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殊孩子可优先入读普通学校
信息时报讯 (见习记者 庞泽欣 记者 梁健敏 通讯员 穗教宣) 特殊儿童家长注意了,以后孩子入学将会得到更好的教育服务。昨日,广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广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下简《二期计划》),明确2020年全市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全市建成融合教育实验幼儿园20所、资源教室165个。各区至少建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至少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开设职高部或1所普通中职学校开设特教班。初步建成具有广州特色的特殊教育课程资源库及IEP(个别教育计划)资源库。 特殊孩子按四种形式分类入学 自2014年以来,通过实施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广州市特殊教育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二期计划》明确了当前至2020年期间广州市特殊教育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首次提出以普通学校为特殊教育发展主阵地,优先采用普通学校就读的方式,并对特殊教育四种安置形式(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及送教上门)明确分级分类。对能够适应普通教育的轻、中度残疾儿童少年,优先安排就近或到指定的具备条件的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对能够适应特殊教育的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安置到特教班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对到校就读有困难的重度或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送教上门。送教上门实施分类管理,对重度残疾学生,由各区教育、康复机构统筹安排教育资源,街道和残联配合提供送教上门、远程教育、基本康复指导等服务;对极重度残疾学生,以街道和残联提供定期康复训练服务为主。 2020年建学前融合幼儿园20所 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积极探索学前阶段融合教育运作模式,每区每年新增2~3所融合教育幼儿园,到2020年,全市建立学前阶段融合教育实验幼儿园20所。积极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推动广州市康纳学校等特殊学校开设职高部,明确提出各区至少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开设职高部或1所普通中职学校开设特教班。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条件的残疾考生,适度扩大招生规模,拓宽专业设置,提高培养层次。 构建广州特色特殊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双证上岗”制度试点工作。特殊教育学校及普通学校特教班主要教师享受特殊教育津贴。在绩效工资总量内对承担随班就读任务的班主任、主科(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和其他科任教师分别按照不低于200元/月、150元/月和100元/月标准发放补贴。将随班就读教学与管理工作列入绩效考核内容,提高普通学校承担特殊教育任务的教师工作补贴标准,并扩大发放范围。 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成立市、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逐步建立健全市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评价体系,高质量建设6所国际先进水平特殊教育学校。构建广州特色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及IEP实施模式和标准流程。选择市启聪学校、市启明学校、市康复实验学校、市康纳学校、越秀区启智学校、番禺区培智学校6所学校,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特殊教育学校。
-
省实学生原型电影《中学时代》下月上映
信息时报讯 (见习记者 庞泽欣 记者 梁健敏 通讯员 朱伯东) 昨天,以广东实验中学学子为原型创作的青春成长励志电影《中学时代》举行内部观影会。该片将于9月21日在院线上映。 《中学时代》以省实学生为原型,讲述了一个别人眼中的“坏孩子”造火箭、上太空的故事:2017年插班到省实的高二学生古大路原本一心只想成为篮球特长生,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最冷门的UFO社团。过程中他渐渐迷上了造火箭,为了能亲手做出一支火箭,原本不爱学习的他主动学好了物理、化学、数学。他在同学、老师从帮助下,经过无数次实验失败后,成功制造出飞升过千米的小火箭……2035年古大路成为了登陆火星第一人。饰演男主角古大路的刘帅良,曾在开心麻花系列电影《驴得水》中担任男主角。 据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介绍,影片突出校园电影的文化属性,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影模式弘扬“牢记青春使命,书写人生华章”主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省实”元素贯穿全片,片中大部分取景都在省实四个校区内,不少角色是省实学生、老师本色出演,还有毕业多年回母校参演的校友。 记者观影发现,该片十分写实、接地气。比如男主角在数学课上睡觉被老师提问,靠同桌提示完成回答;女主角在晚自修上小声辅导男主角完成作业;男主角晚上在宿舍用被子盖着头、打着手电筒偷偷干私活……这些电影场景能引起不少省实学生的共鸣。
-
广州特困人员供养可择高享受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黄艳) 广州市城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在广州市低保标准的1.6倍和现行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间择高享受。 昨天,《广州民政局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广州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市政府官网发布,通知明确了广州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目前广州市低保标准为950元,1.6倍低保标准即为1520元;而三无人员供养标准为1721元,也就是说,城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可择高享受1721元的标准。 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明确 哪些人为特困人员群体?通知明确,在该通知印发前已认定的广州市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在社会福利机构供养的政府供养人员、由政府在医疗机构收治的麻风病康复者直接认定为广州市特困人员。该通知印发后申请特困人员供养的,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申请、审核、审批相关工作。 据介绍,申请人及其共同生活家庭成员自申请之日起前6个月内月人均收入(包括低保对象享受的低保金、优抚对象依法享受的抚恤补助及其他优待费用在内的转移性、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等各类收入)低于广州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广州市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财产限额标准的,视为无生活来源。 通知明确了广州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其中,城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在广州市低保标准的1.6倍和现行城镇“三无人员” 供养标准间择高享受。而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在广州市低保标准的1.6倍和现行五保供养待遇间择高享受。 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每月要发零用钱 通知要求,全市各区民政部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建立特困人员个人档案,做到特困人员“一人一档案”,根据特困人员的年龄、健康状况、供养形式等情况实行分类管理,并根据特困人员的人口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进行定期复核。新增的特困人员,区民政部门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经济状况信息化核对,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入户调查,核查中发现不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按相关规定及时处理。 此外,各区要严格按照特困人员供养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每月及时足额发放供养金,切实保障特困人员待遇。其中,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的供养金应统一支付到供养服务机构,供养服务机构每月按照不低于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金的20%标准向特困人员发放零用钱。
-
省肺癌研究所破解肺癌靶向耐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