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完善退市制度 护航价值投资
近几年来,退市制度被视为A股市场亟待改革的重要制度之一,与IPO制度改革一起,被称为市场的出入口。净化A股的出入口,不仅有如吐故纳新让市场维持住鲜活的生命力,而且能让A股眼下的各种亚健康病灶得到拆除。上周五,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的决定》,周末交易所也发文回应表示坚决贯彻落实。 退市制度尽管早已有之,但并不完善,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因这种不完善而投鼠忌器,比如对于上市公司退市中小投资者利益如何保护的问题,就顾虑颇多。虽然后来强调过“买者自负”,但监管层对一家上市公司关系百万投资者“身家性命”的观念并未改变。而这可能也是退市制度在过去长时间名存实亡的主要原因。公司已经烂成一摊泥,一方面地方不愿失去一个“好平台”,一方面以投资者的名义让其死而不僵给人存一念想,也是一种“人性化”的滥觞,因此,即使没办法只能退市了,我们常看到的也是同时会做好给投资者对价(如当年的琼民源改为中关村)或者将来公司归队的安排。这样一来,一些烂公司常常消失几年之后又闪亮回归,被“困”其中的投资者于是苦尽甘来,皆大欢喜。 这种做法,看似合理,但其副作用却给A股市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首先是投资者在A股市场罔顾风险的投机风气越来越浓,终至于在各种“故事”的编排下面对几百元的全通教育亦敢奋身参与。如今,“炒新、炒差、炒小”风气经过近年监管层的耳提面命和实质严监管之后,似乎有所收敛,但一旦行情走强,死灰复燃的可能性颇大。可以说,养成这种投机风气,退市措施的名存实亡难辞其咎。其次是整个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因此而很难建立起来,甚至在A股市场一度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价值投资理念也因而在彼涨此消中没有获得投资者的足够重视。 近年市场对退市制度逐步重视起来,但程度和速度依然有待提升。从这次发布的时间节点看,完善这一制度难度似乎不算太大,至少市场“保护投资者”的观念问题已经解决:不是保住投资者买入的公司不退市让其不至于“血本无归”,而是用“买者自负”的原则教育其远离问题公司,转向价值投资,从而让A股逐步向“良币驱逐劣币”这样的成熟市场转化。因此,在笔者看来,退市制度不应继续小补小修,而是应开始进行系统性的制度建设。 王方
-
机器人行业长期向上趋势不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6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13777台,同比增长7.2%;18H1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合计73849台,同比增长23.9%。根据我们产业链调研掌握的情况,从市场需求看,从二季度开始机器人行业出现同比增速下滑的情况。 对于下滑的原因,主要包括三点。一是汽车整车需求一般,电子行业需求有所下滑,特别是电子行业受苹果等手机企业投资下滑影响较为明显;二是“531”政策出台对光伏行业需求影响较大,以及动力电池行业在补贴退坡、行业洗牌等背景下需求也减弱;三是今年金融去杠杆,导致广大中小企业资金紧张,也影响了购买决策。但是,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环保因素,推动机器人喷涂和打磨需求快速增长。我们估计今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仍然保持正增长,增幅约20%~30% 我们认为,机器人长期向上趋势不改,未来可以看到50万~60万台/年的市场空间,特别是汽车、电子以外的一般制造业需求,将实现爆发增长。而且国产化仍会逐步提升,由于RV减速机已经开始国产化,工业机器人国产供应链基本形成,国内企业研制的经济型本体,正在翻倍或者数倍增长。太平洋证券
-
