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8: 休闲时间  |  
  • 孩子们,都来学急救知识吧

      生活中总是充满意外,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可以在关键时候挽救生命。近日,教育部明确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记者了解到,广州部分中小学对急救知识进课堂已进行有益探索,实用的培训课程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的重视。信息时报记者 温倩茵  应急救援培训结合中小学研学  荔湾区家长江女士是两个女儿的母亲,日常她十分关注儿童人身安全的新闻事件。每次学校有消防逃生演练,她都叮嘱女儿认真参与,也试过主动报名参加消防队开放日演练、红十字急救技能培训等。  像江女士这样对急救能力培训有强烈需求的家庭越来越多,但实际上我国目前急救技能普及率还不高。据人民日报报道,发达国家的急救能力的培训非常普及,法国的急救培训普及率为其总人口的40%,这个数字在德国更是高达80%;在美国,仅接受过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数就占总人口的1/3。而在我国,急救技能普及率百分比仅为1%左右。  为缓解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不高和需求增加的矛盾,政府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近年,专注社会安全知识、自护自救技能宣传和传授的多支公益组织走向群众,平安广州志愿服务总队就是其中之一。  据教官陈雯毅介绍,平安广州志愿服务总队每年开展各类大小安全宣传教育超过400场,涵盖消防、交通、水上安全、人群管理、治安应对、地震、应急急救等,直接服务超过18万人。此外,平安广州应急救援培训基地成立后开展新型宣教方式,与中小学研学活动相结合,2019年共开展16场生存技能安全训练营,约7860名学生参加培训。在基地里,记者看到教官通过多种授课形式、火灾或地震情景模拟,让学生们如“身临其境”,更深刻地提高灾难逃生与自救和互救能力。  递进式培训让知识掌握更到位  广东省医疗辅助志愿服务总队也是进驻校园宣讲急救技能的主要力量。  据队长徐暐杰介绍,近5年,广东省医疗辅助志愿服务总队每年最少为80所中小学进行递进式培训,每年大约培训2.5万名学生。广东省医疗辅助志愿服务总队主要服务越秀区中小学,学生在小学高年段、初中、高中,均有机会循环参加培训。  “除了心肺复苏术,应急急救培训还包括溺水、触电、中暑等自救方法,学员还会学习骨折固定、三角巾包扎法等。”徐暐杰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强度、难度要求,小学生以普及式体验为主,初中生则要求练习包扎止血技术到位,由于高中生有接近成年人的体力和能力,以成年人标准为要求,通过培训充分掌握急救技能。根据调查,通过这种循环递进式培训,学员急救知识的知晓率从30%上升到90%,有显著进步。  安全特色社团担负科普宣传  广州市海珠区黄埔中学是开展安全救援项目经验相对丰富的学校。早在2017年春季,学校在校医、生物老师的组织下以特色社团形式开展了急救知识普及。  据大队辅导员卢姗姗介绍,以“宣传安全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的安全救援特色分队每周三下午固定开展1小时培训活动,2018年起聘请广东省救援辅助队专业人士授课,既保证学习时间,也保证了内容的专业性,既有普及性,又做到常态化。活动课上,队员们学习了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掌握了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冷静自救、施救的应对措施。  为了扩大普及面,“安全救援”特色分队队员在学校应急演练活动上向全校展示,邀请台下同学上台感受体验;到了周末,队员们到黄埔古村进行科普宣传,获得家长与游客的一致好评。  卢姗姗表示,实用的急救知识进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模式,不仅学习到急救的各种操作技能,还有利于保护学生安全,提升学生敬畏生命的意识和个人应变能力。

  • 广少图向你推荐儿童性教育图书

      儿童性教育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馆员卢静仪和杨颖向各位家长推荐相关的儿童性教育图书和家长读本。保护孩子,永远不要觉得“太早”。  信息时报记者 温倩茵  通讯员 谢智菲  3~6岁  《爱的故事》  著者:(日)山本直英,(日)和歌山静子著;王伦译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推荐理由:这本书是“学会爱自己性教育绘本”系列的其中一本,该系列用幼儿看得懂的语言阐明性教育的本质——“我”来自爱的结晶,“我”是值得被爱的,教孩子学会爱自己、爱别人。  6~12岁  《身体里的荷先生和荷太太》  著者:(英)芭贝·柯尔著;南曦译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推荐理由:随着对外界探索逐渐增多,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孩子对同伴和自己以及异性的身体会产生好奇心。荷先生和荷太太就是男孩、女孩身体里的荷尔蒙(性激素),他们掌管小孩变大人的大事。这本书用古灵精怪、丰富幽默的画风和语言,大方从容地解答孩子成长中的疑惑,帮助家长打破性教育的尴尬。  12~18岁  《男孩女孩的第1本身体书:关于长大最好的回答》  著者:  (德)安特耶·赫尔姆斯 撰文  (德)扬·冯·赫立本 摄影  邓光远译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被评为“德国最受青少年欢迎青春期读物”,融汇了前沿的生活教育理念和创新的视觉表现形式,它用温柔真挚和科学客观的语言告诉你,青春期会迎来怎样的起伏变化。  家长读本  《从尿布到约会:家长指南之养育性健康的儿童(从婴儿期到初中)》  著者: (美)黛布拉·W. 哈夫纳(Debra W. Haffner)著; 王震宇 张婕译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作者是美国性教育课程的实践教育专家,向父母讲述应如何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性健康教育。中国父母在孩子性教育方面往往觉得尴尬和难以启齿,这本书可以为中国父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S1: 石牌百姓事
  • S2: 政务
  • S3: 政务
  • S4: 民生情报站
  • S5: 人物
  • S6: 社区生活帮
  • S7: 校园
  • S8: 休闲时间
  • 信息时报
  • 石牌百姓事
  • 天河智慧城
  • 新员村
  • 家在岭南
  • 新林和
  • 猎德
  • 幸福车陂
  • 家园
  • 瑞宝人
  • 南石风采
  • 平安海珠
  • 阳光前进
  • 激情龙洞
  • 幸福沙东
  • 新凤阳
  • 新滨江
  • 素社家园
  • 西关逢源
  • 赤岗特刊
  • 昌岗纪事
  • 幸福金花
  • 绿色天河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