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海区九江女龙摘得一金一银
□信息时报记者 邱作霖 见习记者 许月映 通讯员 梁平 8月25日,第18届亚洲运动会龙舟赛项目拉开序幕。经过两天激战,中国女子龙舟队分别在200米与500米直道竞速赛上摘得一金一银。这支精英队伍的成员全部来自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龙龙舟俱乐部。 “潜伏”8载一战成名 26日,在雅加达亚运会龙舟赛女子500米竞速赛中,中国女子龙舟队以0.304秒的微弱差距不敌朝韩联队,获得银牌。此前一日,她们已经夺得了女子12人200米项目的冠军。 颁奖台上,中国队成员站在亚军的位置,看着国旗缓缓升起,表情复杂。此刻,董爱丽跟所有队员一样,都只想着一件事情:为什么就差那么一点,只差那么一点,她们就能为中国再争一金了。在颁奖仪式、大合照环节结束后,她们终于没忍住哭了起来。 虽然拿下了一金一银的好成绩,但对于她们来说,有遗憾。 “集训的128天真的很辛苦,而且我们与朝韩联队只差不到一秒。”董爱丽眼中闪烁着泪光。“我们等这场亚运会等了八年,当然想做到最好。”23岁的宋艳冰为了这一天一直在努力训练。 今年3月,九江龙龙舟俱乐部女子龙舟队参加了亚运会国家代表队的选拔。这支队伍的成员年龄最小的才21岁,年龄最大的已经51岁了。8年前,她们在500米项目上输给了肇庆队,错失了代表国家出征亚运的机会。4年前,仁川亚运会上,龙舟项目没入选比赛项目,她们只能默默接受。“卧薪尝胆”8年后,她们终于在今年亚运会国家队选拔赛中以6次成绩第一的优秀表现脱颖而出,代表国家龙舟队出征亚运会。 128天,瘦了10多斤 从4月初一直到比赛前的128天,队员们先后在俱乐部、省训练基地、辽宁本溪等多地进行封闭式密集训练。“几个月来没有休息过一天,一直在训练。”宋艳冰谈起这段时光仿佛还像是昨日发生一样历历在目。“每天都要进行长达6个小时负重体能训练。”宋艳冰表示,负重划就是其中一个重点。训练时,教练会在船尾上拉上一只大桶。“桶里面灌满了水,沉在水里。刚开始,我们就算用尽力气都完全划不动。”经过好几天的练习后,桶终于被她们“拖起来”了。“我们拖动了桶以后,就开始往里面塞石头。当我们又挑战成功以后还会放更重的东西进去,最后把最吸水的毛毯都丢进去了。”队员在这样大强度的练习下,速度逐渐变得越来越快。 除了练习速度,团队协调也是训练的重点。“我们隔一天就会进行‘有氧划’,通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划龙舟,来训练团队的配合度、默契度。只有默契度高,龙舟才能走得更快。”董爱丽为了加强自己的耐力,更是每天给自己额外加30分钟的慢跑或者快步走。“因为年纪大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肺活量,不给团队拉后腿。” 她们在训练期间,拼尽全力,全身心放在了赛前准备,无论有什么困难都无法阻挡她们的前行。为了不影响团队进度,潘惠珠在本溪训练期间,公公因重病去世,她还是咬牙继续坚持,带着愧疚与悲伤忘我训练。宋艳冰腰肌拉伤仍然坚持训练了一周,直到疼得站不起来了,她才去了医院。为了避免药物检查出现问题,她选择了保守治疗,通过电疗、扎针来进行恢复。“扎针真的特别疼,扎好多地方,每次扎完针我的腿全麻了。”没休息多久,她又不顾教练的劝阻,一头扎进训练。“绝对不能落下。” 从训练到比赛结束,宋艳冰整整瘦了8斤。“我们有队员瘦了10多斤。”董爱丽在谈到取得的成绩时说,“奖牌的重量,汗水可以称出来。” 10多个小时 只有苹果与面包 23号晚,中国女子龙舟队前往印尼雅加达准备迎战。在长达10多个小时的路程中,只有苹果与面包陪伴着她们,飞机餐等其他食物坚决不能碰。教练区俭安表示,运动员的检查很严格,所以饮食一定要十分注意。队员们也十分严谨,到了印尼以后,基本只吃米饭,其他东西都很少吃,甚至连饮用水的选择都有严格要求。“因为我们担心水土不服造成身体不适,所以每天只是啃白米饭。”宋艳冰表示,她们都不管米饭好不好吃,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就可以了。“陈雪(队员)可以吃上四五碗,因为真的是饿。” “你说结果满不满意,我相信队员们都是不满意的,但我们确实是尽力了,划出了128天训练以来最快的成绩。”董爱丽与宋艳冰深有同感。 “亚运会的比赛结束后,我们就把一切归零,重新调整自己再出发。”宋艳冰表示。接下来的几个月,她们还将陆续参加广东省少数民族运动会龙舟项目比赛、世界杯龙舟比赛以及亚洲龙舟锦标赛等大赛,迎接新的挑战。“吸取教训,要做得更好。”队长梁丽平说。
