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 街道文化  |  
  • 闹市风雅去处 岭南画派祖庭

      □本版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崔小远  在昌岗街隔山社区马涌旁,有一处古朴的青砖岭南小院。不同于周边闹市,小院内,异常苍翠幽静。院里、廊下、庭前,满满皆是花木;画室、画作、画家,四处尽是岭南画派元素。这里是十香园,又称隔山草堂。  对于研习岭南书画的画友来说,它是写生交流“圣地”。这里是岭南画派开山祖师居廉、居巢当年居住和作画授徒的地方。因居廉在此设馆作画授徒,培养了近代一大批绘画艺术人才,其又被誉为“岭南画派的摇篮”。  而今,经过两度修建的十香园,维持岭南建筑原貌,不定期举办大型画展,成为画友们交流探讨的文化空间。它不仅仅是昌岗地区文化名片,还是海珠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画友们户外花鸟写生基地。  故事  因香花得名 系“二居”故居   十香园是清末民初时期典型的民居。漫步庭院,青砖屋、麻石路,满目青翠。其富有岭南特色的满洲窗,色彩斑斓,格外夺目。  旧时,其为清末著名画家居廉、居巢兄弟的居住、作画及授徒之所,建于1856年前后,园内有今夕庵、啸月琴馆、紫梨花馆等建筑,并种植素馨、瑞香、夜来香、鹰爪、茉莉、夜合、珠兰、鱼子兰、白兰、含笑等十种香花,故名“十香园”。  十香园内存有隶书“十香园”木刻匾额,为151年前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杨其光所书。  居巢(1811-1865)出生在隔山乡一户书香世家,自小能诗善画,青年时期便名声大噪。居廉(1828-1904)是其堂弟,比居巢小17岁。天资聪颖的居廉年纪轻轻便被居巢带在身边,既当助手也当学生。随着画艺长进,居廉与居巢被世人并称“二居”。  1848年,37岁的居巢带着20岁的居廉受清代武将兼文人张敬修邀请,前往广西任幕僚,后随之到位于东莞可园生活。1864年,张敬修去世。次年,54岁的居巢和37岁的居廉决定返回隔山乡。时年,居巢和居廉在老宅隔山草庐的基础上,修筑了今夕庵、啸月琴馆和紫梨花馆三座建筑,围合成为一个庭院。其中,今夕庵是居巢的画室、会客室和起居室;啸月琴馆因居廉珍藏的一把啸月古琴而得名,是他的住所和画室;紫梨花馆是二人吟诗作画、交朋结友的地方。  高剑父、陈树人岭南画派名家等均师出于此  同治四年(1865年),居巢因病去世,居廉在十香园内的紫梨花馆设馆授徒。在随后的38年间,居廉培养弟子众多,为开近代岭南美术教育之先河,影响巨大。清末民初,广东学校的图画教员中,八成以上都来自于居廉门下。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1879-1951,中国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1884-1948,中国近现代画家、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均曾师从居廉,在此受启蒙教育。  据记载,居廉授徒收取的学费,基本用于学生食宿等项的开支。遇到家境清贫的好学生,他甚至用自己卖画的收入来支持学生。为不让学生们因欠交学费而感到自卑,居廉让他们日常在院子里做些洒扫、煮茶、浇花、剪草等杂事,以示“工读”。居廉在时常经过的中门门楣上刻着“居廉让之间”,朴实的五个字,正是他品格的写照。  “二居”擅花鸟 创造撞水、撞粉技法  居氏一门风雅,从祖父辈下至儿孙辈,皆擅文翰、丹青,脉脉相传。受家风影响,居巢更有着深厚的国学修为,善于诗、书、画、金石篆刻。与同时代画家相比,“二居”的花鸟画一大特色在于描绘岭南风物,兼反映社会民生,构图造型巧出新意,成为清末岭南画坛的主流。因而居巢、居廉也被称为“隔山祖师”。  在绘画方面,“二居”继承恽南田(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没骨画法,并创造性地将撞水、撞粉技法发扬光大,又立足于写生,在近代岭南画坛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为营造撞水、撞粉的效果,“二居”作大多采用绢、金笺、团扇、折扇等相对不渗水的熟质材料。