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提前批、专科批次这样填报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梁诗柳 与普通本科批次相比,提前批以及专科批次在学校选择、志愿填报上也同样受到家长关心。接受记者采访的两位专家,给出了一些实用建议。 专科批次建议优先考虑专业 专科批次历年来是所有录取批次中招生院校多且参差不齐、招生人数最多的批次。这个批次有两种招生形式,一是参加高考、以高考志愿的形式录取;二是在高考前,以分类招生的形式录取。第二种方式对平时成绩不理想、竞争优势不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广东现已实行学考分类招生,学考分类招生、高职自主招生等分类招生方式已分流不少生源,包括深职院、顺德职院等在内的多所一流高职已吸收大量优质考生,高考名额也相对往年有所减少。而在专科批次合并以及志愿填报模式调整后,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将会成为“团宠”,今年不少热门高职的高考分数线或较去年有所走高,考生宜提前明确心仪院校,并根据自身兴趣规划选择相应专业,切勿盲目跟风填报。 明师教育高考政策专家何志鹏老师表示,对于专科来说,专业的选择尤为重要。在专科报考的时候,应该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同时兼重学校,换句话说,就是专科考生志愿填报,专业选择的重要性大于学校。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报考专科院校的考生除了个人兴趣外,更多应该将专业定位在技能方面,这也是高职专科院校的优势所在。考生选择专业一方面要考虑兴趣对口,另一方面还应考虑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 卓越教育考试研究院主任汪庚汉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由于专科学生将来就业的往往是所报读专业,因此可以选择目标院校重点专业,这些专业一般就业率比较好。同时考虑通过专插本继续升学深造的学生,需要关注目标院校在专升本上是否与本科院校有合作计划。 提前批重心可放在第一志愿 顾名思义,提前批的录取早于普通各批次,提前完成招生计划。虽然这些类型的学校(包括武警、军校、公安、师范等院校)进入提前批录取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有其特殊性,需要政策的优先保证。如军校、武警公安院校对考生的身体条件有特殊的要求,农村专项需要考生学籍、户籍在贫困县区等等。 明师教育高考政策专家何志鹏老师建议,考生在提前批填报时,重心可以放在第一志愿院校选择。另外提前批的专业调剂也是在提前批次招生的专业中调剂,不会调剂到计划册外未注明的其它专业。特别注意提前批是可以不填写,提前批即便未被录取,也不会影响后面本科批次录取。 然而,如果考生提前批被录取,后续批次的志愿全部报废,不能再被其他批次录取。由于提前批次所包含的院校较为特殊,院校的实力也不一。考生在选择填报时,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填报志愿是什么,在提前批次中有没有合适的院校及专业。若有,可以合理安排,若没有,就要果断舍弃。 卓越教育考试研究院主任汪庚汉表示,提前批中的专项计划是培养乡村医生、乡村教师,一旦被录取,不但全免学费,还补助一定的生活费,但毕业后需要到指定的岗位工作一定年限。考生要知道的是,报考本科层次的教师专项计划和卫生专项计划的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之一填报,不能同时兼报。其中,教师专项计划有普通文理类、艺术类、体育类,但三类不能兼报。投档时,按专业志愿优先的投档方式进行投档,即按专业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逐一检索,优先投第一专业志愿,对有缺额的院校专业,从填报专业服从的考生中调剂录取。
-
省内外高校各有千秋 如何Pick?
大学与它所在的城市总是血脉相连的,在很大程度上,你选择一个城市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氛围,甚至可以决定就业和未来的发展空间。考生在报考一所大学前,往往会纠结于选择省内还是省外的高校。选择省内,离家近也有利于毕业后同学和朋友之间的资源共享。选择省外,有利于锻炼自己独立的生活能力,见识不同区域的文化,但生活习惯差异大。下面,我们通过对比两种选择的优缺点,希望能给仍难以抉择的学生一些启发。 省内高校 优势一:就近入读环境易适应 首先,省内的高校离家近,若是想家了,周末就能回家与家人小聚一番,节假日回家也方便,交通费、通讯费低。其次,省内的城市相对来说气候环境基本相近,饮食、生活习惯等更容易适应。 优势二:录取名额相对比较多 无论哪个省份的高校,留给本地生源的录取名额相对比较多,这意味着报读省内高校,考生只要分数匹配,被录取机会大。而且由于录取的名额多,往年的数据参考价值也更大,高校专业的录取分数排名相对稳定,考生可以通过分析往年数据,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更加科学、有把握。 优势三:人脉资源 除了上述两个优势,隐形的人脉资源也不可以忽视。选择在省内读书,毕业后同学也大多数是在省内就业,同一个领域的熟人更多。而且,也可利用父母、亲朋人脉资源。此外,学生也无需异地奔波,节约找工作的成本。 缺点一:扎堆录取 虽然省内大学有更多的录取名额给到本地学生,但这也意味着一些热门大学或者优势专业分数相对会被抬高。因此,分数不占优势的学生,可能选了学校就不能选专业,或者选择心仪专业就只能选择低一档的学校。 缺点二:眼界受限 长期处于熟悉的环境内,习惯了周遭的生活,其实并不利于开拓眼界。 省外高校 优势一:获得名校“捡漏”机会 首先,由于大部分学生都不想出省,部分省外优质高校的录取往往会出现爆冷的情况,给了部分分数未达到省内名校要求的学生一个“捡漏”的机会。与其在省内扎堆竞争,报读低一档次的学校,还不如换个地方,到省外读名校。 优势二:保研机会增加 省外名校对将来进一步深造也有一定的好处。例如,往年有考生的分数在省内无法报读暨南大学。最后该生选择出省,报读了湖南大学。这种外省的老牌名校在培养学生、文化底蕴、学校气质也不逊色,同时其有“985”“211”加持,意味着拥有更多的保研名额,成功保研后也可以去到更好、更高一级的学校。 优势三:领略异地风情,增长见识 对于出省读书,领略到不同地区风土人情的学生而言,不管将来是留在大城市打拼,还是回家乡发展,这一段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的经历都有非凡的意义。 缺点一:名额偏少,竞争激烈 与省内高校相反,省外高校在本地招生计划少,往往都是个位数。竞争太激烈,考生需要时刻担心报了到底能不能录上。而且每年的录取排位名次不稳定,往年数据给予学生的参考价值就不是很大。 缺点二:回乡就业资讯难及时掌握 生活饮食习惯差别较大,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毕业后若想回省内工作,也不能随时掌握本省就业需求动态,求职奔波花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