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8: 休闲时间  |  
  • 预防流感 切断传播途径更好

      “你家孩子预约了流感疫苗了吗?”“疫苗年年接种,但也有接种后生病的,还在犹豫要不要接种……”又到季节性流感高发期,广州不少家长都在打听接种疫苗的情况。  从今年9月起,全国多地陆续启动本年度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家长们接种意愿高涨,医院在国庆假期后也迎来流感疫苗高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表示,要正确认识流感,及早做好预防,能更好地为自己和家人增添一份保障。信息时报记者 温倩茵   为什么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季节性流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重症医学学科带头人黎毅敏教授解释,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亚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抗原性的不同可进一步细分。  有何区别——流感比感冒来得“猛”  一般来说,流感和感冒患者都有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等症状,非常容易混淆,到底应该如何区别?黎毅敏表示,人们常说的感冒主要是在肌体淋雨、劳累、受凉等抵抗力低下的时候,来源于自身携带的病原比如鼻腔病毒和冠状病毒感染的。而流感绝大多数和密切接触的周围环境有关,来得更突然且症状明显严重。  黎毅敏指出,流感病人除发烧、咳嗽、打喷嚏外,一般还有咽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但准确诊断还需要做一些病原学检查。在南方,尤其是处于亚热带的广州,流感通常会有两个流行段,一个是春夏交汇之际,另一个则是冬季流感,低温和干燥的气候更有利于流感病毒传播。“流感具有很明显的季节性,这也是流感区分于普通感冒的一个明显特征。”广医一院呼研院院长助理杨子峰补充。  预防流感——疫苗为什么每年打?  流感高发季,很多人考虑要不要预防用药。专家表示,目前所有抗流感的药物均不具有预防作用,针对高危人群还是建议接种疫苗。有些家长提出疑问:“去年明明都打过疫苗了,为啥今年还要打?”实际上,流感病毒是一种相当活跃的病毒,它有不同的型别及亚型,每年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异。当发生变异的流感病毒再次“骚扰”先前已接种过疫苗的人,就可能导致流感的发生,这就是每年都需要接种流感疫苗的根本原因。  据了解,目前国内能接种的是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杨子峰介绍,四价流感疫苗保护效力更全面,接种三价或四价流感疫苗都可对人体提供50%~70%的保护效力。    预防流感这些做法更简单直接  防控流感,儿童、孕妇、肥胖者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应接种疫苗。但生物疫苗并非唯一手段,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个人日常防护等同样重要。黎毅敏教授表示,流感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是切断流感传播途径。  针对飞沫传播,应注意个人卫生,建议使用口罩等个人保护装备,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遮挡;不随地吐痰及乱抛垃圾。  针对接触传播,做到勤洗手,注意避免用脏手接触口、眼、鼻和触摸一些日常共用物品(如柜台、电话、键盘、门把、遥控器等);垃圾桶要盖好及定时清洗。  针对空气传播,室内密闭环境要做好表面擦拭清洁消毒;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卫生。公众尽量避免聚集。   儿童易感且症状较重  虽然流感年年有,但基本是可防、可控、可治,大部分轻症患者可以通过充分的休息达到自愈,但孕产妇、儿童、老人、肥胖者、伴有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属于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如没有得到早发现、早治疗,病情进一步恶化、呼吸衰竭进展快速,发展为重症时,则需要生命支持、肺保护、抗病毒治疗等,甚至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危及生命。根据《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流感重症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小于5岁的儿童(小于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大于65岁的老人;  3.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系统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  4.肥胖者(BMI大于30);  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家长注意 患儿要避免交叉感染  1.让孩子充分休息,多喝水,注意饮食营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家里应该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当家长带流感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流感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建议家长让孩子暂时不要去学校,在家休息。当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症状消失48小时后,可送孩子回校正常上课。  5.家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感染流感时,应尽可能相对固定一名家庭成员照顾患儿并注意加强个人防护,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其他家庭成员应尽量减少与流感患儿的接触机会,尤其是未感染流感的孩子,尽量减少与患儿的接触。

  • 气温骤降,警惕颅内“不定时炸弹”

      信息时报讯(记者 刘俊 通讯员 柯炎斌 许咏怡) 随着气温降低,血管收缩引起血压突然升高,颅内动脉瘤破裂高发。专家提醒,对于这颗“不定时炸弹”,大众必须引起重视。  11月8日晚,家住海珠的陈姨突然剧烈头痛,伴随恶心、呕吐、浑身乏力,家属当机立断将她送到广医二院治疗。CT检查发现,陈姨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进一步行DSA检查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存在动脉瘤。陈姨头痛,就是因为瘤体破裂出血所致。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颅内的瘤体随时可能再次破裂,危及生命。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业忠教授团队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立即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陈姨返回NICU继续治疗,目前病情稳定。  “陈姨并不是个例!随着气温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会随之上升。”王业忠说,“今年1月,我们神经外科血管病团队5天内成功实施了8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创下神经外科创科以来单周实施动脉瘤夹闭手术量最高纪录。”  王业忠指出,动脉瘤夹闭手术是神经外科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尤其对于术前已有动脉瘤破裂的病例,被称作是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拆弹”工程。他提醒,偶有头晕、头疼,头脑供血不足或视力模糊等症状且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特别要提高警惕,当出现突发头痛、胸闷、嗜睡、意识不清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动脉瘤  动脉瘤是动脉壁遭破坏,在血流冲击下向外囊性膨出,形成一个“血泡”。顾名思义,其瘤壁往往比正常动脉壁薄且不规则,容易破裂出血,这也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颅内动脉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2%,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动脉瘤破裂出血,数分钟至数小时便可致人死亡。

  • S1: 幸福车陂
  • S2: 车陂政务
  • S3: 民生情报站
  • S4: 社区无小事
  • S5: 社区无小事
  • S6: 车陂人物
  • S7: 社区生活帮
  • S8: 休闲时间
  • 信息时报
  • 石牌百姓事
  • 天河智慧城
  • 新员村
  • 家在岭南
  • 新林和
  • 猎德
  • 幸福车陂
  • 家园
  • 瑞宝人
  • 南石风采
  • 平安海珠
  • 阳光前进
  • 激情龙洞
  • 幸福沙东
  • 新凤阳
  • 新滨江
  • 素社家园
  • 西关逢源
  • 赤岗特刊
  • 昌岗纪事
  • 幸福金花
  • 绿色天河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