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便利店行业:风口上迎淘汰赛
□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陈雅菲 近年来,在各大资本加持下,便利店行业呈现了高速发展的态势。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今年5月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便利店行业增速达23%,市场规模超过1900亿元,门店数量突破10万家。然而,在资本加持、迅速扩张的同时,便利店行业优胜略汰的洗牌阶段也拉开了帷幕。近日,邻家便利店宣布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将陆续停止店铺营业。对此,专家指出,在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更应注意稳抓稳打,练好内功。 红利明显资本青睐 行业高速发展 《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便利店行业增速达23%,市场规模超过1900亿元,门店数量突破10万家。8月2日,商务部发布《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指出,2018年第二季度便利店行业总体景气指数为70.25,高于荣枯线20.25。 行业的红利,吸引了各路资本和企业的青睐。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17~2018年7月9日,便利店市场中共有71起融资事件。今年3月,西安每一天获得春晓资本领投的2亿元A轮融资;4月,见福便利获得红杉资本2.4亿元融资,131便利店获得春晓资本4000万元天使轮融资;6月,武汉Today便利完成3亿元B+轮融资。 此外,该行业还吸引了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以及大润发、永辉超市、家乐福等零售商布局。传统便利店的落子也明显提速。全家便利店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全家将加快开店速度,于在2024年实现10000家门店目标。 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表示,随着市民消费力的提升,中国已经迎来便利店最佳发展时期。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型、最有潜力的的便利店市场,便利店在二三线城市也没有完全开始铺开,所以目前便利店行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呈现高速发展的状态。 邻家关闭168家门店 洗牌迹象已现 据《北京商报》8月3日报道,在一份邻家便利店发给供应商的“告知函”中显示,邻家便利店的母公司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将于2018年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将陆续停止店铺营业。根据“告知函”显示,由于邻里家背后唯一的出资方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邻里家基本账户与一般账户被银行冻结。目前邻里家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记者昨日出差北京,在邻家便利店北京三里屯店门前看到,该店的大门已紧闭,门口张贴着“暂停营业”和北京亚大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张贴的告知函,店内的商品暂未进行处理。 据了解,邻里家公司于2015年成立,截止2018年在北京地区迅速发展到168家门店。此前,邻家便利店就曾有过“关店”经历。2016年邻家便利店在进入上海不足半年后就关闭上海所有店铺,当时的原因解释称“战线拖得太长,先集中精力开拓北京市场”。 事实上,进入2018年,曾以“新零售”为噱头的多家无人便利店迎来了首轮洗牌。开业运营仅4个月时间的“GOGO小超”在今年1月份就停止了营业。七只考拉关闭无人货架业务、哈米科技无人货柜也宣布倒闭。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洗牌迹象已经显现。 运营成本上升 盲目扩张易成桎梏 《报告》指出,目前便利店行业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主要原因是租金和人工,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电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有业内人士认为,邻家便利店此前正是过分依赖资本力量盲目扩张,这对于高成本、高投入的便利店行业来说,很容易“惹火上身”。企业在跑马圈地的同时,需稳抓稳打的经营建立良性的资金循环,而不是大肆扩张领地而忽视经营的基本功。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认为,便利店行业或存泡沫,根源在于企业创新不够,模仿多,原创少,但随着同业竞争的不断洗礼,以优化带动竞争力提升成为可能,泡沫风险会得到化解。随着消费升级,将推动便利店发展,将有更大比例被便利店消化。便利店行业也将会迎来洗牌,超大规模便利店也有望形成。面对前景广阔的便利店行业,可以和众多新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相结合,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增强便利性与消费体验。
-
华润联姻喜力 “勇闯”高端啤酒市场
信息时报讯(记者 刘芳)日前,华润啤酒公告称公司拟向喜力出售40%股份,对价243.5亿港元。华润啤酒集团股东华润创业拟以4.6亿欧元的总现金对价购买0.9%的喜力股份。业内专家认为,华润啤酒集团凭借着低价产品雪花啤酒,稳占国内啤酒中低端市场龙头地位。而定位高端市场的喜力啤酒近年来在华销售并不理想。此次双方强强联合,旨在赢取快速增长的中国高端啤酒市场。 华润啤酒喜力相互持股 据了解,此次合作,华润啤酒向喜力出售40%股份(扩股和稀释后的比例),对价为 243.5 亿港元。该交易完成后,喜力集团将实际获得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20.67%的有效股权收益。另一方面,华润啤酒的控股股东CBL以约243.5亿港元的总现金对价向Heineken集团配售相当于CBL股本40%(按扩股和稀释后的比例)的新CBL股份;华润创业以约4.63亿欧元的总现金对价购买约520万股Heineken N.V.的库藏股,相当于0.9%的股权。 通过股权转让交易,喜力中国区的业务包括三家酒厂将与华润雪花业务进行合并,整体价值为 24亿港元。喜力与华润啤酒将签署商标许可协议,授权后者在中国使用喜力品牌。此外双方将签订框架协议,允许华润啤酒借助喜力的全球销售网络和营销能力支持华润啤酒旗下的雪花品牌及其它品牌实现全球增长,同时对喜力旗下其它高端品牌可能给予华润啤酒的使用授权进行约束管理。 剑指国内高端啤酒市场 啤酒专家方刚认为,喜力与华润联手是可谓是互补性十足。“华润啤酒在国内啤酒市场占据强势的地位,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定位高端市场的喜力,尽管全球排名第二,在品牌运作化和高端能力方面非常强,然而在华业绩并不理想。双方合作,优势互补。”方刚说。 华润啤酒2017年财报显示,2017年华润啤酒销量约为1181.9万千升,其定位中低端的雪花啤酒占总销量约90%。去年3月,华润啤酒重新制定五年发展战略,将高端化定为新的主攻方向。这一次举措也得到市场的认证。财报指出,华润啤酒南区2017年下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2.1%,其较高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南区产品的高端化。 喜力集团指出,喜力和华润在中国高度互补。即华润啤酒有一流的分销网络,广泛的业务规模以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而喜力集团则拥有出色的品牌塑造能力和一流的全球品牌组合,双方对于此次合作均表示出了高度的认可。喜力集团表示,双方还将进一步探讨喜力集团旗下其他高端品牌的授权许可议题,而喜力集团也将进一步帮助雪花啤酒更好地进军国际。华润啤酒首席执行官侯孝海也就此次交易表示,将借助喜力的合作,加速华润啤酒的高端化战略。 行业观察 高端化成啤酒企业致胜关键 方刚认为,在啤酒行业,企业对于规模的追求已不再是主旋律。未来竞争关键点在于中高端、超高端的市场争夺。“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中国啤酒吨位从5千万吨下滑至4.5千万吨。流失的部分大多集中在低端和超低端市场。反观高端和超高端市场,增长势头强劲。这点从进口啤酒数据就可以证明。”方刚告诉记者,进口啤酒在2011~2017这六年间,总量增长了近十倍。2011年进口啤酒总量约为6.7万吨,到了2017年,已经达到67万吨左右,增长部分几乎都来自高端和超高端市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啤酒行业经过最近五年的发展,中高端市场迎来爆发。金星啤酒、重庆啤酒、珠江啤酒等国内国内啤酒企业都在开发新的产品,往中高端发展。据了解,珠江啤酒今年3月完成定向增发后,在精酿啤酒生产线及体验门店建设项目上计划投资2.5亿元,在广西、东莞、湛江、湖南建立4条精酿生产线;青岛啤酒也从今年起开始逐渐进入精酿啤酒领域,涉及的精酿风格主要有皮尔森、德式小麦及世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