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4: 焦点
  • 小心!冒充亲友诈骗又有新花样

      信息时报讯 (记者 罗阳辉 通讯员 何洋至 梁荣忠) 记者近日从广州市反诈中心获悉,3月以来,该中心接到多起冒充亲友诈骗的报警。骗子利用父母对子女担心疼爱的心理,冒充“儿女”“女婿”行骗。市反诈中心提醒广大群众,在接到陌生号码来电,又自称是亲戚家人的,务必提高警惕,尽量通过多方途径核实对方身份。  3月12日,林某报警称其岳父前一天接到了诈骗电话。嫌疑人冒充林某致电岳父,以犯事被逮捕需要交钱保释为由,要求岳父帮忙转账。林某的岳父没有告诉家人,而是独自到银行,分数次转账共20万元到对方指定账号。后来林某回家,岳父向林某核实才知道自己受骗。  3月14日,赖某报警称父亲接到了诈骗电话。嫌疑人假称自己是赖父的女婿,因前一晚在番禺嫖娼被抓,要交罚款和保释金。因赖父真正的女婿正好在番禺开公司,赖父信以为真,急忙赶到银行转账18万元到对方的指定账号。后来等家人回来,赖父想起就此事进行核实,方知受骗。  3月20日,卢某报警称岳父于一周前接到冒充卢某的诈骗电话。嫌疑人称更换了手机号码,谎称犯事被抓,需要交纳罚金和保释金,卢某岳父未觉有诈,直接到银行转账两次共14万元。随后,嫌疑人又多次联系卢某岳父,分别以做生意急需用钱、需要看病为由向岳父索要钱财,于是岳父又给嫌疑人转账了6.5万元。直到3月20日卢某亲自跟家人联系,岳父提起此事,经核实才发现被骗。  对于如何防范此类诈骗,市反诈中心给广大群众提供三大锦囊:一、子女亲友可提前和老人约定变更电话的通知方式,提醒老人接到自称“子女亲友”的陌生来电时,要通过拨打原号码或联系其他亲友验证。二、对于可能跟社会脱节的老人,更要强调遇事一定要跟家人亲友商量解决,避免一个人捂着,最终酿成更大损失。三、多关爱家人,多进行沟通,切不能让骗子消费了父母对儿女的爱。  谨防“冒充亲友”诈骗套路  ①陌生来电,以“旧手机掉水里了改用新手机新号码、因被警方拘捕而无法使用原来的号码”为由,要求事主留存。  ②提出“遭遇意外事故入院、招嫖被抓需要交罚款、酒后伤人被抓要交保释金、做生意急需用钱”等各种理由,营造紧迫气氛,让事主赶紧转账。  ③骗子有时会提出“被警方拘捕太丢脸,希望不要告知其他人”,利用上了年纪事主“家丑不可外扬”的保守心理,阻断事主跟家人沟通从而揭露骗局的可能性。  ④事主一旦轻信转账一次,骗子就会借题发挥、再编理由要求继续转账。

