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8: 休闲时间  |  
  • 宝宝发烧,几个误区要注意

      发烧是宝宝常见症状之一,然而很多家长在面对宝宝发烧时总担心孩子会“烧坏”,处理起来手忙脚乱甚至“病急乱投医”,频入误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李增清指出孩子发烧时的几个误区并予以解答。  信息时报记者 廖温勃 通讯员 林惠芳  误区1 发烧会烧坏脑子?  “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烧是身体对抗外来入侵病菌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身体调动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宝宝免疫力得到提高的过程。人体还有体温调节中枢,能防止体温升得太高而损害脑组织。” 李增清表示,一般来说,普通的发烧不会“烧坏”宝宝的大脑,发烧后“烧坏脑子”大多数是由疾病导致,如脑膜炎等。  误区2 发烧会烧出肺炎?  有些家长总担心,孩子一直烧下去会发展成肺炎。李增清指出,这其实是搞混了因果关系。不是发烧导致肺炎,而是宝宝感染肺炎时,由于体内有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临床上出现发热症状。  误区3 发烧靠“捂”就好?  发烧后,吃点退烧药后再捂一捂,等出汗后就不烧了,这是临床上很多家长使用的“坑娃”方式。李增清称,“这种捂热的方法会影响机体的正常散热而使体温越升越高甚至高热。宝宝在发热状态下,本身机体代谢就会变得亢进,耗氧量也会相对增加,如果捂得太严实,则容易因缺氧而造成机体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等更严重后果。”  李增清解释,与捂热相反,宝宝发烧时,家长在给宝宝做好手脚保暖时,应注意把宝宝胸口处的衣服稍微解开一些,使身体充分散热。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同时还应注意让宝宝补充水分,饮食上吃一些易消化、有营养的流质、半流质食物。  误区4 一发烧马上吃药?  有些家长发现宝宝发烧,马上就喂退烧药。李增清指出,如果宝宝的体温在38.5℃以下,一般建议还是以物理降温为主,用温水在宝宝额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地方擦一擦,可以起到一定的降温效果。退烧药一般在宝宝体温超过38.5℃以上、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时使用。  目前儿童退烧药主要为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在使用退烧药时,一般选用一种退烧药即可。同一种退烧药服用过后,下次再服用最好间隔6小时以上,一天一般不超过4次。如果持续高烧不得不需要两种退烧药交叉使用时,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需要注意的是,服用退烧药的目的主要是减轻宝宝的不舒服症状,而不是要降到正常体温。  温馨提示  宝宝发烧时应多观察精神反应  李增清表示,宝宝发烧时,家长需要做的是注意监测好体温,多观察宝宝的精神反应等情况。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好,能吃能玩能睡,就不用太过担心,可以继续在家观察。但如果宝宝持续高烧,精神状态较差、萎靡不振,出现呕吐、尖叫、抽搐等反应,则应尽快送往医院。

  • 应对“苦夏”,5份消暑饮品请收好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廖温勃 通讯员 王葳) 夏季高温高湿“桑拿”模式到来,人们往往会感觉疲倦乏力、食欲下降、精神不济,民间形象地称之为“度苦夏”。如何消暑,应对苦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卢璐为大家推荐中医祛暑茶饮。  1.香薷饮  香薷5克、白扁豆3克、厚朴3克。将上述3味药放入杯中,加350~450毫升开水,加盖闷泡30分钟,代茶饮。该茶饮味道清淡,能外散暑邪而解表,又能内化暑湿而和中,常用于夏季感冒、急性胃肠炎等属暑湿外感风寒证者,同时还适用于长期处于空调房出现的食欲不振、咳嗽流涕、怕风怕冷等症状。  2.玄麦甘桔饮  玄参10、麦冬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上述中药切粗片,加开水600毫升闷泡30分钟,代茶饮。玄参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麦冬可生津解渴、润肺止咳;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桔梗有助止咳祛痰、宣肺、排脓。该茶饮味道稍甜,具有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合喉痒干咳无痰、口渴咽干人群。  3.竹叶清心茶  淡竹叶10克、莲子心5克。将上述两味药放入杯中,加350~450毫升开水,加盖闷泡30分钟,代茶饮。淡竹叶具有清热泻火、除烦、利尿的功效;莲子心可以清心安神。该茶饮味道稍苦,具有交通心肾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人群,同时还适用于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等导致的轻度失眠患者。  4.菊花清肝饮  菊花10克、夏枯草10克、枸杞子15克。将上述3味药放入500~600毫升水中煎取汁,凉后代茶饮用。菊花既可以清热防中暑,还可以清泄肝热以明目;夏枯草可以清肝泻火、消肿祛瘀;枸杞子能滋补肝肾、明目。该茶饮味道稍淡甜,经常使用电脑而觉得头痛、头晕、双眼疲劳干涩者不妨多喝。  5.沙参麦冬饮  沙参10克、麦冬10克、白扁豆10克、党参10克,梨汁、冰糖适量。将沙参、麦冬、扁豆、党参放入500毫升水中煎汁去渣,再调入梨汁、冰糖代茶饮。沙参、麦冬可以养阴清热、润肺益胃生津;扁豆、党参能解暑化湿、和中健脾。该茶饮味道稍甜,适用于感受暑热后导致的咽干口燥、阴液不足、气虚乏力等人群。

  • 孩子不肯和别人打招呼,怎么办?

      俗话说“入屋叫人,入庙拜神”。不过,有家长反映,读二年级的孩子不懂礼貌,对父母、亲戚、邻居都不打招呼,和其他人沟通也不多。长期下去,父母担心孩子的社交能力出现问题。本期邀请有两位女儿的李女士分享她的看法和做法。  李女士表示,从孩子出生后,身边的家人就会不断教育孩子“叫爸爸”“叫妈妈”。孩子长大后,父母就会教育孩子说“你好”“谢谢”“再见”等日常问候用语,让孩子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完整的语言能力,也具备自我意识。为什么孩子不肯打招呼?李女士认为,排除生理原因后,要考虑孩子的个性问题。有的孩子天生比较害羞,不愿意与陌生人沟通。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要做的是转变孩子性格,也需要调整自己的培养方式。父母要树立榜样作用,让孩子在家庭中养成讲礼貌的习惯。  针对不喜欢陌生人的孩子,父母可以增加孩子和其他大人相处的时间,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接触陌生人。例如带他参加公司同事的聚会,带他参加同学聚会,还可以参与一些团队活动。  信息时报记者 卫静雯

  • S1: 幸福沙东
  • S2: 沙东政务
  • S3: 民生情报站
  • S4: 社区无小事
  • S5: 社区无小事
  • S6: 沙东人
  • S7: 社区生活帮
  • S8: 休闲时间
  • 信息时报
  • 瑞宝人
  • 新林和
  • 幸福沙东
  • 家园
  • 南石风采
  • 幸福车陂
  • 天河智慧城
  • 阳光前进
  • 新员村
  • 平安海珠
  • 石牌百姓事
  • 猎德
  • 家在岭南
  • 激情龙洞
  • 新凤阳
  • 新滨江
  • 素社家园
  • 西关逢源
  • 赤岗特刊
  • 昌岗纪事
  • 幸福金花
  • 绿色天河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