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方法,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日前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此外,广州市教育局日前也发布《广州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等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高中生开始,在学业水平考试中,要考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五个科目。 家住白云区的张女士,其子刚上高一,是一名美术生。由于儿子闲暇时从来不运动,喜欢吃各种美食,体重将近170斤。到底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体育成绩,成了张女士最近的烦心事…… 信息时报记者 卫静雯 想取得锻炼效果,必须“持之以恒” 全国团体心理辅导组导师和营地指导员、广州市校外教育协会秘书长、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实践基地主任林海健认为,作为家长,要首先认识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也是国家推动青少年健康的重要举措。林海健建议,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 实际上,我国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总体上比较肤浅,对体育知识掌握有限,对体育锻炼价值和意义了解不深。许多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会浪费学习时间”,也不懂得健身方法。 林海健表示,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育意识基础上的。就学生而言,体育习惯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从心理机制上来说,体育习惯是一种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是经过长期训练、强化和积累形成的。 因此,学生想取得锻炼效果就必须“持之以恒”,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困境。有的学生缺乏锻炼目的,盲目进行体育锻炼;有的学生锻炼项目和内容不合适;有的学生锻炼时间、地点和运动量安排不够合理……只有学会科学利用体育锻炼,自觉、科学、常年不懈地参加体育运动,才会有健壮的体魄。 家长如何“对症下药”? 对体育动力不足的孩子—— 家长应该陪伴和鼓励孩子设计有趣的家庭运动,引导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了解体育锻炼的真正意义,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让孩子知道加强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好处。 对缺乏情感体验的孩子—— 善于发现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发挥他们某一方面的运动兴趣、特长,善于抓住转化时机,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进行鼓励,让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循序渐进。 面对意志力薄弱的孩子—— 孩子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由于概念不清,有的是由于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心理原因。家长可根据孩子的不同表现进行有针对的指导,若情况较复杂,可与体育老师或其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面对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孩子—— 适当在学习新运动项目或复习已学运动时降低标准,采取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分解动作等方式,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的信心。 如何培养孩子兴趣? 除了在学校的体育锻炼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一个锻炼计划:首先要明确目标和内容,规定次数和时间,合理安排,循序渐进。运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使机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1.利用上学往返时间 如规定孩子每天早上6点起床做操,上学路上尽量少乘坐交通工具,每天坚持快步走10分钟往返学校,放学后小区内慢跑20分钟;放学后在和同龄孩子打球,利用社区健身设施锻炼30分钟等。 2.充分利用家庭体育时间 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要求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学生可利用作业休息间隙时间,选择一些负荷较轻、欢畅活泼的项目,如跳绳、毽球、韵律体操、肌肉筋骨拉伸、仰卧起坐、原地跳跃等。 3.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 家长可带领和鼓励子女参加户外活动,进行游戏、球类、游泳、爬山等多种有益的体育锻炼,有利于缓解青少年学业中存在的巨大压力和挫折,获得学校教育及其他除家庭教育以外的心理满足。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刘俊 通讯员 唐程 冼咏琪) 不少市民在家处理、烹饪海鲜时,难免会被扎伤。专家提醒,别以为这是小事情,小伤口处理不及时,也可能危及生命。 老伯煮海蟹被扎伤持续高热 67岁的蔡伯(化名)患有糖尿病和痛风,但是身体还算硬朗,偶尔会吃点海鲜解馋。近日,他在家里清理海蟹时,不小心被夹到了右手拇指,由于伤口不大,没有放在心上。当天晚上,蔡老伯拇指出现胀痛不适、发烧。第二天,拇指末端颜色发暗,疼痛加重,体温达到39℃,家人立即带他到番禺一家医院就诊。入院后,蔡伯病情未见好转,家人又将他紧急到广医二院番禺院区急诊。 由于持续高烧,蔡老伯被安排到发热门诊。医生接诊后发现蔡伯有休克征象,病情危急,立刻交代护士为患者安排抽血、核酸检测,同时联系骨科会诊。前来会诊的韩梦虎医生曾见过被海鲜刺伤后导致死亡的患者,结合蔡老伯手指变黑的情况,考虑有可能是海洋创伤弧菌感染,于是立刻报告上级医生,安排至骨科隔离病房。 病情反复进展迅速,截指后方保命 蔡老伯入院后予抗感染、补液、抗休克治疗。当日下午,蔡老伯拇指胀痛难忍,拇指末端变黑,右手红肿,主治医生考虑是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立刻在局麻下行右拇指远节切开减压+清创术,术后疼痛有所缓解。晚上,蔡老伯出现意识不清,烦躁加重,右上肢红肿扩散至上臂,经沟通家属同意转ICU治疗。 ICU为蔡老伯进行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镇静、止痛等治疗,留取拇指伤口渗液行宏基因测序。第二天,骨科主任带领团队到ICU查房,发现蔡老伯右手拇指末端完全变黑,无血运,手掌、前壁出现张力性水泡,皮下瘀斑,考虑水肿并筋膜室综合征,立即在局麻下行拇指、大鱼际、手背、前臂切开减压清创术,术后手部及前壁肿胀缓解。 第三天,蔡老伯精神变差,言语混乱,不仅右手拇指远端变黑、干瘪,并伴有臭味,右上臂、肩部明显红肿。经家属同意,施行右拇指截指术。当晚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明确蔡老伯为海洋创伤弧菌感染,予更改抗生素治疗方案,加强营养支持、补液治疗。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蔡老伯精神状况改善,右上肢红肿逐渐消退,转回骨科普通病房。 转回普通病房后,蔡老伯病情依然反复,精神状态极差、右上肢又出现水肿,经过ICU和呼吸科的会诊,在进行头颅+胸部CT检查后,提示脑萎缩,双侧大量胸腔积液。团队对蔡老伯行右侧胸腔穿刺引流术,以及一系列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在转回普通病房的第六天,蔡老伯四肢水肿逐渐消退,精神明显改善,可自行饮食。由于家属及患者不做右手拇指皮瓣修复,等到伤口愈合良好,蔡老伯顺利康复出院。 隐形的海洋杀手—— 海洋创伤弧菌 海洋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乃是栖息于海洋中以及海鲜体内外的一种常见海洋弧形细菌中的一种。它“怕冷”,因而冬天几乎没法存活,夏天是其活动的高峰期。这种细菌“嗜盐”,故只能在海水中存活,但可从蛤蜊、螃蟹、贝壳及鱼虾等类海产品中检出。常好通过肢体远端皮肤上的刺伤、割伤或口腔等小伤口侵入人体,对抗病能力低下的易感人群常易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