  • 各方联动,两失联小学生找到了

      信息时报讯 (记者 罗阳辉 奚慧颖 通讯员 吴琼 岑柏瀚) “赤岗小学一名女生于今早九点多在小区附近和朋友玩,至今仍未回家!家长已报警!有人留意到请立刻联系。”前晚,一则海珠区两小学女生失联的消息牵动着万千家长的心。经警方及热心街坊全力找寻,昨日早上两名小女孩已平安归家,现正由家长看管及辅导。  两女童外出玩耍彻夜未归  记者了解到,当晚失联的两名女童,其中一名今年8岁,是赤岗小学学生;另一名为10岁,是红星小学学生,属于不同家庭的孩子,发寻人启事的是8岁女童的家长。  据悉,两名女童同住在赤岗某小区,当天早上9点多,10岁女童去找8岁女童玩,她们还一起到宠物店给狗狗洗澡。8岁女童家长表示,前天下午2点多和4点多,孩子还和家里联系过,但晚些时候就联系不上了。孩子直到晚上都未回家,家长于是报警。  网友转发消息警方全力寻找  “赤岗小学一名女生于今早九点多在小区附近和朋友玩,至今仍未回家!家长已报警!有人留意到请立刻联系。”前晚,这则寻人启事牵动着不少网友的心,大家纷纷转发,并表示帮忙留意。信息时报官方微博、微社区e家通也转发相关信息,发动网友寻找。  据警方通报,3月24日19时21分,广州海珠警方接到群众求助,称其8岁女儿于当日12时许从赤岗某小区离开,随后失联至今。接报后,赤岗派出所立即展开调查,发现该失联小女孩离开时系与同小区一名10岁女孩在一起。民警迅速到10岁女孩家上门走访,证实该女孩也没有回家。  海珠警方一方面组织警力,协助家属查找两失联女孩,安排视频监看员协助家属调看翻查视频监控录像,抽调警力和学校工作人员多方联系同学了解情况,积极开展走访调查;一方面上报市公安局进行全市通传协查。  二人在另一小区被寻回  “找到了找到了!女童没事!”昨日上午,信息时报第一时间发出寻找女童的结果的消息,热心网友也纷纷发朋友圈表示关切,“没事就好”。  据警方通报,经初步了解,事件中10岁女孩因被家人批评后不愿回家,便与8岁小伙伴邀约外出,后整晚在附近另一住宅小区内逗留,直至25日上午被邻居和民警找到后护送回家。  记者了解到,两名女童在另外一个小区玩了一晚上。因为两人作伴,玩得很开心,该小区的居民都没有去留意她们。直到昨日早上,8岁女童带着狗狗出了该小区,被女童的邻居看见,立即将其带回家。  苦苦搜寻一夜的民警得知后,找到8岁女童了解情况。在获悉10岁女童的下落后,民警立即赶过去寻找,果然10岁女童还在该小区。目前,两人被安全护送返回家中,身体状况良好。  事件经过  3月24日  早上9时许  8岁女童在赤岗某小区附近和10岁女童玩耍。  12时许  8岁女童离开上述小区。  下午2时、4时  8岁女童和家人取得联系,后在晚上失联(实与10岁女童一起到另一个小区逗留)。  晚上7时21分  民警接到8岁女童家人报警,积极展开调查。  3月25日  早上  8岁女童带狗狗离开昨晚逗留的小区,被邻居发现。  随后民警从8岁女童口中得知10岁女童下落,并将两名女童护送回家。  专家声音  孩子逐渐成长 家长应学会“放手”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高级心理老师李艳月认为,孩子因为家长批评而不敢回家的情况,虽然不是普遍,但也时有发生。家庭教育方式与孩子的个性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家长的教育方式可能较为严厉,也较少与孩子沟通,给孩子造成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性格偏敏感胆小,不敢去面对结果,也有可能会采取逃避的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对家长的依恋减弱,可能出现离家出走等行为。  她还建议,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应该学会“放手”,把管理权逐渐交给孩子。家长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不要上来先批评,而是应该先不做评价,从孩子那里了解情况,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感受,再就事论事,客观具体地细查原因,引导孩子慢慢从自身寻找原因,从而促成问题的解决。  离家的孩子回家后,她也建议家长不要先进行评判,而是慢慢引导孩子说出原因。同时,家长也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应该告诉孩子,自己表现出来的生气和担心是出于爱,告诉孩子会改变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并言行一致地执行。  对于孩子回家后出现害怕情绪,李艳月表示也属正常,此时父母应提供一个无条件接纳的环境,等孩子情绪稳定、可以进行沟通时,引导孩子自己说出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他这也是成长的经历,以后再遇到可以求助于家长,让害怕焦虑的情绪找到出口。

  • A1: 头版
  • A2: 要闻
  • A3: 广州
  • A4: 焦点
  • A5: 广州
  • A6: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A7: 广州
  • A8: 出前一盯
  • A9: 广州
  • A10: 广东
  • A11: 综合
  • A12: 云山论见
  • A13: 国际
  • A14: 竞彩专版
  • A15: 天天福彩
  • A16: 体彩闲情
  • B1: 时时财经
  • B2: 深度
  • B3: 深度
  • B4: 论股
  • B5: 财金周刊
  • B6: 财金·基金风云
  • B7: 手机/ IT
  • B8: IT
  • B9: 娱乐新闻
  • B10: 御宅族
  • B11: 悦读纪
  • B12: 悦读纪·角度
  • B13: 周公馆
  • B14: 体育新闻
  • B15: 体育
  • B16: 弈林
  • Z1: 工商广告价目表(周一至周四)
  • Z2: 工商广告价目表(周五)
  • Z3: 工商广告价目表(周六、日)
  • Z4: 工商广告价目表(特殊规格)
  • Z5: 版花广告价目表
  • Z6: 社区报广告价目表
  • 信息时报
  • 南石风采
  • 猎德
  • 素社家园
  • 激情龙洞
  • 瑞宝人
  • 石牌百姓事
  • 西关逢源
  • 家在岭南
  • 新林和
  • 新凤阳
  • 赤岗特刊
  • 昌岗纪事
  • 阳光前进
  • 平安海珠
  • 幸福沙东
  • 家园
  • 幸福车陂
  • 幸福金花
  • 绿色天河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