-
佛山8个加氢站开工
8月29日,由佛山市住建局主办的2018年佛山市加氢站联合动工仪式在禅城区国联氢能技术有限公司塱沙路加氢站举行,佛山的8个加氢站项目正式宣布动工,并于2018年底全部建成投产运营。此外,佛山市政府计划在2018-2019年投入氢燃料电池公交车1000台、建成加氢站28座,推动佛山市氢能源汽车行业做大做强做优,走在全国前列。 8个加氢站项目顺利动工 记者在现场获悉,此次联合动工建设的的8个加氢站包括顺德区兴顺家氢气站、南海区瀚蓝松岗禅炭路加氢站,禅城区塱沙路加氢站、高明区的国联氢能更和镇加氢站等分布在全市五区。 而本次第一批8个加氢站项目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从立项、设计、安全审查、建设审批等前期工作,离不开各区政府攻坚克难,敢于创新。通过积极引导央企、国企、民企多元化主体参与建设,实现加氢站与加油站、加气站“三合一”的捆绑建设创新模式,并打通行政审批通道,出台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克服了项目审批时间长,项目用地难以落实等困难,使得8个加氢站项目顺利动工。 据悉,今年4月初,佛山市发布了5区的加氢站建设规划,指定由市住建部门作为加氢站建设管理的运用监管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加氢站的建设、整体规划、经营许可和行业监管等工作。目前,佛山市住建部门经过借鉴和研究国内外的加氢站建设审批经验做法,出台了国内首套加氢站建设审批程序。 加氢站建设获政府大力支持 氢能源汽车产业是新兴产业,离商业化运作还有一段距离,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和培育。今年以来,各级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为加氢站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并研究通过省级财政补贴资金支持加氢站建设;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佛山市2018-2019年加快氢能公交车和纯电动公交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对加氢站建设给予大力补助;南海区也制定了《南海区促进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运行扶持办法》,对加氢站实施加码补贴。 佛山市长朱伟也表示,佛山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加快氢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全国建立健全完整配套的氢能源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体系,推动佛山氢能源汽车产业全链条聚合,形成与整车生产能力相匹配的系统配套能力。此次佛山市加氢站联合动工仪式的启动,对推动我市氢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也将对全国加氢站建设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那么零排放、无污染的氢能源汽车如何投入到公共交通、物流等领域应用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加氢站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制定有竞争力的加氢价格。佛山市副市长、佛山对口帮扶云浮指挥部总指挥许国表示,未来佛山将探索在加氢站内制取氢气,并争取将氢气成本下降到每千克30~40元。 信息时报记者 邱作霖 吕官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