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崔小远 通讯员 陶庄居委 天平架居委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近日,沙东街各社区居委会纷纷开展“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主题宣讲活动,邀请基层百姓宣讲员,面向居民群众讲好中国故事、广州故事、奋斗者的故事,感受时代华章,奏响“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的主旋律。每每演讲结束后,社区党员、居民群众、居委工作人员无不感言获益良多,并表示希望能多些主题演讲,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传递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化、先进事迹。 据悉,“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广州千场大宣讲活动,是广州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活动,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举措之一。 基层社区民警冯荣炜: 只要你心里装着群众 群众心里就装着你 “守初心,担使命”,这是来自基层公安机关冯荣炜时刻谨记的话。在陶庄社区宣传专场活动上,冯荣炜讲述了他从一名特警队实战教官转到基层成为社区民警的事迹。 初到社区,冯荣炜对社区里的情况很陌生。为更好地了解社区情况,冯荣炜经常上门走访登记。记得有一次,他敲开一户人家的门,那户人家一开始很不耐烦。冯荣炜耐心地告诉对方,只是普通的例行检查。检查中,他注意到那户人家的男主人拿着一张破旧且沾满污渍的身份证。 走访完,冯荣炜将这件事记在了心上。回到办公室后,他顺手拿了几个身份证保护套放在兜里。几天后,他再次走访敲开那户人家的门。当对方看到又是冯荣炜时,依旧显得不耐烦。当冯荣炜拿出身份证保护套时,那位户主突然愣住了,原本不耐烦的表情顿时变得欣喜,并连忙说“谢谢”。正是这件小事,让冯荣炜明白,在基层工作中,当群众心里有了你的位置,他们愿意和你说话,愿意找你帮忙,也就愿意支持你工作了。 在随后的基层工作中,冯荣炜一步一脚印地走过来,逐渐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群众的认可。 据了解,有着21年从警生涯的他,已经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先后获得“中国好人”“省优秀人民警察”“市劳动模范”“市十佳卫士”“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市综治先进个人”“广东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刘泽源: 四分钱奖励 搬走一座山 来自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的刘泽源,以《四分钱奖励与四航人精神》为题,讲述了四航人的奋斗故事。 那是1979年的深圳,四航局要在蛇口打造一座现代化的港口,一群搞工程的大老粗自学成才,完成爆破,炸掉了挡道的大山。山炸掉了,一座山塌下来的土石怎么搬走?工区主任李洪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他说:“我们可以设置超产奖,算下来一辆车跑28趟够本,我们就以40车为基数,从第41车开始,每车发4分钱超产奖金。”很多人听说李洪讲超产奖,都吃了一惊,因为在那个年代,搞不好是要犯“错误”的。这老李可管不了那么多,立刻给蛇口招商局的领导写了份报告,没想到工区很快同意了这个奖励制度。工人也很喜欢这个办法,许多人穿个小裤头,背个大水壶,关上车门,一天下来能跑70多车。 但是,“4分钱奖励制度”却并不合规。1980年4月,有关部门叫停了奖励制度,工人又恢复到了一天只能拉二三十车的状态。 1980年5月,一份关于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工程进展情况的“内参”呈送了上去。中央领导非常重视,立刻作出重要批示。当年8月1日,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四航局二处蛇口工区定额超产奖四分钱奖励制度宣布重新实行。一位工人曾创下一天运泥13l车的纪录,单日奖金就有4.14元,而在那个年代,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三四十元。就是小小的四分钱奖金,四航人提前一个月搬走了一座山。 天河区前进街文化站站长唐建蓉: 舍小家为大家 传承好家风 来自天河区前进街文化站站长唐建蓉在宣讲现场讲述她的初心故事。 唐建蓉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其父亲工作期间认真负责,发挥共产党员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多次将加薪的机会让给同事和下属。生活中,父亲最常教导她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正是在这样的氛围熏陶成长下,唐建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选择了嫁给了军人。 唐建蓉的丈夫杨开林,曾两次出色完成联合国派驻东帝汶的维和任务,一次完成公安部派往英国的中英两国非法移民遣返工作任务,2014年又被派驻阿富汗大使馆任驻外警务联络官。作为军人的妻子,唐建蓉用理解和支持成就了杨开林的维和事业,被评为“全国好警嫂”。 杨开林、唐建蓉夫妇都很热爱学习,唐建蓉婚后通过自学考取了重点大学的双文凭。2007年,夫妻俩一起考上了重点大学研究生,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在家中,夫妻俩善良孝顺、爱护家人。唐建蓉主动为丈夫的弟弟负担大学学费,将生病的婆婆接到身边悉心照顾,杨开林曾连续14天耐心侍奉因病入院的岳父。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女儿杨苇荷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杨开林家庭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张军文: 15年志愿者薪火相传 为老人孩子献爱心 提起“志愿哥”张军文,在广州公益界可能无人不知。1979年出生的张军文参与志愿服务并不是为了获取利益或者荣耀,而是当作一份追求。 张军文说,最开始接触志愿者源于一次社区的志愿活动,在那次活动中,他深深地感受到原来在这个社会上,在我们不关注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也是这次的志愿活动,让他真正体会到原来当自己用真心去帮助他人,看到他们脸上再次出现幸福的笑容时是那么的骄傲与自豪。 虽然在平时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忙,但只要发现有人遇到困难,他总会第一时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从事公益事业的十余年间,张军文先后组织了几百次的公益活动,不论大小事,事必躬亲。正是这种无私的精神和实干的风格让他结识到不少朋友,他们因为公益事业相聚在一起,每天为困难群体忙碌着。 无论是在福利院、养老院还是其他福利社,总能见到张军文的身影,他就像一道闪亮的光芒,把温暖带进每个人的心里。做志愿者,还需要什么回报吗?张军文现场说道,“最好的回报有三个。一是能帮助到更多人,二是帮助过的人都能过上好的生活,三是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更多的善长仁翁也能参与到公益事业中。”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张宇筠: 用青春、才智和不悔初心 守护公平正义 张宇筠是一名80后海归法硕,曾经在新华社做过编辑,到过律所实习,最终选择回归初心追逐梦想,成了广州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的一名员额检察官。从检10年,她一直奋斗在民行检察第一线,共办理各类民事诉讼监督案件近900件,每年的办案数、检察建议采纳率、法院再审改判率均居部门前列。 张宇筠以其参与办理的6件案例故事为例,讲述了展示新时代检察人坚守为民初心、践行检察使命,初心使命的理解与感悟。其宣讲的第一个案件便是至今为止全省虚假诉讼监督第一大案,并被最高检评为民事检察优秀案例和虚假诉讼监督典型案例。在该案例中,9宗案件是同一时间立案,同一时间开庭,并于同一时间判决,当事人均无上诉。立案标的达1.3亿元。在检察官的细致审阅,通过监督程序,9件案件被全部驳回,当事人被罚款83万元。4名造假人被追究了刑事责任,最终真相大白于天下。 在工作中,张宇筠接触过大案要案,也办理过民行“小案”。其中,民行案件都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案件。很多案件对检察官来讲是“小案”,但再小的案件,对当事人就是“大案”。因此,在百姓目光所及的“衣食住行”等民生事件中,张宇筠始终传递法律公平和司法温情。 通过6件案例的讲解 ,天平架社区居民第一次真正认识到检察官是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民行监督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方面,用智慧和正义戳穿画皮、揭露真伪,让当事人在一个个具体的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70年发展巨变,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法治、公平、正义、环境等方面具有更丰富、更高水平的需求,检察官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法律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