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卢舒曼 通讯员 王卉)11月25日,由广州市体育总会、广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广州市公益老年体育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2020年广州市老年人广场舞(操)交流展演活动在琶州国茶会举行,来自广州市各区的24支队伍参加。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员村健身舞蹈队荣获本次展演金奖。 比赛过程中,每支参赛队伍都盛装亮相、意气风发、热情高涨。旗袍秀、民族舞、古典舞、广场舞等精彩纷呈的节目轮番上演。伴着动感的音乐,跟着欢快的节拍,演员们踩着优美整齐的步伐翩翩起舞,以高水平的发挥,给在场的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据了解,员村健身舞蹈队于2010年成立,由最初的8人扩展到现在的50多人,平均年龄58岁,是一支集舞蹈、柔力球、健身气功、太极剑于一体的活力四射的健身团,曾多次代表街道参与市、区的舞蹈比赛和展演,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信息时报讯(记者 卢舒曼 通讯员 李冬华)11月20日上午,禁毒办在辖区员村市场门口开展禁毒宣传活动。本次宣传活动的主题为“拒绝毒品,从我做起”,旨在普及禁毒知识、传播禁毒理念、增强居民禁毒意识,震慑毒品犯罪。 活动中,居民们积极踊跃地参与有奖答题环节,观看仿真模型。工作人员向居民们讲解毒品的种类、危害,告诫居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有警觉和戒备意识,谨慎交友,不出入治安复杂场所,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食品、饮料等,号召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禁毒工作,如发现有涉毒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向公安机关报告。 此次宣传活动让群众充分认识到了毒品严重危害性,增强了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抵御毒品侵害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营造了全民参与和支持禁毒斗争的浓厚社会氛围。
信息时报讯(记者 卢舒曼 通讯员 王卉)12月1日,据媒体报道,员村四横路至员村地铁站B出口之间有一条小路,约17盏路灯全都不亮。不仅不利于行人通行,电动车、单车经过也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市民希望尽快修复路灯。 据悉,该道路为无名路段,位于原广东玻璃厂和原红专厂之间,长达410米,步行通过约5分钟。本来,该道路应由两间工厂共同维护管养。自从两厂关停后,道路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去年,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收储两厂土地,但迟迟未有开发计划,所以基础设施也得不到维保。 员村街接报后,马上安排街道城管科跟进处理。通过“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响应,员村街道与天河区住建园林局沟通后决定,路灯由区住建园林局市政科负责修复,已于12月1日晚完成抢修。目前17盏路灯已全部恢复照明。 为保障市民长期的出行安全,目前该小路的管养责任暂时移交给天河区住建园林局市政科,员村街道配合管理。待广州市土发中心做好玻璃厂及红专厂的细节规划后,再明确小路最终管养责任。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卢舒曼 实习生 张予涵) “员村四横路一号大院每逢大暴雨必水浸,小区物管几年不清理下水道,令居民出行困难。”近日,员村四横路一号大院居民向街道反映了这一问题。 记者了解到,员村四横路一号大院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建设,共6栋楼,约有200~300名住户。每逢下雨,地势最低的10栋和11栋“受灾”最严重。“一到广州的雨季,小区内会出现严重积水,最高的时候超过膝盖,我们没法下楼出门。”居民李婆婆今年80多岁,在一号大院住了几十年。她表示,2001年有居民在墙上画了“水位线”,足有90厘米高。居民不得已把倒灌污水的沙井盖用水泥封堵,但却治标不治本。 经过媒体监督、员村街协调、天河区水务部门参与等多部门合作方式,近日,一号大院居民终于等来了好消息!12月3日,施工单位正式在一号大院施工,改造大院的排水设施。天河区水务设施建设中心项目负责人林先生介绍,员村四横路一号大院位于黄埔大道中与员村四横路交界处,由于小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低洼区域,排水能力较差。加上居民自发进行排污管道改造,反而把污水引进了雨水管道,造成雨水管道堵塞,生活污水也无法排出,每逢雨季来临时,街道很容易会发生内涝现象。 对此,员村街道高度重视,联合水务部门出谋划策。天河区水务部门把该项目纳入渠箱清污分流项目之一,实施内涝整治和雨污分流建设。施工方认为,需要对排污管道进行清淤,并重新铺装雨水管道。据悉,本次施工路段约240米。为了不影响小区居民生活起居,施工方将采取分段施工方案,每次施工路段约20米,预计20天内完工,最大程度上减轻对居民影响,维护小区内日常秩序。
信息时报讯(记者 卢舒曼 通讯员 陈嘉韵)“请代我把锦旗送到天河区残联,我要感谢区残联和员村街残联对我的关心和照顾。”12月1日,天河区残联收到了一面由居家服务社工送来的锦旗,并捎来当事人的话。锦旗上写着“居家安养暖万家,无私奉献为残人”两句话,道出了残疾人与“娘家”残联之间的深情。 送锦旗的是员村街肢体一级残疾人阿强(化名),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双下肢严重萎缩,在家仅靠两张小凳来代替双脚蹒跚移动,家务细活只能依靠同属肢体残疾的妻子来承担。 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不少居民生活不便,更不用说行动不便的阿强夫妇。在此困难的情况下,区街残联要求居家服务工作人员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为辖区孤寡无助的残疾人居民代购日用品、清理家居、进行心理疏导。 广州市小天使康复训练中心工作人员薛建屏,从2015年起负责残疾人居家安养服务,平时需要为残疾人购买物资、送餐上门、打扫卫生、清洗衣物、陪同看病、康复训练,甚至擦洗身体、清理污物等,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在这个特殊时期,她坚持定期上门为阿强夫妇购置生活用品,在不见面不接触的情形下完成交接。 今年,天河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幸福天河”残疾人帮扶政策。政策集合了全区21个街道基层残联工作者的建议,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在寄宿托养、居家服务、生活补贴、教育奖励、居家无障碍改造等方面予以了资助。残疾人将在残联的关怀下,过上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