大盘或挑战下降通道上轨
近期大盘受消息面刺激冲高,但上周二大盘放出巨量后接连几日展开调整,尽管未能超过上周二量能的水平,但与之前相比成交仍算放大,反映出市场仍有承接盘,调整为强势。目前不少蓝筹股如银行股等反弹至半年线和年线处略受压,阶段压力有待消化。银行股上周一冲高后率先调整蓄势,未来大盘要再度走高仍需要银行股带动才有效。 上周本栏指出,形态上7月以来形成双底企稳,沪指第一个低点是今年7月6日2691点,第二个低点是2753点,形态颈线位是今年7月12日2844点,如果该颈线位与30日均线有效上破,并回补今年6月26日2854~2857点缺口,则阶段双底形态可望确立。 沪指上周上破2844点颈线位与30日均线,并回补2854-2857点缺口,使阶段双底形态确立,上周五10日均线上穿30日均线,估计10日均线和30日均线所在2840点上下区域为支撑区。 从走势看,沪指2017年12月以来形成大下降通道,通道下轨为2017年12月6日3254点与2018年2月9日3062点两低点连线,2018年7月6日下探至2691点刚好受其支撑而止跌。通道上轨为2018年1月29日3578点与同年5月21日3219点两高点连线,现与60日均线交汇于2970点上下,另外2017年7月17日3139点、2018年2月9日3062点、2018年4月18日3041点等低点连成的压力线目前位于3000点,而今年6月19日下跌缺口为2984~3008点区域,这通道上轨、60日均线、下跌缺口、压力线所在2970~3000点构成多重压力区。这是重要强弱分水岭,未来如能有效突破或才能脱离下降趋势而筑底成功。 目前来看,大盘不排除蓄势后逐步挑战今年6月19日放巨量下跌的阴线和上述多重压力区,估计接近缺口个股有所分化和出现结构性波动。不过从上周二放出巨量而后有所缩量看,估计一次性成功突破上述多重压力区的可能性不大。 从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放量而相对滞涨,且未能配合沪指看,市场全面启动的时机尚未成熟,阶段上估计仍以受消息面刺激的周期、基建等行业股票反复被市场跟踪为特征。 特约撰稿人 黄智华
-
寻找中报发布前的潜力股
A股大盘在上周前两个交易日大幅上扬,一举突破了2900点整数关口,此后三天围绕着2900点展开震荡整理。从震荡中市场的反应看,上周后三个交易日的回落可初步判定为强势震荡格局,因此后市向3000点一线发起冲击的概率较大。 上周市场出现的积极信号,在于沪深两市成交量均明显放大,说明市场人气已得到初步恢复。只是创业板本周周K线收出了长长的上影线,所以预计后续仍将以结构性走势为主。 当前对市场构成利好的因素,在于最新定调的货币政策打消了投资者对于资金面上的部分疑虑,同时相关部门发布的资管新规也对市场有利,这些积极因素也是推动上周市场前两个交易日大幅上扬的主要原因。 需要看到是,除了积极因素之外,也有一些情况需要关注。比如美欧在关税方面达成的协议,虽然该协议在可执行度和规模方面都不被看好,但也可能给A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就此而言,稳健型的短线投资者不妨暂时采取观望策略。不过若是站在长期投资的角度上,那么目前依然是一个逐步建仓的较好时机,对很多已经处于超跌状态的个股而言,尽管当前不意味着是绝对的底部,但已经处在相对安全的区间。 在长线选股策略上,锁定“超跌”和“成长”往往最为可靠,因为一旦市场好转,此类个股最易受到资金的挖掘,在上半年的弱势中,部分中小盘个股逆势大涨,就跟此有关。而近期市场金融板块率先反弹,除了受资管新规这一因素激发之外,板块中有破净破发股较多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如果是相对激进的操作,那么一些中报预告业绩向好,但在中报正式发布前股价尚无表现的个股,也值得关注。虽然中报行情在持续性上通常不如年报行情,炒作时间较短,但就今年的情况看,依然有部分个股在发布高送转预案后短期价格大幅上扬,说明中报行情并非没有参与价值。值得提醒的是,对于已经发布中报的个股,如果此前已经出现较大的涨幅,则应该予以回避。因为在市场整体走势偏弱时,中报或年报落地之时,也常常就是股价短线见顶的时候。 周伯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