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昔日“无掩鸡笼” 如今“有纹有路”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卫静雯 “村道、布场的出口多了闸口控制汽车载货电单车出入,走在路上都感觉安全多了。”居住在康乐村的张小姐说。 记者了解到,广州海珠区凤阳街道与派出所为解决中大布市以及周边城中村的管理困局,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将康乐、鹭江已建立的31个围院小区整合成一个规范化围院管理模式,在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内建65个闸口,通过建设机动车道闸管理系统、车辆自动识别系统、隔离设施和安排人员值守等措施划分成东、西、南三大围院式区域管理,扭转城中村治安复杂、交通拥堵、卫生不达标等现象。继东片区出入口7月中旬落闸后,西片区的闸口昨日也正式启用,而南片区的闸口预计9月1日落闸。 记者走访 电动车载布要符合安全标准才能进入市场 昨日,记者来到瑞康路和铁桥南路路口看到,这里的闸口已经投入使用,闸口旁边是有电子检测器和显示屏,每辆从铁桥南路驶入瑞康路的汽车都要在闸口停下来“验明身份”,显示器出现该车辆的车牌、类型、费用等信息后,闸口才开启放行,此前在该区域乱窜的“三轮车”则被禁止出入。 “不准把电动车的布匹横着放,要重新装好才准进入。”在该闸口,记者还看见工作人员对使用电动车载布匹的市民进行教育,要求他们改正存在安全隐患的运载方式。 “铁桥南路很窄,没设置闸口前车辆都是双向行驶,导致该路段经常拥堵,1公里左右的路程,开车半小时是很常见的事情。”在附近负责疏导交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从设置闸口后,该路段只允许车辆自北往南行驶,道路变得顺畅许多,拥堵立即少了。 记者了解到,中大布市围院式分片管理从今年6月1日至30日是缓冲试运行阶段,共回收和处理“黄包车”560多辆。“在缓冲期内,基本肃清此类车在村内及周边地区违章上路、横冲直撞的现象。”凤阳街综治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东片区的23个闸口于7月16日开始落闸使用,启用当天在康乐、鹭江片区内只出现6辆违规行驶的“黄包车”,当即被清查组民警查扣。 西片区昨日正式落闸,9个主要出入口设立铁闸和治安岗亭,增设录像监控,建立智能门禁系统,安排岗点值守队和治安联巡队,每天分3班在岗点驻守和进行巡查执法,严格控制车辆进出围院,限制三轮车进出围院。 街道综治办 重设道路形成环线 高效疏导禁止逆行 凤阳街位于海珠区中部,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由于全国著名的中大布匹市场核心区就在辖内,市场及周边聚集着40多万流动人口。在这面积不足1.3平方公里的城中村区域内,户籍人口不足1.03万人,却有近15万的流动人口,密集分布在康乐西、康乐中、康乐东、鹭江、凤和、汇源、敦和等7个社区的3.6万多套出租屋内,是广州市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凤阳街综治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围院管理,是将3个片区可以通车的道路进行合理规划,将较窄的路段改为单向行驶车道,通过闸口的设置,在每个片区内形成环线,车辆根据指示牌和交通疏导员的指引,按照规定在内行驶,禁止逆行。“自7月16日起,东片正式实施围院管理后,该区域内社会面貌和秩序明显改善,治理成效初显。”下一步,街道将全面实施围院管理,持续对“五类车”乱停乱行进行治理,并注重巩固和发扬整治成果,让群众生活在“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环境中。 居民 乱窜“三轮车”少了 安全感大大提升 半年前,康乐鹭江片区的居民对周边最大的印象就是“五类车”横行,以及由此引发的系列社会治安问题。如今,康乐、鹭江大围院内违章上路的“三轮车”少了,车辆逆行/交通拥堵等现象明显减少,整个区域内的交通状况得到质的转变。 走进村道,看见原本拥堵的道路也变得通畅许多。“村道、布场的出口多了闸口控制,车辆出入变得有序。” 居住在康乐村的张小姐说,“以前走在路上总是提心吊胆,很怕被撞。规范化围院管理后,交通状况明显改善,道路秩序好转,横冲直撞的‘三轮车’少了,走在路上也感觉安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