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 民生情报站  |  
  • 何处养老好?看需求也要看价钱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陈丹婷 李元源) 西关老城区,长者人数相对较多,养老成为社区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为了能让辖内长者获取更多养老信息,了解不同方式的养老服务,最近一段时间,逢源街社工服务站组织了一系列参观活动,邀请社区长者一起参观养老机构,近期已参观广州市老人院、广州寿星城养老院等数家养老机构。  机构养老  价格较高部分长者表示有困难  11月19日,记者跟随长者一起来到民办养老机构——广东泰成逸园养老院参观。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长者们参观了棋牌室、舞蹈室、器乐室等多个娱乐室。大部分长者对于养老院的环境和服务都比较满意,但一提到价钱,不少长者都表示有困难。  根据工作人员发放的宣传单计算,按照最便宜的标准房计算,如果入住这家养老院,每个月的基本支出接近4000元。此外,入住时还要缴付一次性设施设备费(赞助费)。赞助费根据签订合同的年限有不同标准,3年期、6年期、12年期和18年期分别要缴付费用7.6万元、13.2万元、23.8万元和33.4万元。按照最低的标准房价格,如果入住这家养老院,平均下来每个月的支出大概在5546.3元到6111元之间。对于很多老人而言,这确实笔不小的支出。  居家养老  长者家门口可享受个性化服务  除了机构养老,对于许多逢源长者来说,“居家+社区”养老是一种更加经济的选择。长者日间护理中心、长者大配餐、康龄社区大学……逢源街的社区养老模式日臻完善,目前已为社区长者搭建起一个综合养老服务平台。  “其实许多本地的老人家都不喜欢住养老院。一则可能经济条件不允许,二则在社区内生活惯了的老人更喜欢这种有人情味的社区氛围。我认识一位老人,去了三次老人院都没去成。”逢源邻舍长者日间护理中心主任杜箐莹说。  目前,日间护理中心面向的群体主要是逢源街辖内一些缺乏日间照顾的弱老。招收长者的准入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年满60岁、没有传染病、有基本的自理能力。据统计,如今逢源邻舍长者日间护理中心接待的长者大概22名,平均年龄83.4岁,工作人员会根据每位长者的特点制定“个人照顾计划。”  在日间护理中心,如果是辖内户籍的老人,每人每月收取的护理费为200元。对于逢源街辖外的老人,每人每月收取护理费300元。伙食费则按照长者大配餐的收费标准收取。  除了为弱老提供护理服务,社区里身体素质比较好的长者还能参加康龄社区大学,活到老学到老,老人家们各自发挥特长,互学互助,让退休生活过得更加精彩。“我们已经开设了很多课程,有英语班、健康饮食班、书画班、唱歌班、舞蹈班、新闻班……”逢源社工服务站长者服务部主管陈辅华说。  在杜箐莹看来,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各有短板,特别是对于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而言。当社区养老提供的服务和资源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时,就只能去机构养老了,提早了解一些机构养老服务对老人家而言是有好处的。  据陈辅华介绍,长者服务部每年都会有一个关于生命教育的主题。今年针对社区长者的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参观养老院的活动。从目前看来,长者们参加的热情很高,后续还会继续推进参观养老院活动。

  • 第五届“康龄学子”毕业啦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陈丹婷 李元源) 11月24日,逢源街文化站人潮攒动,百余名身穿学士袍的长者相聚一堂,由逢源街道办事处和香港邻舍辅导会创办的逢源邻舍康龄社区大学十周年庆暨第五届毕业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  活动典礼上,逢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艳华,逢源人家服务中心主任、康龄大学校长林丹琼,香港邻舍辅导会内地服务督导何振邦,一同向康龄大学老师颁发聘书,并向第五届毕业学员颁发毕业证书。  据了解,康龄大学创办于2008年12月,旨在引导长者不断学习的动机,倡导终生学习的理念,促进平等学习的机会。结合长者的特点,康龄大学共开设文学院等5个学系近20门课程,特聘专才义工老师授课。长者学员只要修满一定学分即可获学位或证书,每两年举办一次毕业典礼。10年间,逾900名长者在这里接受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本届毕业的康龄大学学员共有178位。刚毕业的学员珊姨表示,在康龄大学学习快乐又减压,很感谢这个平台提供的各种资源,让老人们舒缓心情平衡心态,开心充实地度过晚年。

  • 逢源街坊办展览小物件看大变化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陈丹婷 李元源) 11月26日,主题为“丹青翰墨颂党恩,红色印记聚逢源”的逢源地区集藏书画展在逢源街文化站拉开序幕。现场展出丰富的展品,将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历程如画卷般呈现在观众面前。逢源街党工委书记周绮文、逢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艳华来到现场参观,并为提供展览品的收藏者颁发荣誉证书。  “新时代,新征程”主题新闻图片资料、“新四大发明”特色明信片、“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专题邮票汇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邮票汇集、“中国梦”主题系列邮票、逢源街书画协会的多幅优秀书画作品……本次展览的主题与内容丰富多样,以多种多样的载体展现了改革开放的成就与时代变迁。活动现场,不少参观者徜徉于展览中,分享着过去的故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一张张粮票、油票等等票证里,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日新月异。我国在实行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物质缺乏,粮、糖、油、烟、肉、日用品……都需要凭证供应。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物质丰富,这些票证成了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印记。”票证收藏者林仕荣表示,希望能借这些收藏品,激励人们不忘昨天,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 S1: 西关逢源
  • S2: 逢源政务
  • S3: 民生情报站
  • S4: 社区无小事
  • S5: 逢源人
  • S6: 街道地理
  • S7: 校园文化
  • S8: 休闲时间
  • 信息时报
  • 天河智慧城
  • 新员村
  • 家在岭南
  • 新林和
  • 猎德
  • 幸福车陂
  • 家园
  • 石牌百姓事
  • 瑞宝人
  • 南石风采
  • 平安海珠
  • 阳光前进
  • 激情龙洞
  • 幸福沙东
  • 新凤阳
  • 新滨江
  • 素社家园
  • 西关逢源
  • 赤岗特刊
  • 昌岗纪事
  • 幸福金花
  • 绿色天河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