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 社区无小事  |  
  • 根竹坑村农产品在广州打开销路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玉琴 通讯员 周小莉) 日前,记者从广州市越秀区扶贫办获悉,截至目前,由越秀区建设街道办事处精准扶贫的清远浸潭根竹坑村已在广州设立3个精准扶贫农优品直营点,日销数千元。据悉,在竹坑村,消费扶贫激发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扶贫干部自己垫资开设直营点  “脱贫致富很大程度上依靠产业,如何打造根竹坑村的发展特色,这是个问题。”建设街道办事处驻根竹坑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兴立说,根竹坑村最有特色的就是农产品,卖点是地道自然和绿色生态,“我要把农产品卖到广州去,把消费者的需求和我们的销售对接起来。”  最终,在广州市盛阳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根竹坑村在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登峰肉菜市场获得了一个免租金的摊档,作为精准扶贫农优品直营点的第一个试点。“扶贫款项不能轻易动。”李兴立再三向村委干部强调,要规避扶贫项目的风险性,他垫资7000元作为直营点的装修和宣传资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着开店了。  2019年11月15日,直营点试业第一天,李兴立带着向村民收购的叶菜和番薯等农产品来门店,销售情况却遇冷。“消费者问,你们这个农产品是不是只是噱头?”李兴立决心以质量换口碑,他向每个路过的顾客宣传,一站就是一天,“今天就是免费送的,尝过了觉得质量可以了,您下次再来光顾。”如今,直营点日销售额从最初的300元上升到2000~3000元。  贫困户做的手工豆腐卖到广州  柴火熏香,凌晨1点,根竹坑村贫困户冯介水的家里还是灯火通明,他正和妻子刘文凤做豆腐,一旁的李兴立给他们递了一把柴火。冯介水说,要做好嫩滑的豆腐是急不来的,要用时间一点点磨,每个步骤做到位了,豆腐也就做好了。生活也是这样,只要勤劳踏实,就能靠自己的双手致富。  李兴立第一次踏进这个家庭是2016年,他随扶贫工作队到村,关心结对帮扶对象,有着做豆腐家族传统的冯介水一家让李兴立印象深刻。时隔3年,他再次推开这户村民的大门。这一回,他要来看看豆腐的制作过程,尝尝味道,把浸潭豆腐贴上根竹坑的品牌,卖到广州去。  50斤、60斤、70斤……直营点销售的浸潭豆腐受到广州市民的肯定和欢迎。刘文凤很受鼓舞,她和丈夫计划以后要做好纯手工豆腐,“存款要一年比一年多,主要还是把两个孩子培养好,这是我们家的希望。”  以消费扶贫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目前,消费扶贫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和产业发展大多数追求大批量规模化生产不同,李兴立希望打造分散式的自然农业,人人参与,充分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盘活土地,让土地红利完全释放在农民身上。  截至2020年12月,根竹坑村已经在广州设立了3个精准扶贫农优品直营点,原本在家务农的贫困户龙秀珍走出家门,参与直营点蔬菜的销售和管理,每个月稳定收入工资4000元。另外,直营点还开出每天120元的工资请5个贫困户兼职销售农产品。  迈出第一步后,李兴立对消费扶贫路子的信心更坚定了。趁着直营点的发展东风,他在秋收以后推出了5斤装的“根竹坑生态米”,每袋售价30元,受到广州市民的欢迎。2袋、5袋、10袋……一个月不到,村民种的稻米便销售一空。

  • 清远扶贫小山村有了广州“建设路”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玉琴 通讯员 周小莉) 清远扶贫小山村有了广州“建设路”。日前,记者从越秀区扶贫办获悉,清远浸潭镇根竹坑村下西、下东两自然村出入的一条烂泥路在扶贫组的努力下变成了一条宽敞的水泥路,改善了当地200多名村民的出行难题。  浸潭镇根竹坑村由越秀区建设街结对精准扶贫,多年来,建设街道办事处驻根竹坑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兴立为根竹坑村克难攻坚谋发展,给当地贫困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据介绍,浸潭镇根竹坑村下西、下东两村主要通道是一条烂泥路,影响村民出入,村委一直想把这段近800米长的道路硬底化,但因资金问题多年来无法动工。2019年7月,村领导班子找李兴立商量,看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经多方努力,集体发力,采用扶贫单位资金兜底的形式,让该项目重新启动并得以落实。目前,烂泥路已变成一条厚20厘米,宽4.5米,长751米的水泥路,解决了下西、下东两村村民的出入难问题,村民自豪地说:“我们这条路是整个根竹坑最好最靓的路。”目前,该路段被命名为“建设路”。

  • 建设街到浸潭镇根竹坑村结对慰问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玉琴 通讯员 廖小运) 为持续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巩固扶贫成果,切实提高已脱贫贫困户生活质量,2021年春节前夕,建设街党工委办事处组织单位结对帮扶干部分批到清远浸潭镇根竹坑村对71户已脱贫的村民开展春节慰问,并与已脱贫的村民进行交流、互动。  会上,驻村第一书记李兴立汇报了建设街道办事处近五年来对根竹坑村开展的各类帮扶工作;建设街人大工委主任胡道明分享了自己近两年分管这项扶贫工作的感想及平时进村入户观察到的一些变化。  自建设街对根竹坑村帮扶以来,根竹坑村村容村貌改变了,村民收入也增加了,项目产业也顺利开展。“在建设街的帮扶下,我们村有了水泥路,有了路灯,种出来的菜也能销售到广州去,让我们更加有劲头干活,真的很感谢……”已脱贫的村民纷纷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  随后,建设街道办事处主任张正彪发言,对驻村干部近五年来代表单位在村开展各项脱贫攻坚工作的艰苦付出给予肯定,也对村民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感到自豪。“在街党工委、办事处全体干部的共同发力下,筹集资金、出谋划策、发动企业联合帮扶才有了根竹坑现在的成果。这5年的帮扶时间,让建设街道办事处跟根竹坑村亲如一家人。往后,建设街也将会继续关心根竹坑村的发展,继续关心村民的日常生活。”  为加深街村两地居民的感情,营造融洽和谐的节日氛围,建设街和根竹坑队开展了互动趣味运动会和节前入户慰问活动,结对干部与村民互相问候,并给他们送上春节慰问品等。

  • S1: 家园
  • S2: 家园看台
  • S3: 政务
  • S4: 社区无小事
  • S5: 环市东商圈
  • S6: 社区生活帮
  • S7: 校园文化
  • S8: 休闲时间
  • 信息时报
  • 新员村
  • 猎德
  • 新林和
  • 石牌百姓事
  • 幸福车陂
  • 家园
  • 天河智慧城
  • 家在岭南
  • 瑞宝人
  • 南石风采
  • 平安海珠
  • 阳光前进
  • 激情龙洞
  • 幸福沙东
  • 新凤阳
  • 新滨江
  • 素社家园
  • 西关逢源
  • 赤岗特刊
  • 昌岗纪事
  • 幸福金花
  • 绿色天河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