持续太久。而且当一个人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的时候,会比较忽略周边的事物,无法保持警觉,可能会带来危险。因此引导孩子,让他们懂得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也很重要的,就是怎样恰到好处的集中注意力。” 科学提升孩子注意力,技能学起来 我们正身处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信息太多,速度太快,对我们的注意力提出很大挑战。如何科学地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黄扬名建议,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父母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不打扰。爸爸妈妈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喜欢告诉孩子你要做什么事。比如孩子在写作业,妈妈过来问他你要不要上一下厕所。一直打断孩子,对其注意力发展是非常不好的。 善用孩子的偏好。孩子有时候会觉得无聊,家长要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东西,比如说孩子喜欢玻璃,就把玻璃安排在跟他玩的游戏当中,他会比较有兴趣。 适时给予鼓励。如果孩子展现出了注意力良好行为,可以给他适度的奖赏,给他一个拥抱,或者口头称赞他,表扬他。 不要让孩子暴露在强感官刺激下。很多手机视频、游戏其实都不适合孩子观看。 环境不可过多干扰。尤其是6岁前的孩子,抗干扰能力比较弱,更需要父母营造无干扰的环境。比如孩子在家里读绘本,可是家里非常乱,或者有些玩具随便碰一下就会发生声音,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不要轻易妥协。一旦跟孩子约定好了,全家人要一起配合,原则一致。 此外,黄扬名特别推荐用冥想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很多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冥想对几乎所有的心智能力都有证明影响,例如,会提升人的记忆力和幸福感,当然还会提升创造力和注意力。”黄扬名在书中介绍,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有学校把冥想纳入课程规划,因为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孩子非常需要“能够安静的力量”,也就是要能够不受外在影响,做自己。“父母在家需要花一些心思,才能帮助孩子联系冥想,第一是要营造适合冥想的环境,第二是按部就班的引导孩子,可以从让孩子察觉自己的呼吸开始,冥想除了对孩子有帮助之外,对成年人也有好处,可以帮助我们沉淀下来,不要总是被动接收外界的信息。每天花20分钟,让自己充一下电,是非常值得的。”
-
《苏菲的哲学课:哲学家父亲写给女儿的30堂哲学启蒙课》
-
《思维的艺术:如何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
《会动的相对论:一张卡片发现爱因斯坦的神奇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