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何小敏)近日,广州公交集团羊城通公司联合广州地区23家商业银行、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广州市公共交通数据管理中心,开通广州公交银联闪付乘车服务,广州市行政辖区内逾1.6万台公交(包含公交汽电车、BRT、水巴)全面支持。广大市民、游客持银联IC信用卡或银联手机闪付即可直接搭乘广州公交,享受便捷、安全的支付新体验。 银联IC信用卡闪付 乘客可使用卡号62开头、卡面带有闪付标识、开通小额免密服务的银联信用卡搭乘广州公交,将卡片靠近车载终端感应区,支付成功即可乘车。 银联手机闪付 乘客将银行卡(借记卡、信用卡均可)绑定到智能手机或可穿戴支付设备后,只需将手机或可穿戴支付设备靠近车载终端感应区,完成密码/指纹/面容验证、支付成功即可搭乘公交。(目前华为、小米、OPPO、vivo、魅族、Apple、三星等7个主流品牌的智能手机,可穿戴支付设备均支持银联手机闪付。) 注意事项 1.广州公交支持羊城通、岭南通、全国一卡通、银联IC信用卡等多种“嘀卡”乘车方式,为避免因误刷导致不必要的麻烦,请乘客注意将所需使用的卡片从钱包、书包中拿出来单独“嘀卡”乘车。 2.乘客使用银联IC信用卡、银联手机闪付搭乘广州公交,车费一般在嘀卡/嘀手机时直接扣除,如遇车载终端网络环境不佳则存在延迟扣款的情况,乘客可通过发卡银行APP、发卡银行公众号、云闪付APP等渠道查询扣款明细。 3.乘客使用银联IC信用卡、银联手机闪付搭乘公交,需确保银行卡状态正常、余额充足以及开通小额免密服务;如发生扣款失败情况,将限制该卡在广州公交的乘车功能。
信息时报讯(记者 何小敏 通讯员 廖培金)记者从广州市民政局获悉,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就业扶持工作,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近日印发了《社会组织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申领程序》,明确了社会组织吸纳就业申领就业补贴的相关规定。 据悉,社会组织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的对象为:招用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的在广州市、区两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登记且未被列为失信惩戒对象的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和基金会。符合上述条件的社会组织在2020年7月22日《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印发之日起新招用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且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就业登记,并按规定缴纳3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申领上述补贴,申请人应提交社会组织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申请表和社会组织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花名册,核验社会组织相关信息、就业登记信息、社保缴纳信息、毕业证信息等。申请人在2020年12月向申请人注册地所在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申请,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市社会组织管理部门提供的社会组织名单,在2021年1月完成审核、复核、拨付资金。
信息时报讯(记者 何小敏)近期,市民陈先生向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反映,收到以“国规局”“房管局”等名义发送的诈骗短信,发送端口为“0060111458……”,提示当事人进行所谓“证书重新部署”,打开短信链接的网址界面,要求填写银行卡号、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查询密码等个人信息,并于3天内完成2020年全国房产电子认证。广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提醒,谨防被骗。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提醒,这是木马链接诈骗,市民千万别上当!广州市不动产登记机构不会要求产权人进行所谓的“房产电子认证”,也未曾向市民发送过类似短信。 那么,不动产登记有没有电子证书?不动产登记部门在2020年推出了电子证照,市民可以通过实名登录“粤省事”微信小程序、“穗好办”APP等多种途径申请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
信息时报讯(记者 何小敏)为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全面提升缴存职工的服务体验,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已开通微信消息推送服务。综合考虑缴存职工的手机使用习惯,该中心自2020年11月4日起停发账户变动通知短信。缴存人可关注“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微信公众号,并绑定个人公积金账户以接收动账通知。 1.关注公众号 职工个人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栏输入“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显示相应微信公众号后进行关注并进入。 2.微信公众号绑定 职工个人在微信公众号点击右下方“我的设置”进入登录界面。登录成功后点击“我的信息”界面中的“设置”按钮进入设置界面,最后在设置界面点击“微信公众号绑定”按钮绑定当前微信号,若需解除该微信号绑定,可点击该按钮进行关闭。绑定成功后,则可开启消息推送,接收该账户相关动账消息。 3.微信公众号提醒消息推送 职工个人在微信公众号点击右下方“我的设置”进入登录界面。登录成功后点击“我的信息”界面中的“设置”按钮进入设置界面,最后在设置界面点击“微信公众号提醒推送”按钮开启推送功能。若需取消微信消息推送,可点击该按钮进行关闭。
信息时报讯(记者 何小敏)近期,广州市发生多起非驾培机构(含互联网平台)学车投诉,部分互联网平台或无证驾校打着“互联网+学车”的旗号进行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2020年8月份,“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受理涉及非驾培机构投诉126宗。市交通运输部门提醒广大学车消费者,学车报名前认真甄别。 认清违规情形,拒绝违规服务 1.以互联网平台名义招生 目前,网络上充斥某些互联网平台自称驾校或号称与众多驾校合作,实际上多为仅进行了商事登记的互联网公司,并未取得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资质,其以平台自身名义与消费者直接签订培训协议,实际上无法为消费者提供培训服务,而是把消费者转派至其他驾校委托培训,最终导致服务“货不对板”,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法规小常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规定,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应当取得交通运输部门核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所以,消费者报名时要看清服务主体是否具备培训资质并在经营场所悬挂公示《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签订协议时应重点关注所签订协议的服务主体,要确认是广州合法驾校,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2.以“快速考证”为噱头宣传 目前,广州市平均考证周期与省内各地基本相当,消费者切记不要轻信市场上关于“45天快速拿证”等学车虚假宣传,以免上当受骗。 法规小常识: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的实施细则》(粤交运〔2009〕1438号)第十六条第二款、《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办法的通知》(穗交规字〔2018〕12号)第十四条第三款等规定,驾培机构不得向学员承诺机动车驾驶人考试时间和考试结果。 3.提供“外地班包过”虚假服务 某些互联网平台为获取私利,虚假宣传“外地班包过”服务。为保障您的合法权益,当平台提供“外地班包过”服务时,请主动拒绝,避免造成权益受损。 法规小常识:根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51号)第二十八条规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在注册地开展培训业务,不得采取异地培训、恶意压价、欺骗学员等不正当手段开展经营活动。 选合法驾校 保障自身权益 1.认准驾校资质,远离“黑驾校”与非法中介 市民可通过广东省驾驶培训公众服务网http://jpfw.gdcd.gov.cn进行合法驾校查询:1.在首页菜单栏点击“驾校信息公开”下拉列表中的“驾校查询”;2.在“选择市级”一栏中,选择“广州市”,并点击右侧“查询”按键,查询驾校是否具备资质。 2.勿信虚假广告,避免上当受骗 广大市民切勿轻信“快速拿证”、“外地班包过”等虚假广告宣传,不要轻易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渠道报名培训,以免上当受骗。 3.签订培训合同,维护自身权益 报名时应与驾校签订培训合同,并明确收费项目、费用标准、服务项目、纠纷处理等内容,最大限度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注意合同签订方要与实际培训驾校保持一致。报名后应妥善保管培训合同与付费凭证。 4.及时反馈问题,依法维权 在学车过程中若遇到驾校或教练员的不良行为,可先向所属驾校反映,也可直接拨打广州市政府服务热线12345进行投诉,同时留存培训协议、缴费凭证、录音、录像等相关凭证,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