所用颜料也经过特别研磨和技工。通过这些工具和高超的技巧,从而表现出精致的画面。  高剑父在《居古泉先生的画法》中记载道,“师写昆虫时,每将昆虫以针插腹部,或蓄诸玻璃箱,对之描写。画毕则以类似剥制方法,以针钉于另一玻璃箱内,一如今日的昆虫标本,仍时时观摩。复于荳棚瓜架、花间草上,细察昆虫的状态。当是时也,真有‘不知草虫为我耶,抑我为草虫耶’之哲学。”这种细致入微的写生方式,使得居廉绘画的昆虫十分传神。  现状  曾两度修缮建设   新十香园成岭南文化名片  从“二居”开始,居氏六代后人一直居住在十香园,小心翼翼地保持其原貌。20世纪80年代,十香园被列入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造访十香园的人络绎不绝,既有岭南画派大师,也有社会名流和美术学院师生。1999年,后人居玉华首次提出,将十香园捐献给国家。  较不为人知的是,如此一个岭南画派艺术瑰宝之地,在抗战期间曾惨遭日寇破坏,原有建筑仅存一座紫梨花馆,其它全化为断壁残垣,今日所见的十香园是按原貌修旧如旧的结果。2006年及2009年,广州市、海珠区两级政府共投资6000多万元专项资金,完成十香园修缮保护(一、二期)工程及陈列布展。  建成后的十香园纪念馆共计占地面积达3879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包括十香园旧址区和二期美术展览区。旧址区含啸月琴馆、今夕庵、紫梨花馆,以“花衍十香—居巢居廉故园印记”为固定陈列展;二期含新建的主题展览馆、园林水榭、岭南书画艺术小广场等。园区内,还树有居巢、居廉,“岭南三杰”(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岭南四家”(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等人物半身雕像,展示其艺术成就、生平事迹和岭南书画艺术薪火相传的历程。  而今,历史底蕴深厚、培育一批批岭南画派名家的十香园,不仅仅是3A级国家旅游景区,还是海珠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户外花鸟写生基地。近年来,当代岭南花鸟画专题展、“岭南传薪——梁崇铠·梁基永暨天风画会同仁作品展”、 关山月书画展等相继在十香园内展出,为岭南画派同仁提供绘画交流与分享机会的文化平台。  2017年9月22日, 由海珠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十香园纪念馆馆藏展在十香园纪念馆开幕。主办方特从历年接受捐赠收藏的500余件馆藏作品中,精选近80幅藏品进行展出,系统梳理隔山画派与岭南画派的师承及艺术源流,展现岭南画派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对海珠文化建设的一次回顾与总结。  十香园参观指南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下午4时30分停止进场)。逢周一休馆,逢法定节假日照常开馆。  门票:免费  地址:昌岗街江南大道中怀德大街3号  交通:乘公交车至华海大厦站,步行约300米;近二号线、8号线到昌岗站C出口,2号线江南西A出口

  • S1: 昌岗纪事
  • S2: 昌岗政务
  • S3: 民生情报站
  • S4: 社区无小事
  • S5: 昌岗人
  • S6: 社区情报站
  • S7: 街道文化
  • S8: 休闲时间
  • 信息时报
  • 天河智慧城
  • 新员村
  • 家在岭南
  • 新林和
  • 猎德
  • 幸福车陂
  • 家园
  • 石牌百姓事
  • 瑞宝人
  • 南石风采
  • 平安海珠
  • 阳光前进
  • 激情龙洞
  • 幸福沙东
  • 新凤阳
  • 新滨江
  • 素社家园
  • 西关逢源
  • 赤岗特刊
  • 昌岗纪事
  • 幸福金花
  • 绿色天河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