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翻身”可期但仍须多留心眼
近期A股市场走势破位,市场各方从各自角度加以诊断并开出药方。以基本面入手的,不免对市场的大跌难以理解(前提是对中美贸易摩擦属于反应过度),说得最多的是行情下跌空间有限;技术面或能寻出蛛丝马迹,但极端行情对技术支撑和阻力的“破坏力”无法估计,得到的也是将信将疑的结论。吵吵嚷嚷之中,行情却在博弈中且战且退,迭创新低。于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被祭出,这就是近乎宿命的“五穷六绝七翻身”的魔咒,投资者期盼着艰难的6月份尽快结束,以便早日迎来“翻身”之日。 所幸6月份只剩下最后一个交易周,可谓是短痛后就将“翻身”,这值博率就太高了。这也许正印证了笔者一直认为的A股投资者以乐观者为主流的观点。回顾刚刚走过的行情,笔者还能随手拾到不少例子,比如对IPO堰塞湖已经解决的憧憬、对MSCI到来的短期高亢、对独角兽概念的热捧、对CDR即将到来的欢呼等,等待这些事情一一落实之后,许多人才明白原来的预期与落地的事实还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只是,一个“乐极生悲”的故事过去了,大家还会继续寻找下一个可供寄意的兴奋点,这“翻身”,或许就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一个。 在笔者看来,“翻身”与否,如果纯从投资的角度,即使真的来了,也可归入“巧合”一类而跟月份关系不大,当然,“巧合”的根本,是市场的心理预期。一些“魔咒”之所以应验,其实正是这一机制在起作用。而即便是技术分析,其时不时能“神奇”地发挥作用,也跟这种集体预期有关。市场中信奉技术分析的人多了,到了市场公认的支撑位、阻力位,大家都采取近乎相同的策略,那么行情就会朝着集体预期的方向行进。而集体预期对行情发展之所以并非好事,在于“聪明人”对集体预期的“利用”。就算不被利用,集体预期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可能太长久,毕竟,每个个体对行情的把握并不相同,落袋为安和忍痛割肉的人多了,原来的预期也就产生了扭曲和变异。 这种心理也就意味着,尽管我们不能对未来行情失去信心,但对理据并不充分的预期还须多留心眼。即如对7月份的展望,从资金角度看,6月份的月末、季末和上半年这一特殊时间重叠让资金较为紧张的预期度过之后,行情可能向好的方向转变,但力度如何需要观察,而不能因市场的企稳反弹就过于乐观地认为“翻身”机会“果然不出所料”。 王方
-
通道下轨线呈现抵抗支撑
近几周大盘破位调整。沪指上周二已破2017年7月17日3139点、2018年2月9日3062点、2018年4月18日3041点等低点连线支撑(3020点上下),在该连线未有效收复前,市场格局仍以弱势看待。沪指同时也已跌至2016年5月中下旬至7月初的整理平台,这将形成一定抵抗,而从走势看,已经形成下降通道,通道上轨为今年1月29日3578点与5月21日3219点两高点连线,下轨为2017年9月26日3332点与同年2月9日3062点两低点连线(目前位于2815点上下)。 上周五沪指下跌至通道下轨线而止跌反弹,该位为重要防线,如有效跌破则将下一台阶寻底,短期则可能反复抵抗,但上周二下跌缺口能否回补较关键,如果阶段上不能回补,则市场反复调整势未扭转,如果能回补,则即使回补后再调整估计也会形成反复抵抗而持续调整空间有限。 另外,本栏之前指出,A股历史上,芒种、夏至、小暑等时段大盘和个股往往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压力效应,特别是之前出现半年以上涨势的。当然如果之前市场调整充分的,这些节气形成加速下跌而经过蓄势筑底后,后期或反而回升反弹。今年5月21日小满节气和6月6日芒种节气前后冲出高点而加速回落,体现了一定时点效应。上周四为夏至,大盘反弹而回落,呈现一定冲高回落效应,而上周五有所止跌反弹,特别是超跌的创业板反弹相对有力,夏至前后也体现一定支撑点效应。如果大盘在这夏至时段探出低点,将具有积极的转折意义。 从创业板指走势看,其2016年3月以来形成下降通道,上轨为2016年7月13日2299点、2016年11月30日2201点、2018年4月2日1918点等高点连线,下轨为2016年3月1日1841点、2017年7月16日1641点、2018年2月7日1571点等低点连线(目前位于1490点上下)。 上周五创业板指跌近该下降通道下轨处而止跌反弹,该位置为关键防线,估计阶段上或反复形成抵抗支撑效应。由于通道区域波动格局未破坏,创业板指如果在下降通道下轨反复形成重要支撑,则阶段上的反弹机会或比主板大些,不排除逐步回补今年6月19日的下跌缺口。 特约撰稿人 黄智华
-
个股走势面临分化关注破发股回避质押股
上周一因端午节放假休市,A股市场从周二开始交易。受多重因素影响,各大股指开盘大幅跳空低开,且此后一直呈震荡下跌走势,最终三大股指均以大跌告终,千股跌停的市况再现。所幸市场恐慌情绪未见蔓延,其后的三个交易日,沪指以两阳一阴的走势,围绕着2900点展开拉锯,全周跌幅并未急剧扩大。 从上周的市场表现看,中美贸易纷争是A股下跌的导火索,但内因则是市场对于资本市场资金面的担忧情绪升温,因此上周央行官网两次发声,表示当前流动性稳健后,迅速遏止了快速下跌的趋势。 对于市场资金面的忧虑,很大程度上跟独角兽上市和回归以及当前上市公司债出现的局部问题有关。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经营现金流及股权质押率高的个股在突发利空的诱发下,纷纷遭遇市场抛售,这也是上周二千股跌停的主要原因。 央行的表态,迅速遏止了市场的跌势。在大盘3000点告破之后监管层频频表态,可以视为至少在目前,3000点附近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政策底”。但遏止住跌势并不意味着市场会马上逆转跌势转而返身向上。从上周三和上周五反弹时的成交量看,这两日的上涨都更像是抵抗性的反弹,因为如果是底部逆转的话,此时将会有大量的增量资金抢筹,成交量自然也会大幅放大。但上述两日的成交量较下跌时相比,却只少不多,可见当前尚无增量资金进场。 由上述的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下述两大判断,并据此制订相应的操作策略。 第一,3000点告破之后,由于有“政策底”的支撑,短期大幅下跌的概率很低,一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护盘”就将随时展开,而以以往一贯的护盘手法,多以蓝筹权重为主,由于当前已有若干券商股破发,所以若继续大幅下滑,此类质地本来并不太差的超跌股有望成为护盘的标的,投资者也可适量关注。 第二,由于目前的反弹缺乏增量资金进场,所以指望市场出现逆转的概率很低,后续大概率将以震荡整理走势为主。而股指震荡时,个股的表现往往是分化的,所以对于因为上市公司本身面临资金面压力,比如经营现金流短缺或股价逼近大股东质押平仓线的,应该坚决予以回避。因为一旦股指走势震荡,这类股票走势可能会是最为疲弱的一类。 对于稳健型投资者来说,短期选择观望是较好的策略,而若着眼于长期,则公司基本面并不恶劣的破发股,已经可以适量介入。 周伯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