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叫停“锁定期”计划类理财产品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陈周琴) 7月27日,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对会员单位下发《关于下架计划类理财产品及打击逃废债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广州网贷机构全面下架“锁定期+自动债权转让”模式的计划类理财产品,同时要求机构及时上报逾期借款人至各类征信机构,必要时采用仲裁、起诉等法律行动对逾期项目进行催收,共同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相关人士表示,近期行业流动性风险和项目逾期事件频发,此次《通知》旨在维护行业稳定的发展环境。 自动债权转让难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除叫停“锁定期”计划类理财产品外,特别强调了“自动债权转让”模式产品也应下架。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表示,“自动债权转让”功能本应是优化用户体验的技术支持,但不少网贷机构此类产品的借贷合同中,对产品的描述隐含“到期自动完成转让”的承诺,致使出借人认为到期可以按时自动将债权转让退出,而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是当下行业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自动债权转让可能无法按约定完成转让。 “相比其他产品,此前理财计划由于流动性好、收益可观,几乎成为很多用户的标配。不过,灵活和收益不可兼得,尤其是在当前流动性冲击与监管趋严的条件下,理财计划可能存在期限错配的弊端开始暴露。”融资易CEO徐科飞指出,有部分理财计划期限短,但底层资产端的借款项目期限长,产品到期时,出借人需要通过债权转让退出,而这种债权转让形式并没有经过债权人同意就形成决策,本身就不合规,再碰到流动性很差时投资人可能难以推出,进而产生挤兑风险,尤其是期限特别短的类活期计划产品,面对流动性危机时几无抵抗力。而当前业内出现的“爆雷”现象,有部分正是因“期限错配”引发风险连环效应。 此外,为建立“卖者尽职披露、买者自担风险”的理性投资环境,《通知》也指出,网贷机构作为信息中介机构,本身无放贷资格,也不存在刚性兑付义务。网贷机构既要严格遵守监管规定提示风险,也要加强出借人教育;严禁从事任何诸如自行担保、承诺回款的增信行为。 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 近两月,网贷问题平台集中爆发。根据零壹财经不完全统计,仅7月1日至7月22日期间,至少有99家平台出现问题。在“爆雷潮”下,借款人恶意逾期的现象频现。为严厉打击恶意逾期行为,《通知》呼吁各网贷机构及时将逾期借款人报送各类征信机构,形成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增加违约成本。对逾期项目,必要时应采取仲裁、起诉等法律行动对逾期借款人进行追收。 据了解,目前广州仲裁委可实现线上开庭、审理、仲裁,广州网贷机构若需此方面的服务,网贷机构可与其协商,及时获得法律帮助,也可向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法律服务中心免费咨询。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表示,在雷潮之下,借款人不应恶意逾期,如果借款人逾期不还款,出借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后,借款人不仅需要承担借款本金及利息,还应支付出借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支出的各项费用,还面临被列入失信名单的风险。
-
中保协:商业健康险未来规模将超万亿元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李晶晶) 7月26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发布《中国商业健康保险问题研究及政策建议课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4年以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空前活跃,健康险原保费收入连年迅速增长。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上升,到2020年健康保险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尽管如此,《报告》仍指出,目前我国商业健康险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存在包括医疗费用管控能力薄弱、健康管理服务开展不足等问题。 未来规模将超万亿元 《报告》指出,2014年以来,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空前活跃,健康险原保费收入连年迅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40.4%,而同期寿险和财产险原保费收入年均增速不足40%和10%,商业健康保险成为商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商业健康险保费年收入不断攀升,2011年保费收入691.72亿元,2016年则达到4042.49亿元,6年上涨近五倍。 从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现状来看,目前经营健康保险的公司共有149家,包括6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75家人身险及养老险公司和68家财产险公司,在售产品共4283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人民健康需求不断上升,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也将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报告》预测,若以2012年至2017年间保费收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38%为依据,可以预计到2020年时,健康保险市场规模将超越1万亿元。假设2020年保险渗透率达26%,人均每单保费将增长到3500元,市场规模将达1.3万亿元。 存在医疗费管控力弱等问题 《报告》指出,我国商业健康险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一定问题。其中,产品的同质化较为严重,主要为重大疾病定额给付保险、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性保险和住院津贴等几类保险,其中重疾险的市场占比尤其显著,而高额医疗费用保险、收入损失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综合医疗保险以及专业医疗服务等险种的市场占比较小。 其次,《报告》认为保险公司的医疗费用管控能力普遍较弱。“面对病源充足的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商业保险公司的谈判能力有限,很难建立可以影响医院医疗行为和医药费用的深层次合作机制。同时,保险公司自身尚未形成一张覆盖广、效率高、可控制的合作医院网络。为此,保险公司只能担任事后理赔角色,无法将费用管控能力延伸至前期预防、中期治疗和后期康复等整个诊疗过程,这为保险公司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报告》称。 以往,对医疗流程参与程度弱,也导致了商业健康险“重时候赔付,轻事前预防”的问题,保险公司只关注被保险人得病后的经济补偿,而对事前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重视不足。《报告》表示,虽然在上海、广东等部分地区已开始探索家庭医生结合健康保险的发展模式,但由于各地区、各层级社区医疗服务卫生发展不均衡,在服务模式、经营管理能力与人员技能上差异较大,地区经验仍难以得到广泛的借鉴和复制。 《报告》对保险行业提出五大建议 一、推动专业化发展。 二、适时建立并更新支付参考目录。 三、建立基于医疗健康数据的人群细分及精准定价机制。 四、积极尝试医疗服务产业延伸,构建医疗保障服务闭环。 五、加强数据使用方面的行业监管和自律意识。
-
翼支付入驻华润万家
-
汇付天下携手骆驼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