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维臻,梅州市大埔县人,羊城广东汉乐乐团主要创始人之一、第一任团长 信息时报讯(记者 唐硕)每年元旦节前后,羊城广东汉乐民族乐团会举行新春音乐会,邀请前进街道辖内居民们共飨音乐盛宴,欢度元宵佳节。这个乐团源自于“羊城广东汉乐乐团”,羊城广东汉乐乐团创立于2005年,是活跃于南粤大地的一支社团,受到听众广泛好评,对于广东汉乐的传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的创始人、第一任团长叫刘维臻。 成立乐团,源自客家人对客家音乐的传承与热爱 1943年,刘维臻出生于大埔县,从小耳濡目染广东汉乐的,1965年,刘维臻从扬琴专业毕业后被分到广州京剧团,担任“八个样板戏”等演出剧目的乐队伴奏,根据组织需要还学习了低音提琴。20世纪80年代中,广东撤消了广州京剧团,刘维臻与同事们分别被安排到其他文化单位或其他行业工作,刘维臻被分到了广州市文化馆,负责行政工作。刘维臻在工作之余,还组建了一支珠江民乐队,闲时与几位音乐同好一同训练。 广东汉乐,原称客家音乐,是一千多年前客家先民南迁时带来的中原古乐,在与当地的民间音乐相融合的基础上,经历代演变发展而成,广泛流传于广东梅州、深圳、韶关和福建闽西、江西赣南、台湾等客家地区及海内外华侨的客家人中,与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并称为广东三大乐种。 2004年,梅州市大埔县被广东省文化厅正式授予“汉乐之乡”的荣誉称号。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出于对广东汉乐的喜爱和传承之意,刘维臻和乐友们成立了羊城广东汉乐乐团。 成立伊始,没有场地,他们就在广州市区内自掏腰包找地方排练;乐团人手不够,就通过乐友们推荐和介绍一一招募;没有老师,就邀请专业演奏家来进行指导交流……直到2007年,羊城广东汉乐乐团应前进文化站邀请“落户”在前进街道,从此前进街文化广场成为了他们的“根据地”,终于固定了每周的排练场地,乐团成员招募也越来越有秩序。 因病卸任,刘维臻不忘初心依然在演奏一线 2006年4月,刘维臻发现自己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经检查确诊为结肠癌,住院治疗后不到两个月,他又奔赴北京,参加梅州市广东汉乐界上京代表队纪念汉乐一代宗师何育斋先生的活动。2009年,时年67岁的刘维臻辞去团长职务,专心参加乐团演出活动。 同年,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乐团内部逐渐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成员认为应保留传统演奏方法,有成员则认为可以对广东汉乐进行重新编配,保留传统风骨的同时加入新的音乐元素,让年轻人更能理解和接受。于是,羊城广东汉乐分成羊城广东汉乐团、羊城广东汉乐民族乐团,前者继续以演奏传统广东汉乐为主,后者则对广东汉乐进行创新编配,在演奏剧目中加入民乐,丰富听觉。 现在,刘维臻有空都会参加两个团的活动,他依然热爱舞台、热爱广东汉乐,已经卸任团长一职的刘维臻演奏扬琴时总是坐在舞台第一排,他能看到,舞台下的观众们从满座皆是中老年人,到逐渐有年轻人加入其中,他感到很欣慰,“这说明广东汉乐很有魅力,得到了年轻人的喜欢,广东汉乐的传承就后继有人了。”
人物:任祥瑞羊城花园义工队骨干,多次获评广州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金牌义工” 信息时报讯(记者 梁雨琦)“义工有什么好做的?有什么意思?出去玩不好吗?”曾经,对于身边朋友为何热衷于做义工,任祥瑞感到疑惑不解。若干年后,任祥瑞却成了羊城花园义工队有着4年资历的骨干。当年的三连问,她用4年的切身体会完成了一场自问自答:“义工就是付出爱,收获爱。” 喜做义工,一发不可收拾 任祥瑞踏上义工之路源于一次回归社会的尝试。退休后,她的生活满是闲情逸致,跳跳交谊舞,打打羽毛球,时而再与好友来一次聚会旅游,轻松自在。然而在惬意之余,任祥瑞亦时感茫然无聊,觉得要做些什么事情,不然就会与社会脱节。 2015年,任祥瑞接到义工队队长陈海碧邀请时,想起好友那句“你试了就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做义工”的回答,便欣然答应。结果恰如朋友所言,一发而不可收拾。 慰问老人,与长者聊天解闷;当培训班老师,教老人家用智能手机;在社区里清理白色垃圾,劝导居民不要随手乱扔,阻止高空抛物……种种社区小事,在旁人看来琐碎,但任祥瑞却似乎不会感到厌倦。随着义工队人数日益增长,而每次服务的人数有限,有时她还和几个相熟的队友互相帮忙,抢着报名。 “既然社区有义工队,而我又是社区的一员,那么为社会服务,为社区建设出力,也是应该做的事。社区变好了,自己住得也舒服。”任祥瑞说:“何况当了义工之后,不时会听到居民对我们说,你们真好,谢谢你啊。得到了认可,心里更加开心满足。”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做义工时,任祥瑞的心态显得有些“佛系”。捡拾白色垃圾是羊城花园义工队每周一次的常规项目,然而随意丢弃在小区花草走道里的垃圾却是周周捡周周有。有时甚至捡完垃圾刚转过身,地上就又落下了新的烟头纸巾,义工好言劝阻,只得到蛮横的一句:我们不丢,你们哪有垃圾捡? “刚开始生气,但是生气伤肝,所以现在不气了。自己做多一点,坚持时间长一点,他们总有一天会被感染,会改好的。”任祥瑞说。 任祥瑞不算是队里最勤勉的,即便成了义工,舞蹈和旅游的爱好依然占据了她生活的重要部分,她总说,有时间就做义工,没时间就不做。然而4年下来,她的义工服务时数不知不觉间已经超过了1000小时,对此她笑着摇摇头,显得十分淡然:“其实我也没做什么。” 队长陈海碧则笑说:“她很谦虚,做好事不留名、不张扬,很多事情都是受助者主动说出来,我们才知道的。” 陈海碧回忆,两三年前,羊城花园义工队帮助社区一位帕金森病患者照料家务,筹集手术资金,任祥瑞不仅积极帮忙,还把家里一盒盒价值不菲的营养品相送。后来在关怀流浪者驻点服务中,她见到一位流浪者经常没饭吃,曾多次掏钱给他买方便面。 谈起那些无处可去、食不果腹的流浪者,任祥瑞不禁湿了眼眶:“当时在车陂见到一个20来岁的女孩子,每天就在肯德基里睡觉,等到她终于肯敞开心扉,让我们联系姐姐来接她的时候,真的太开心了,如释重负,再不用担心她被坏人利用。”她语带哽咽,伸手擦泛红的眼睛,抹去泪痕。“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就是她的真实写照。”陈海碧说道。 做义工带来的充实感,让日子过得很快,一转眼便是4年。虽然最近任祥瑞忙于参加各类舞蹈比赛,从事义工服务的时间比从前少了,但一有空闲,她依然会积极报名。“做义工带来的快乐是其他事情无法替代的,我想,我会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